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一节长高的基本因素

时间:2012-11-18 19:12   来源:

  第一节长高的基本因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一样的米,却也养出百样的人。比如很常见的,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兄弟姐妹,高矮胖瘦也各不相同。

  那么,一个人的身高,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1影响身高的因素

  影响一个人最终身高的因素很多,包括人种、遗传、疾病、营养、睡眠、锻炼、生活时代、生活环境,甚至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等。很难说,这里面哪个或哪些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为有个体差异的问题,很可能对于某人很关键的因素,对他人却不是问题。

  比如,以人种论,原来日本人较中国人略微矮一点,这是先天性的人种差异,似乎无法改变。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提出了“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从那时起,日本的少年儿童每天喝一杯奶成为时尚。到如今,日本人体质的改善令世人瞩目: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公斤,并成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现在中日两国普通人站在一起,总体上中国人已并无身高优势。

  再比如,相较西方人,国际上曾一度认为中国人矮很多。但另一方面,建国至今,中国人平均身高在以每10年增加15~2厘米的速度递增。总体上,中国人和西方人身高的差距在减小。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关键是人体生长的外部环境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安定、营养比从前更好,等等。

  再比如我邻居家的例子,他们家四兄弟,老大、老二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老三出生在70年代末,老幺出生在80年代初,现如今老三长得最高。从遗传的角度,爸爸妈妈的身高对四兄弟影响是一样的;讲营养和关爱,老大和老幺相对得到的关爱更多一些,而老大、老二营养较差,老幺成长期营养条件最好。这么一算,照理说老幺该长得最高,可为什么却是老三最高呢?原来老幺虽然条件更好,习惯却不好——他那时候有条件挑食,有条件晚上看电视睡得迟……反而是,处于“放养”状态的老三,父母都忙也顾不上刻意照顾他,基本上成长过程中好事坏事都轮不到他,心态好,有的吃就赶紧吃,该睡就睡,也不像大哥二哥那样从小缺衣少食,早早就做事谋生,他长得最高也就理所当然了。

  还有一个我同事家的例子,小康家庭,8岁多的孩子原本健康活泼,长得很好。但自从爸爸有了外遇,家里父母吵架直至离婚,本来长着一双爱笑眼睛的孩子明显情绪低落,身体单薄了下来。再后来爸爸找了新妈妈,新妈妈又添了个弟弟,她就更沉默寡言和消瘦了。几年后,偶尔看到她和一起长大、8岁时还比她矮一点的另一个同事的女儿站在一起,已明显矮那个小姑娘一截了。

  ……

  当然,以上都是个案。但是,从这些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人身高的因素实在很多,而且很难说哪一项因素就不重要。也许某些因素对有些人而言无关紧要,对另一些人却举足轻重。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在每一项上面都做好——也许不一定加分,或加不了多少分,但是起码不要减分。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个疏忽,就让你们家的小王子或小公主掉队了。

  身高检测要点

  (“yes”越多,个子矮小的概率越高)

  爸爸身高在166厘米以下,妈妈身高在156厘米以下。

  出生时的体重在3公斤以下。

  妈妈在妊娠时精神状态或身体情况不太好。

  妈妈在妊娠期间曾经滥用药物、过度饮酒、吸烟,或者曾经感染过病毒。

  孩子经常偏食或偏爱快餐,营养摄入不均衡。

  周边环境恶劣或自身情绪的不稳定给孩子带来极大压力。

  孩子多病。

  孩子常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孩子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无法深度入睡。2长高的“绩效飞轮”

  睡眠、营养、疾病、情绪、减压、运动、按摩、生长激素,等等都对身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一不可,就像一个飞轮,只有均衡,才转得快;其中任何一个出问题,或者单独哪一个突出,也就像是飞轮变形了,转不动或转不快,那么孩子长高这个飞轮就快不起来了。

