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衡阳篇:打工妹看台资企业

时间:2010-11-03 09:04   来源:中国台湾网

打工妹看台资企业
——记台资企业衡阳鸿伟鞋业公司

 

  衡阳鸿伟鞋业,在我亲身经历过的台资企业中,可说是规模不大,名气最小的一家,但却是让我印象最深、感觉最亲切的一家,这或许是因为这家企业就出生在我家乡的缘故吧。

 

  鸿伟鞋业于2004年7月由台商李燕堂投资6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532万元)筹备兴建,建于衡东县佳利工业园内,公司2005年初正式加工生产,当时主要是外加工生产鞋面等半成品,2006年下半年开始自产,2007年正式生产成型成品鞋。我作为有过在鞋厂工作经验的打工妹,有幸成为了鸿伟鞋业首批员工中的一员,并被同事称为了“老师傅”。

 

  五年的风风雨雨,在当地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台商李燕堂的经营管理下,在我们这一批几百人的打工队伍的辛勤努力下,鸿伟鞋业从一名襁褓中的婴儿,日渐成长为一名活泼可爱的儿童,现在更是成为了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

 

  我最欣赏的企业是台资企业,因为我在台资企业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如何钻研学习技能或是管理企业。我觉得,一个打工的人如果想创业的话,最好到台资企业里呆上一年半载,也许你会痛苦不堪,难以忍受,但如果有一天你自己创业时,你会发现在台资企业的磨砺,让你受益匪浅。就拿我所供职的鸿伟鞋厂来说,大多数人的认为非常苛刻,因为这家台资企业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其实那只是表像,只有亲身在里面努力做过并用心思考过,你才会明白台资企业是很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尤其值得民营企业和创业者去学习和研究。在我这位不起眼的打工妹的眼中,我觉得鸿伟鞋业和其它的我所了解的台资企业一样,有很多令我们家乡的内地企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台资企业一般都有清晰深刻的战略思考。鸿伟鞋业只是一家小型台资企业,但作为投资商的李先生以及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战略思考确实令人佩服:他们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在思考如何全球布点和全球交货的问题,并且养成了经常研究地图的习惯,有如行军打仗一般,结合相关的考察数据,对照地图,从原材料厂商布局,地方政策,水源电力,人文环境等方面,反复权衡,仔细研究。公司在与日本客商的贸易中年年盈利就与这一招是分不开的。

 

  台资企业相当注重技术。在台资企业里,技术往往被推崇到最高地位,没有技术就不会有大订单。鸿伟的管理人员中有不少是技术专家,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同样有板有眼。企业里讨论技术的风气很浓厚,每年的培训课时很多,就连我们这些普通的技术工人,每个季度都会有一次集中的技术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每次都不相同,可见管理方的用心良苦。

 

  台资企业纪律严明,奖罚分明。台资企业给外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准军事化,和其它台资企业一样,鸿伟纪律相当严明:上下班要按时、要排队,还必须按指定路线走;上级说出话来对下级就是命令,厂区内一律封闭式管理、工作时间不得交头接耳……虽然这种管理方法备受批评,与当前提倡的各种人性化管理理论更是格格不入,但台资企业依然我行我素,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台商们认为,商场如战场,必须依靠执行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制度,才能保证全企业上下一心,才能保证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和令行禁止,才能保证企业文化达成一致,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目标。在奖罚方面,鸿伟的奖励也不算少,有常设的提案改善奖、绩效奖、年终奖等,也有为平时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突出人士而临时设的奖励。与奖励相对应,台资企业的罚也会罚得让人心痛,动不动为一点小事(如工帽没戴好、衣服扣子没扣好、早会没注意听讲之类)就会罚你50块甚至上百块,工厂公告栏里,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惩戒通告。

 

  总之,在我的眼中,台资企业就是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他更能让你精神振奋。要说进厂打工,我还是选台资企业。

 

  (整理、撰稿  衡东县台办)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