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长高比换尿布更重要
我们人类有一种本能的误区,就是,我们本来是为了某个目标而出发,可是我们在路上走着走着,走得久了,有时候都忘了出发的初衷。
同样,我们在这里大讲特讲如何让孩子好好睡觉,有些家长慢慢就忘了,我们的目的并不只是要孩子安睡,而是长高。这不是一本专门帮您解决孩子睡眠问题的书,之所以要保证孩子好好地睡,是因为他睡得好,生长激素分泌得才足,才能长得高!
1大不了浪费块尿布或晒被子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尿床的经历,这并不奇怪。
3岁以前的宝宝,因中枢泌尿机能发育尚不完善,无法控制排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和膀胱功能的逐渐发育成熟,会逐渐能自主地控制排尿,一般首先在白天,以后晚上睡眠时也能控制。正常小儿在2~3岁时能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后仍不能控制则称为遗尿症。遗尿大多数发生在夜间熟睡时,严重时白天睡眠时也可发生,发生频率不一,自每周1~2次至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不等。由此可见,5岁以前的宝宝尿床,只要不是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很多家长对于2岁以后刚开始学习控制排尿的宝宝,在这方面却要求严格甚至是苛刻。尤其是爱美的年轻妈妈,可能觉得频繁地洗被子太麻烦,或者晒被子太难为情,而且即便被子晒过了心里也还是会有异样的感觉。于是,一旦孩子睡觉尿尿,就会被推醒,甚至打骂。其实,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且不说由此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很有可能导致他真正发展成遗尿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遗尿而唤醒孩子,一旦睡眠被打断,就很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由图31、图32可见,睡眠中断的孩子,不仅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低得多,总量也少得多。因此,如果孩子夜尿,为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即便是超过5岁的孩子,在治疗期间也应该坚持“晚上不叫醒孩子”的原则不动摇。大不了,浪费一块尿布,多洗或晒一次被子嘛,相比孩子长高,这算得了什么呢?
图31睡眠期间生长激素正常分泌情况
图32被叫醒后生长激素分泌情况
由两张图对比可知,睡眠期间被叫醒的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不管是总量还是峰值都少了很多。所以,有时候,为了节省或少洗一块尿布,耽误的可是孩子的大好身材哦。
2夜尿的居家治疗训练
因为夜尿导致身高长不高的事情常常发生,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寻求解决之道。
你可以去买一个量杯,把孩子在晚上唤醒,测量他晚上的尿液量,这是最精准的办法。当然,如果使用尿布的话,你也可以通过尿布增加了多少克来判断夜尿量。
一般而言,夜尿主要有以下几种:
多尿型夜尿症:由于孩子尿量多引起的夜尿。即使白天尿量正常,如果晚上睡眠时尿量超过体重每1千克5毫升的话,仍为多尿型夜尿症。
晚上睡眠时尿液量的计算方法为:夜尿量(晚上的尿液量)加上早晨最早的尿液量即可。
膀胱型夜尿症:孩子膀胱的机能容量(憋尿时膀胱中能最大储存的尿液量)在体重每1千克7毫升以下。可分为膀胱容积本来就小,和膀胱本身容积不小却不能储存尿液而发生遗漏这两种情况。
未成熟型夜尿症:是指由于孩子大脑排尿机能不成熟引起的夜尿。如果孩子晚上睡眠时尿量并不多,而且膀胱的机能容量也不小,却持续夜尿的话,就有可能是排尿机能未成熟引起的夜尿。
对此,除了就医,请求医生的帮助,我们也可以在自己家里进行夜尿治疗训练:
针对膀胱型夜尿症的训练(排尿抑制训练):抑制排尿,训练膀胱能储存体重每千克乘以7毫升以上的尿液量。具体办法就是每天憋尿一次,让膀胱储存最大限度的尿液。如此反复训练的话,渐渐地膀胱就能储存越来越多的尿。你可以帮孩子记录好,到底能储存多少毫升。当然,如果孩子肾功能障碍或者有肾病的话,绝对不能擅自进行这种训练,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针对多尿型夜尿症的训练(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取):可以给儿童充分的自主性,不要勉强进行。
具体做法如下:
(1)上午时充分摄取水分。即使喝的比现在多也无所谓,只是注意时间是上午。同时,对午餐时喝水或摄入水分也没有特别限制。
