图书

第五篇 服装礼仪

时间:2010-02-08 14: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人在社会生活交际场合中穿戴是最有讲究的。莎士比亚说:“服装可以表现人格。”人们往往会从一个人的穿戴打扮上判断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位。服装礼仪与社会信任密不可分,穿衣之道在于符合身份与场合。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现代服装除了具有御寒防晒、保护肌肤和遮羞的作用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功能,成为人类与自然状态的动物根本区别的一种标志,是一种内容丰富的人类文化。

  1.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人类的“第一礼节”

 

  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被概括为“衣食住行”,事实确实如此。想要了解一个人或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只要打开他的衣柜和衣箱,就一目了然。人们想比较一下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比比衣服的数量和质量就再准确不过了。

  2.自我欣赏,自我满足,自我提升

 

  有人说穿衣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只说对了一半。其实,人穿上一件好衣服首先是自己心里感觉舒服。中国人过春节有穿新衣服的风俗,主要是为了自己高兴,客观上增加了节日的欢庆气氛而已。小孩子是不懂得社会上复杂关系的,每当穿上一件新衣服时的那个高兴劲儿,才真正体现出了人对新衣服需求的心情。因此,当一个人穿上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好衣服时,有了一种满足感,带来了一份好心情;有了一股精神劲,带来了一种自信;有了一些自爱,多了一些自尊。成年人对这种感觉不愿表露,孩子则表现得充分。你可以想象得出,当孩子们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进入幼儿园,站在小朋友们的面前时,那是个什么劲头!

  3.展示个性,推销自己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服装来展示自己的形象,取决于个人形象定位的诸多因素。因此,一个人在别人面前一亮相,他的衣着就是一张鲜活的“名片”,标明了你的文化水平、品格修养、精神状态、审美情趣、经济状况、职业,等等。在社会交往中,这种展示便于尽快让对方全面了解自己,以便“推销”自己。在求职面试时,这种展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能让用人单位的主管一眼就看出你是否符合他要聘用的人的条件。即使在与人一般的结识中,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也是很重要的,它将为你创造与别人进一步交往的机会。

  4.对人尊重,广交朋友

 

  当一个人穿上自己很满意的衣服时,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潜台词”。“你看我穿上这身衣服多精神、多带劲!”这是自我欣赏。“我穿上这身衣服像个大学的教授吧!”这是展示个性。“今天要见你,我特意穿上这件衣服。”这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基于尊重对方的思想,注意自己的穿着,就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很重视这次会面,你很欢迎这次会面,你很愿意与他会面。通过穿着的得体、整洁,向别人表示尊重,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

  5.社会发展变化的标志

 

  从社会意义来讲,服装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它与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社会变革程度的大小是同步的,是时代的标志。从古代的画册、近代的照片和现代的影视中,可以明显地找到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服装的差别。社会变化大、变化快,服装也变化大、变化快,社会发展停滞了,服装也定格了。回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可以从人们身上衣服的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反映出来。不仅是生活富裕了,衣服多了,质量高了,更重要的是式样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穿衣服守旧的人,往往是思想守旧的人,能随着时尚穿衣的人才是与社会前进同步的人。服装设计师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们都在为我们设计新的生活。

  6.融入社会,实现自我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穿着是否与社会发展同步,成为一个人是否能融入社会的一张“门票”。一个人的穿着是否被更多人接受、欢迎,成为一个人是否能进入社会职业岗位的“通行证”。社会存在各种不同的职业,还存在各种不同的阶层,它们可以划分成高低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圈子都有自己服装的特殊之处,穿着不得当就进不了某个相应的圈子。这看来是表面的差别,实质上是个人与环境的不协调,个人与工作岗位的不适应。莎士比亚说得好:“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礼仪精髓: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说明衣服不仅可以给人增添光彩,而且可以反作用于人的内心,使人精神焕发,增强人的自信、自尊,人与衣服相得益彰。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