  如图11,假如8条辐条分别代表睡眠、营养、疾病、情绪、减压、运动、按摩、生长激素,当辐条参差不齐,这个轮子显然无法跑得快,就像我们孩子的身高长不快、长不高。

  图11叶形飞轮图12的小飞轮各个辐条都比较一致,类似睡眠、营养、疾病、情绪、减压、运动、按摩、生长激素等方面都兼顾了,但是做得不是特别好,所以飞轮可以跑,也跑得快,但是总体上,同样时间内没有车轮半径大的车子跑得快。

  图12小飞轮

  不言而喻,图13所示的大飞轮表示各方面都做得很突出,同时很均衡。这样的车轮才跑得快,同等时间内才跑得远。

  图13大飞轮

  所以,只要我们把生长激素、睡眠、营养、疾病、情绪、减压、运动、按摩等各个方面都做好,孩子就能长得又快又高!

  3遗传对身高的影响

  上文列举了很多影响身高的因素,甚至还有因为营养因素和生长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盖过了人种和遗传因素的,似乎最终也没有得出哪种因素是最关键的结论。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看,哪种因素最关键还是有定论的。尽管每一种因素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某些因素(比如睡眠、营养、疾病、情绪、压力等)对于某个特定的孩子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但遗传因素影响最大是公论。

  仍说上面的例子。尽管日本战后健保计划对提升日本人的身高很有效,但是,如果中国人也每天喝一杯牛奶加强营养,那么总体上,中国人的身高还是会相对较高;同样,尽管这些年中国人和欧美人的身高差距在缩小,但总体上中国人仍然比欧美人矮——这,就是后天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改变的遗传和人种差异。

  人类学专家做了很多研究,结论是人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父母个子高,子女个子也高;父母个子矮,子女个子也矮。而且,父母身高遗传因素对子女影响的比重还不一样,相对而言,母亲的身高对孩子的遗传影响更大一些。

  有一个预测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

  儿子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女儿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相对而言,以上公式较机械,只列了遗传因素,有过于绝对化之嫌。为此,日本的遗传专家所用的公式还增加了一个变量:

  男孩预测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α

  女孩预测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α

  其中所加的“α”部分就是由遗传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所以,国内又有学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再次修正相关公式,给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变量值:

  男孩遗传靶身高预测:【父身高+(母身高+13)】÷2±75厘米

  女孩遗传靶身高预测:【父身高+(母身高-13)】÷2±60厘米

  从以上公式可见,尽管还有变量,但父母身高遗传确实是决定孩子身高的基础。

  4增加部分身高,成功钥匙在你手里

  你是不是已经根据以上公式,大致测算过自家宝宝将来的身高?

  结果令你满意,还是略微有一些失望,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沮丧?

  大可不必不开心。不论结果如何,你都可以更乐观、更高兴一点!

  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尽管你和孩子他爸(妈)的身高已经是既成事实,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孩子,但这不表示一切都是宿命,孩子的身高还远未成定局,你有的是机会和办法去增加孩子的身高呢!

  不是王婆卖瓜,你确实应该庆幸随手翻到了这本书。请再看看上面那个日本人的公式,在那个增加的“α”上面画一个大大的红圈。我们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使“α”部分变得更大。

  如果你的宝宝睡眠不足,你的孩子营养不良或运动不足,或者你们对他缺少关爱……那么“α”中“+”的部分就会变小,甚至有时会变成“-”和负值;反之,如果你在看完本书之后能够很认真地实行书中的长高方法,照顾到影响孩子身高的方方面面,那么长势不大好的孩子就有可能脱胎换骨,长势本来正常的孩子会好上加好。多年以后,在时过境迁之后回头细数,你会惊喜地发现,比起没看本书、放任孩子随便成长的家庭,你孩子的身高再多10厘米真不是梦想。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能撬动地球。”我们很希望,若干年后,你还会想起这本小册子,很有感触地说:“原来让孩子长高、更高一点的钥匙就在这里,在我手中。”

  那将是你和我们共同的期望,最大的欣慰。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