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在提到生活中的不完满时,曾这样写道: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
“宰”了一把;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上演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不管任何人都会有不如意的事。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总有那么多的不满意,是因为我们眼里所能看到的总是别人生活中满意的事,而看到自己的总是不满意的事。譬如,我的头脑没有别人聪明,我的工作没有别人的好,我的家庭没有别人富裕,我的长相没有别人好看……这样比较下去,看着别人快乐生活的我们,就只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只会更加不满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多人却不知道,能够帮助我们的唯有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试着改变自己的看法,用心去感受属于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恰恰是生活中的不完满,才让每个人的人生显得与众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然而,每个人总是期望能够事事如愿,都想拥有一个完满的人生。因此,当现实的生活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不满、痛苦,也因此有诸多抱怨。
有一个人对自己悲惨的命运感到特别悲哀,于是,他只好祈求上帝能够帮助自己改变这悲惨的命运。这时,上帝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如果你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位对自己的命运完全满意的人,那么我就答应你的请求。” 这个人心想,这样的人有很多,应该很容易找到。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寻找之旅。
他首先来到皇宫,找到他认为最应该满足的国王,他问:“殿下是否对自己的命运完全满意呢?”没想到国王却叹息说:“我虽贵为国王,却日夜提心吊胆,寝食难安,我担心自己的王位能否长久,担心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事实上,我还没有一个流浪汉过得快活。”那人听了国王的话,感到很是疑惑,于是他又找到了流浪汉。远远地看过去,在晒着太阳的流浪汉很是满足,那人觉得自己找对了人,于是上前询问。流浪汉奇怪地望着他说:“你别拿我开玩笑了,我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怎么可能对命运满意,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诅咒上天的不公。”
那人还是不甘心,他走遍了很多地方,询问了处在各个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可是每个人都说自己对命运不满意,人人都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有所抱怨。最终,这人有所感悟,从此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上帝出现了,“你现在是否还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悲惨?”那人摇摇头说:“不,我现在才明白,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前是我在苛责生活,才会觉得生活很不容易,其实,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令我满意的事情,我现在很满足。”上帝笑着说:“你能这样想,你的命运就在改变了。”
可见,不完满才是生活的真相,这个说法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普通百姓,所有的人都会有缺憾,都不会完满。对于古代的君王来说,他们可以说是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他们的人生就该是完满的。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所有的皇帝在还没坐上那把龙椅首先就要面临争夺王位的残酷,一旦坐上龙椅又想长生不老,永远不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事实上,正因为我们的生活有缺陷,我们永远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所以才会有梦想,才会激发出潜能,去不断实现愿望和梦想。这个过程不就是一个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过程吗?也许结果并不完满,我们至少努力争取过,所以,至少这个努力争取的过程是完满的。
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它不会随着我们主观意识的改变而改变,同样,对于生活中的不圆满,我们也是无法掌控和改变的。可以说,人如果事事追求完满无疑是自寻烦恼,当我们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来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时,或许就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不完满才是人生。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间有许多无奈事,自古如此,强求也是无用。很多时候,悲痛寂苦甚至难与人言,只得和着血水,默默垂泪。但是哭过,痛过,还是要笑对人生。人生短短几十年,时光一去不复返,与其每天都活在追求子虚乌有的完满中,倒不如从那“完满”中逃脱出来,把握好每天每分每秒,珍惜我们这短短的人生。
人生的完满与不完满始终是相对的,太完满也是一种不完满,不完满往往才能成就完满。
其实,生活都是以缺陷的形式展现给每个人,但我们正是带着这样的缺憾,才能走向生命的完满。所以说,不完满才是生活的真相。
人的一生实在是非常复杂,因果交互影响。吴宓老先生有两句诗:“世事纷纭果造因,错疑微似便成真。”世事的变换确实都是有根据的,一件小小的事可能酿成大事,一个小小的猜忌可能会被人误解为真。人生如此错综复杂,难以预料,又怎么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百分之百的美满呢?但就如走一道迷宫,幽深曲折反而有许多乐趣,所以也不必悲伤人生的不完满。
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摇摆
转换——人生就是不断转换身份的过程。承认变化,适应变化;从容地体验角色变化;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摇摆。——朱自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