(2)从午餐过后,尽量少喝水,如果实在口渴的话,每次控制在150毫升以内。
(3)下午4点以后尽量不要喝水,晚餐也早点吃。晚餐摄入的水分以150毫升为宜。控制含水分的食物,特别是牛奶、汤;吃水果的量也要减少,如果实在想吃和为了保证营养,可以选择尽量在上午吃水果。晚上洗完澡后口渴的话,通过漱口或者含一块冰在口中来润喉。
从实践来看,这两种训练办法都比较有效,孩子的夜尿可以有效缓解或根治,同时,个子明显长高。
3抗利尿激素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
没有人能够在白天8小时以上不去厕所,但是,晚上睡觉时就可以连续8小时以上不去厕所。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晚上睡眠时,我们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结果。
抗利尿激素与生长激素一样,都属于晚上分泌的夜晚型激素。其作用是调节体内水分,减少尿液量,维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由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会促进宝宝晚上排尿,能够达到深度睡眠,所以抗利尿激素也间接地帮助了生长激素的分泌。
因此,保证晚上睡觉时,宝宝体内的抗利尿激素能充分地分泌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做才能够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呢?体内水分太充足,抗利尿激素就不能很好地分泌。所以晚上水分摄取过多的话,就会影响分泌,最好在宝宝临睡前让他少喝水和果汁之类。
另外,就如上面的居家夜尿治疗训练所证明的那样,选择在早晨和上午充分地摄取水分,下午和晚上少喝水,那么一天之内摄取的水的总量并不会减少,但是夜尿却减少了。
记住,白天要湿,晚上要干,这样的生活节奏能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也就是间接地促进宝宝生长激素的分泌,这对于宝宝充分地利用生长激素和快速长高,非常重要。
延伸阅读
睡眠烦恼,原因及应对方法
本书的主旨是如何让孩子长高,有关睡眠的问题只是顺带提及。
但是,因为睡眠对孩子的长高至关重要,所以,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影响孩子睡眠的问题,这里仍然列举出来,供有需要的家长参考。
问题1满屋打滚
宝宝开始翻身以后,即使在睡觉的过程中也翻来滚去的。进入到了这个时期时,宝宝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自己的身体,睡觉的习惯也就开始变得危险起来。有的宝宝甚至满屋子地打着滚儿睡觉。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大脑及末梢神经仍然无法正常地配合,当大脑发出指令时,末梢神经无法做出相应配合所造成的。随着逐渐长大,神经与大脑的配合也会慢慢地发育完善,这种现象就会自然地减少了,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如果睡觉的习惯突然变得危险的话,需要注意是否为感冒后遗症或淋巴结异常。
由于总是打着滚儿睡觉的宝宝,几乎无法好好地盖着被子入睡,这时就需要关注一下相伴而来的体温降低的问题。给宝宝穿上像太空服一样上下缝合在一起的衣服是个不错的办法。在炎热夏季或开足暖气的冬季,宝宝会为了找到凉快舒服的地方而四处打滚,因此,要将室内温度调节至不太热的适宜温度。对于先天性爱动的孩子,可以通过进行猜谜、画线、搭积木等游戏培养集中力。同时,在睡觉前应该降低声音,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
问题2总是趴着睡觉
有的宝宝躺下后会自己转过身去趴着入睡。若宝宝自主地趴着睡觉,很有可能由于宝宝感觉趴着睡觉的姿势最舒服,往往没有什么纠正的方法。宝宝过了3个月,能够自主支撑脖子以后,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睡觉。在偶尔的情况下,当宝宝只用一侧睡觉的时候,有可能为一侧脸部发生了脉管炎,或者发生颈骨异常。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将会造成脸部发育不对称,需要带宝宝去接受专科医生的诊察。
能够帮助宝宝纠正睡姿固然最好,可是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可以为宝宝选择松软的寝具。这是因为床具太硬时容易压住宝宝的鼻子引起窒息,或者宝宝呼出的二氧化碳渗入寝具后,呼吸时若被再次吸入鼻中的话,有可能引起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