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11

时间:2012-10-29 14:5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记得有位外国作家曾说:“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那么反过来说,心胸旷达的人生命将会是长久的,因为旷达者的生命与长天大海相连,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暴风骤雨。

  有一个老乡去赶集,买了一口锅提在手里,不料,突然只听“当”的一声,绳子断了,锅子掉在地上摔破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掉头便走。人问何故,他说:“已经打破了,看它有什么用?”须知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踢疼了脚指头。

  当一切都为时已晚的时候,不发怒便是最大的修为。一些人很容易生气,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别人发脾气,跟人吵架,但是无论怎样表示愤怒,结果往往都是以后悔告终。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面红耳赤,大吵大闹,嘴巴张得大大的同时,却关上了智慧的大门。最后不仅失去了理智和尊严,还给周围的人传递这样一条信息:他修养不好,涵养不够……如果我们常常告诫自己不生气,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另一位哲学家罗马的玛可斯奥瑞利阿斯这样说:你因为一个人的无耻而愤怒的时候,要这样问问你自己:那个无耻的人能不在这世界存在吗?那是不能的。不可能的事不必要求。坏人不是不需要制裁,只是我们不必愤怒。如果非愤怒不可,也要控制那愤怒,使发而中节。人类的种种苦难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心甚于猛火”,克服怒是修养的基本功夫之一。

  宰相王导手下曾有一个人叫王述,王述是个敏感而易怒的人。当时的官府中人,常常谈论一些哲学、逻辑方面的问题,以之为时尚。王导有点小才气,再加上权高位重,每每他一出声,就会博得一片叫好。一次,大家的喝彩声刚停,王述就火了,他把酒杯往地上一摔,大喊道:“又不是什么诸葛孔明再世,怎么他说什么你们都说好!”弄得大家面面相觑,最终不欢而散。

  有一次吃鸡蛋的时候,王述想用筷子去夹,可夹了好几次都没夹到。王述怒了,抓起鸡蛋就把它扔到了地上。奇怪的是,鸡蛋不仅没摔碎,还在地上滴溜溜打转,像是在嘲笑王述一样。王述一看更生气了,他飞起一脚,就向鸡蛋踩去。谁知天不遂人愿,王述这一脚竟然落空了。这下可把王述给气坏了,他弯腰捡起鸡蛋,囫囵个儿塞进嘴里,使劲嚼着,然后把嚼碎的鸡蛋使劲咽了下去,也不怕噎着,吓坏了在场的家人。

  王述这样敏感、易怒,既是由于他性格内向、心胸不够宽广,也是因为他总喜欢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另外,他还常常自以为是,其结果是心里总有千千万万的心结,自己过不舒畅,也让别人过得不舒畅。

  怒是我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一种,虽然是人类正常或者说必需的情感之一,但发怒实在不那么好看,有时甚至会有损形象。著名学者梁实秋说:“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最难看。”黎烈文也说:“怒,多么难看,满脸通红,眉纵眼横,摩拳擦掌,好比活魔王出世,自然没有谦逊那么文雅而温柔,那么和平而好看。”人在发怒的时候的确是最难看的。纵然他面似莲花,一旦因怒而变青变白,面色如土,再加上满脸的筋肉扭曲,那副面目实在不只是可憎而已。俗语说,“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怒导致的变化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同时也是生理上的。

  愤怒的情绪就像冲锋号,会令身体进入一种“战斗”状态。你的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心跳会加快,血压上升,肌肉紧张,呼吸变得浅而急促,大脑进入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你的心脏向四肢输送更多的血液,但消化和免疫系统却几乎完全关闭了。这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看不见的损害。

  何况愤怒者的利剑,什么时候抽出来都是伤人的。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大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相宜。剑所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和言语对于人的精神伤害,都是同一样伤害。

  愤怒者最大的错误,在于修养的不足,对于那些和我们的生命气场不吻合的人,碰到了,躲开了,就行了。假如遇到别扭的事情,就允许它的发生,容忍它的别扭。如果能解决掉,就去解决;解决不了,就暂且搁置一旁,待到合适的时机,自然能迎刃而解。

  在愤怒袭来之时,我们也不必强制压抑情绪,而是要调节心态,使愤怒的情绪失去生长的土壤。生命最大的智慧,其实不是一个人积累了多么巨大的知识和技能,也不是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占据了多么至高的职位和金钱。生命最大的智慧,其实就是能够通达地梳理自己往来不断的各种情绪,不让负面情绪占领了自己的灵魂。生命的智慧还在于知晓条理与事实之间的悖论,以及自己在世间悖论中的从容与平静。有修养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

  第三章        懂得取舍,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

  人生像一只船,在得失之中摇摆,懂得取舍,才发现: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正所谓: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能纠正的事情,就顺其自然吧,因为人生路上,机会多多,适时放弃才能把握更好的机会。

  人生之路始于“舍得与放下”

