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了世界。在与外国友人增进友谊、增进交往的过程中,涉外礼仪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涉外交往的过程中,只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熟悉与掌握礼仪规范,热情友善,才能更好地与外国来宾进行有效沟通,以显示中国礼仪之邦的独特魅力。
涉外礼仪通则
1. 个人形象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2. 不卑不亢
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 求同存异
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4. 入乡随俗
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5. 信守约定
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 热情适度,内外有别
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要分清内外,注意保密。
7. 谦虚适当
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对人谦虚客套。
8. 尊重隐私
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9. 女士优先
在一切社交场合,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
10. 以右为尊
并排站立、行走、就座、会见、会谈、宴会席次桌次、乘车、挂国旗等都应遵循这一原则。
礼仪精髓:
从某种角度来说,礼仪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价值观。礼仪不仅仅是交际之道,更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本质上是学会待人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