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中国的危机,中国在被迫步入现代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通过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由于这场运动就是要学习西方、“寻求富强”,因而格外看重达尔文的进化论,尤其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不再相信道义,不再相信公理,不再相信正义,只相信力量,只相信实力,所谓“落后就要挨打”一语道尽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理解。
中国文明昔日辉煌最不可思议的,是中国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力量从黄河流域某一个小地方逐步扩展,逐渐构建一个庞大帝国?而且,从历史事实层面说,中国虽曾发生过许多次征战,但这些征战并不像后期帝国如清朝中期以开疆拓土为目标。借用现代政治术语说,中国文明的“软实力”究竟是什么?
其实,中国文明的“软实力”就是“以夏化夷”。只是在过去很多年,我们对这个概念理解有误,以为这个概念表明了主流群体的傲慢与狂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文明在黄河流域诞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农耕文明。相对于周边族群生存状态,农耕文明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文明形态、生存方式,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周边族群争相效法的对象。周边族群以“夷”的身份长时期受到“夏”的熏染,楷模的力量渐渐引起周边夷族不断内向,所谓“以夏化夷”,其实就是主流文明不断影响着周边的边缘文明、非主流文明,渐渐凭借“软
实力”不断扩大着自己的“文明边疆”。周边“夷族”的“边缘文明”渐渐地被主流文明所同化所征服,“生番”渐渐变成“熟番”,中国的政治地理、经济地理都在这个过程中柔性扩展。
中国文明这种柔性扩展的态势直至明清更姓易代都没有中断,接续朱明王朝统治中国的满洲人,在朱明王朝其实就属于“周边夷族”,属于“生番”。所谓“满洲”,按照清代官方文献的说法,就是明朝周边的一个部族,一个族群。满洲人的文明长时期受到中原文明熏染,满洲部族首领接受中原王朝册封。及至中原大乱,群雄并起,满洲人入关,武力平定李闯王,定鼎中原,完整接受大明王朝政治遗产。
满洲人的文明根底毕竟尚浅,没有充分理解中国文明“软实力”,没有用这种软实力去积极影响周边,而是沿用满洲人征服传统,扩大政治边疆,维护中原王朝法统和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