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六节 杀手锏:“弗莱堡”沙漏模式

时间:2012-11-18 19:06   来源:

  第六节 杀手锏:“弗莱堡”沙漏模式

  尽管你很细致地为宝宝的睡眠环境做好了准备,很认真地学习了种种训练和哄他睡觉的技巧和方法,对于一般的宝宝,你的这番苦心孤诣往往是能奏效的。

  但是,总会有一些特别一点的宝宝,会让你十八般武艺统统用上之后,还是束手无策。他就是不肯睡,在那里不停地哭闹,怎么办呢?

  别急,还有一个专门对付严重入睡困难宝宝的杀手锏,简称“弗莱堡”沙漏模式。只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办法限于解决10~12个月以上的孩子的入睡问题。如果你家宝宝还太小,那就不大适用。

  1弗莱堡沙漏

  对于那种经过了睡觉仪式训练,但只要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一离开他的房间,就拼命哭的宝宝,可以采用“弗莱堡”沙漏法。这个方法是弗莱堡的睡眠研究专家乌尔里希?拉本施拉格为宝宝的父母研制出的一个固定的模式,被视为解决10~12个月以上的孩子入睡问题的最好办法。

  首先,你要学会清楚地向孩子发出睡觉的信号。每天大概在同一个时间打发他上床,给他举行一个小型的晚安仪式,把房间的光线调暗。然后跟孩子说晚安,离开房间。注意,这一整套仪式尽量保持每天晚上一成不变。如果孩子随后开始哭闹,你等一会儿再进去。重新给他盖好被子,尽量用同一句话来哄他,如“别的小孩都睡了,你也该睡觉了。”同时你还可以轻轻地拍拍孩子。但是千万不要把他从床上抱起来哄他玩。大约3分钟之后再离开他的房间。重复这个过程,一直到孩子睡着为止。如果您的孩子长期入睡困难,等到这个方法奏效,估计一般要3~4个晚上。重要的是,从出来到下一次进去之间间隔的时间要尽量保持不变,进去了也不要讲很多话,只重复同一句话,不要把孩子抱起来。任何其他的言行都可能被孩子理解为支持他不睡觉。进了房间也不要开灯,黑暗就等于暗示孩子,现在是睡觉时间。父母双方可以轮流替换晚上哄孩子,因为刚开始要哄到他睡觉为止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父母中给孩子举行睡觉仪式的一方,应该一直陪他到入睡为止。

  针对这个问题,弗莱堡的睡眠研究专家乌尔里希?拉本施拉格为父母研制出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弗莱堡沙漏”。用沙漏来计时,沙漏里的沙子刚好滴三分钟,父母可以观察到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地流逝的。因为正如已经说过的,这个方法刚开始执行起来可能会相当辛苦,尤其当孩子不停地哭闹时,是很难忍受的。这时如果稍微转移一点注意力,对父母是有好处的。如果你想尝试这个办法,至少要连续坚持3个晚上,时间长一点就更好了。有些孩子甚至要过10个晚上才肯好好入睡。

  根据弗莱堡沙漏的办法,第二天晚上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还是一如既往的睡觉仪式,最长不超过30分钟。然后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床上,设置好沙漏。如果他开始哭,三分钟以后再进去(不要提前进去),给他盖好被子,轻轻地拍拍他,用单调的话哄哄他(宁少勿多),3分钟后再离开他的房间。如果孩子还是继续哭,过6分钟以后再进去,重复一遍刚才哄他的过程。待3分钟后又再出来。如果过6分钟以后孩子还在哭,又再进去哄他3分钟。如果孩子还是哭闹不止,出来后到下次进去之间间隔的时间现在要增加到9分钟。但是在他身边哄他的时间总是保持3分钟不变。整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孩子睡着为止。

  其他的睡眠研究专家推荐的时间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最重要的不是准确的分钟数,而是信心和坚持。如果你选定了某一个模式,就要严格遵守它提出的时间要求。

  这个方法虽然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它被视为解决10~12个月以上的孩子入睡问题的最好办法。

  请注意:这个方法用在更小的孩子身上就过了。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孩子得知道,尽管爸爸妈妈有时候会离开房间,但他们会回来,他们始终在附近。而孩子至少要到10个月大之后才能明白这一点,个别情况下会稍早一点或晚一点。这个方法可能会立竿见影,也可能要过好几个晚上才初见成效,这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很重的负担。所以再一次提醒你:一定要坚持!

  我们确信,你对于自己的宝宝是绝对有耐心的。这个模式里面,父母的镇定和耐心比他们的能力更容易为宝宝所感知,更受宝宝青睐。最重要的,不是一切都正确无误和毫不出错,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宝宝能健康成长的空间和环境。孩子必须独立成长,他也一定会做到的!你要对你的孩子和你自己有信心。

  2有一种爱,叫放手

  这句话用在这里似乎有点煽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你:很多时候,宝宝睡眠不规范的原因,就在于你或家人“心太软”,你们舍不得放手。这种藕断丝连让宝宝一直无法适应和爸爸妈妈的分开,也成了他晚上睡眠的最大障碍。

  事实上,很多孩子夜里的睡眠问题与他还没有适应和爸爸妈妈分开有关系。白天当熟悉的人有事出去一下,暂时离开孩子的视线范围,孩子也会大哭大闹的。

  在2~3岁之间,孩子必须学会适应一些小的离别。在这段时间孩子会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消失的东西会重新出现。人们把它称为“物体永恒”。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都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怎么玩都玩不够,这个游戏也有助于孩子形成“物体永恒”的观念。比如说,爸爸妈妈把一个球藏在背后,球一下子消失了,孩子会很吃惊甚至震惊地到处看,突然球又一下子从另一侧出现了,孩子自然大喜过望。或者妈妈消失到柜子后面去了,过几秒钟后又微笑着出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还可以增加一些短时间的分离,相信孩子也能接受,比如妈妈去厨房一下,让孩子待在起居室;或者妈妈去一趟地下室(当然事先要告诉孩子),过几分钟后再上来。通过这些小小的分离练习,孩子会明白,爸爸妈妈并不是真的不见了,他们一定会回来。如果孩子形成了这种“物体永恒”的观念,您以后把他短时间地托付给熟人照看也不成问题了。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形成安全感,相信爸爸妈妈不会离开他。

  到了晚上,当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爸爸妈妈分开一阵子时,就需要这种信任感来发挥作用了。受过“分离训练”的孩子能把白天的经验转移到晚上,就不害怕爸爸妈妈会离开他了。进行这些分离游戏或训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绝对的信任感,也就是说,爸爸妈妈要遵守承诺,按时回来。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