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催眠可以解决“中邪”吗?

时间:2012-03-02 15: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忠仁的父母非常沮丧,因为忠仁每天早上都会睡过头,赖床不起来,后来还不到学校上课,整天待在家里,偶尔看看电视,再不就是玩电脑游戏,但是他玩的,并不是青少年较喜欢的如角色扮演或有互动性的游戏,而是玩一些较单纯的不需用到逻辑思考的打击性游戏。整天无所事事的他,茫然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忠仁的父母因此担忧不已。 

  当忠仁的父母带他来找我做催眠治疗时,已经是忠仁的第二次催眠治疗了,第一次我已先了解过他的初步状况,这次正式进入催眠疗程,在100分钟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完全彻底解决他的问题,但是至少已经让忠仁的父母了解到,原来在忠仁的内心里还藏了另一个次人格。 

  忠仁的父母原本以为他只是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所以早上爬不起来去学校读书。但是在我为他进行催眠与咨询的疗程中,让他的家人了解到,其实忠仁并不是爬不起来,而是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存在了一个逃避的自我,这个逃避的自我选择不去学校上课,所以赖在床上,不敢面对外在的环境;一觉醒来,逃避的次人格每天成功绑架无助的主人格,瘫在床上逃避一切事情,尤其要到学校面对与他人的人际互动。 

  在催眠的过程中,不管是对忠仁提任何问题,他都以不说话、不回答来回应,睁开眼时也很怕与你目光交会,我试着要和他的主人格对话,我以诚恳的态度来唤请他的主人格,并要求他的次人格先在一旁休息。这时我发现忠仁也会点头来反应,于是我慢慢地引导他,让他讲出他内心的想法,通过他自己上下左右摆动食指的方式,来回答如“是”、“不是”、“好”、“不好”等答案。 

  我发觉忠仁明显还有着焦虑的症状,我想一定是有一些事情存在于他的潜意识里影响着他,是不是在小时候曾经受过身心上的伤害?忠仁的问题,也可能和“选择性沉默症”有相关之处。一般来说,这种情形常发生于人的青春期时,而高中阶段的他,正处于人格成熟衔接期,那就要特别注意了。 

  目前,忠仁办理休学在家,父母希望他能尽快再回到学校读书,忠仁本身也有这个意愿,可是中间隔着另外一个次人格,次人格选择逃避,不让他接触现实的社会环境。我为忠仁进行了两次催眠疗程,发现虽然他原来的主人格愿意和我对话沟通,但是阻挡在中间的次人格不断地在干扰着他,所以在和忠仁交谈的过程中,他无法以单一的人格与态度与我对谈,整个谈话的过程就像有人不断地插嘴。大家要了解,每一个人都有主人格和次人格,就要看你是否能控制得宜,否则就会像忠仁的情况一样,造成错乱的感觉。 

  ◎催眠术解析◎ 

  忠仁的问题,如果以民俗宗教的角度来说,会被认为忠仁的体内还有另外一个灵魂,甚至会认为是犯冲煞或“冤亲债主”来讨债,再不就是纠缠到不好的东西,通常会被建议进行法事祭改才能改善。如果用这种方式解决,也只是内心短暂的慰藉。 

  其实,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忠仁的问题只是有一个逃避的自我。我以精神科学的角度来说明他的问题,他的父母就比较能够理解。 

  在催眠的过程中,让忠仁的父母能够更了解,如果这个情形再得不到改善,再往前走下去,那么就可能会使其演变成人格异常,现在的忠仁仿佛正处于交叉路口,不知所措,左右徘徊,忠仁自己也很挣扎,他也很想回学校读书,但是他没办法,因为有一个和他一样的自我在阻隔着,希望他逃避,希望他不要面对一切,要他早上躺在床上不起床,不要到学校读书。我知道也了解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了忠仁一家人,但这是需要长期协助的,所以我安慰他们不要着急,我给了忠仁一些能让他在家里自我练习的调整作业,并强调要持续进行练习,才能慢慢走出阴霾。 

  据完形学派的观点,个人的内在冲突是常态,就像是内心的和谐一样,是一种自然的现象。由于人的生活经验,个人的内在常常有许多不同甚至不兼容的观点,一旦面临到要采取行动时,这些内在的冲突就会扩大加深。结果呢?就像罗伯特所说:“冲突并不会造成问题,往往是逃避造成了问题。” 

  由于面对冲突不是一种愉快的经验,人们往往不去面对它、处理它,结果,内在的冲突以及伴随的情绪始终没有消去,或退到背景中,一直在那里奔腾翻搅着,干扰着受术者人体的一切功能。 

  人们常常努力去达到内在的平衡,就像是生理上的平衡系统一样,当外界的刺激使这个平衡系统失衡时,生理系统就会自发地趋向新的平衡状态。然而,个体同样有自发的强烈趋力去促使这个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这种力量是由各种自发的欲望和激情所引发的,这些欲望、激情和破坏平衡的力量是本质的,它们也是促发接触、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力量。一旦个体达到平衡,就会寻找激情、新奇的事物,并融入新的环境中,但当他被激起的需要给弄得混乱时,他同时会汲汲地寻找满足它的需要以回复平衡。这两个平衡和破坏平衡的趋力是互补对立的,也是同时存在的。它们对于人类生命的功能和滋养是必要的条件。因此,一个成长中的生命,要能时时流动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一旦僵化地限于任意一个极端中,生命力就开始削弱。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论使用何种方式来尝试解决,父母一定要同时给予孩子支持的力量,像忠仁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因为在几次的催眠疗程中,他的父母都全程陪同他来,他的妈妈非常担忧这个孩子的未来该怎么办。 

  也许一切的事情,只能说是在冥冥之中“相欠债”吧!但无论如何,这条人生的道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孩子要加油不放弃,父母一定也要不间断地给予支持,至少别让这样的情况再恶化了。你们说是吗? 

编辑:刘承思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