  人生是一场大火。我们每个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从这场大火中多抢救一些东西出来。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徐志摩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水源相同的湖,加里勒亚湖清澈洁净,四周一片生机勃勃,而死海,却了无生气,湖边也是寸草不生,一片荒凉,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前者既接受也付出,而后者在接受之后,只保留,并不懂得舍弃原来的水。让水流动,方得一池清澈,这是流水不腐的道理。

  智者说,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

  人为什么有诸般愁苦?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放不下,自寻烦恼所致。就如有时候会执著地做一些事,即使知道那是无益的,却还是很笨拙地去做。又如生活富裕了,但压力越来越大;收入增加了,但快乐却越来越少,愁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为何人们放不下呢?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得有一种豁达的、能放下的心态。因为有些事是根本不值得我们惦记的。人生为何感觉苦?问题就在于你还没有学会放下。

  牧场主哈鲁奇是一个深受当地人喜爱的富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几千头羊,更是因为他在精神上也相当富有。由于哈鲁奇的性格乐观豁达,而且他懂得如何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得与失,所以他每天都很快乐。

  哈鲁奇还年轻的时候,有一天,牧场里的几头公羊打架,冲破了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这几头羊都被农夫杀死了。一般来讲,农夫应该通知哈鲁奇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有这样做。佣人报告这件事后,哈鲁奇非常生气,他带上佣人就出发了,想要找农夫讨个说法。怒气冲天的他没有预料到,当晚有暴风雪,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个人也几乎要冻僵了。终于到了邻家农夫的木屋,农夫却不在家,还好农夫的妻子热情地迎了出来,邀请他们进屋取暖。哈鲁奇和用人进屋后发现,木屋十分简陋,妇人带着三个精瘦的孩子忙前忙后地给他们端茶倒水。看着眼前的一切,哈鲁奇陷入了沉思。

  男主人回来后,妻子高兴地告诉他:“他们可是冒着暴风雪来的。”哈鲁奇也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农夫不知道哈鲁奇的来意,但还是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邀请他们共进晚餐。吃饭的时候,农夫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只能招待你们吃些土豆,本来有羊肉吃的,但是突然下起了雪,还没弄好。”妇人和孩子们听见有肉吃,都高兴地笑出了声。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哈鲁奇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公羊的事。但是,哈鲁奇只是开心地和这家人说笑,似乎完全没有其他什么事情。

  接着,他们打算回去了,但雪还没有停,男主人便坚持要哈鲁奇留宿一夜,等天气好了再回去。于是,哈鲁奇和佣人便住下了,到第二天,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回去的路上,佣人抱怨道:“主人,你怎么不提羊的事情呢?”哈鲁奇笑了,说:“我不想因为几头羊,就丢了做人该有的人情味。你没有看到,有肉吃的孩子们是多么的高兴吗?这几头羊死得值啊!”

  哈鲁奇是一个智慧的人,他失去几头羊,却获得了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这段经历让他懂得珍贵的人情味是无价的。他从此懂得,舍得有价的,才能获得无价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要珍惜生命里珍贵的东西,到苍老时,才没有许多遗憾。

  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干大事者不拘小节,一事当前,敢于担当,事后则彻底“放下”。与之相反,“小人”则往往执著于私利,患得患失,拘泥成规,畏首畏尾,既“拿”不起,也“放”不下。面对人世纷杂,尘事庶务,名利地位,私心杂念,声色犬马……该放下的就得放下,把什么都抓在手里,其实也是种累赘。古往今来,不少功成名就之人,或捐资济世,或甘于淡泊,出入于世,勇于并舍得“放下”。其实他们在放下的同时,已经获得了意外的幸福,这种幸福虽然是无形的,但是隽永的、更高层次的。它使人格得以提升,使人性趋于完美。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迈步远行,就必须学会随时倒出“鞋里”的那粒“沙子”。对人生而言,这小小的“沙粒”就是需要我们放下的东西。什么也不愿放下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而放下之后,你就会看到天空的蔚蓝,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你就会闻到芳草的清香,听到动人的音乐……而当你决定放下的那一刻,也许你就找回了自己,更找回了快乐。

  人生历程充满了变数,一些你已经得到的不见得永远都是你的,所以就要学会用淡泊的心态去看待事物,而那需淡泊看待的事物也许就是你该放下的部分。放下是一种睿智的表现,绝对不是一种随意舍弃的态度,放下,提倡的就是一切随缘,一切莫强求,它不仅可以带给你幸福的生活,还会为你的人生增光添彩。

  舍得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实在;舍得酒色,得到的是健康;舍得虚名,得到的是逍遥;舍得施舍,得到的是美名;舍得小,就有可能得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远。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只有学会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放弃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优柔寡断,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种拾级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徐志摩告诉我们,人生是艰难的航行,决不会一帆风顺。必须放弃时,就果断地放弃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追求,才能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人生来也空空,去也空空,经纶世事只是徒添烦恼,一切都是身外物,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吧。多一物多操一份心,少一物多一分自在!——台静农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