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23

时间:2012-10-29 14:48   来源:中国台湾网

  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可能会无数次地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所击倒,甚至被碾得体无完肤,让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也永远不会丧失价值,无论肮脏或洁净,贫贱或富贵,我们依然是自己的无价之宝。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想在临终前了却自己的一个夙愿——找一位优秀的闭门弟子。苏格拉底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素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来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得找另一根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的助手答道:“明白。您的思想光辉要很好地传承下去。” “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弟子,他要有相当的智慧,还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可是这样的人我到目前还未找到,你帮我挖掘一位好吗?”“好的,我一定完成您的心愿。”他的助手满怀敬重地说。

  从此以后,这位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苏格拉底心目中的人选,可是领来的很多个他认为可以满足苏格拉底意愿的人,都被苏格拉底谢绝了。时间一天天过去,这位助手一次次地无功而返,苏格拉底也病入膏肓,他硬撑着坐起来扶着助手的肩膀说:“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这位助手不以为意,满含愧疚地说:“我一定加倍努力,即便找到天涯海角,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那位最优秀的挖掘出来。”此时,苏格拉底不再言语,只是苦笑,而眼看他就要告别人世了,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助手泪流满面,羞愧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完,失意地合上双目,良久,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可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把自己忽略,耽误,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关键是如何发掘自己,认识自己,重用自己。” 

  苏格拉底永久地闭上了双眼。他临终前失落的眼神,那满怀遗憾的话语,使这位助手非常后悔,他只能心中充满自责地过完了整个后半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是很优秀的,关键是如何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轻视自己;要在飞逝的时光里,把握住宝贵的时间,珍视自己,相信最优秀的就是自己。只要你相信自己是特别的,自己就是特别的;当你不再相信自己时,自己也会变得无能。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也都有不足,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坚持在自己规划的人生道路上走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永远要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你就是最优秀的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

  一旦具备了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定,别人就无法剥夺自己所拥有的价值。然而现实中却总是有很多人奋力记住自己的失败,却忽略了曾做过的很多很好的事,只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从来没有真正公平地对待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真正公平地对待自己,在取得成就和进步时给自己掌声,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给自己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回真正的自信,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以仅属于自己的独特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在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进步的主要障碍,不是我们能力的大小,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任何的失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承受失败的内心。因此

  我们说,失败之后的心态尤为重要,对自己的信心一定要如同开始的时候一样。你的心态是你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相信自己可以,你就可以,不要沉默于平静的湖面,你可以荡起一波涟漪,每个向往成功、不甘沉沦的人,都应该牢记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俞敏洪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别人的评论之中。别人的一言一语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损害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要知道,嘴长在别人身上,想要杜绝别人的议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去理会这些“风言风语”。不必因为别人说三道四而烦恼、生气,由别人去说,我们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因为别人的非议就去改变或放弃自己的想法。正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时别人觉得你取得这个成绩就可以了,如果此时你听从别人的意见,停下奋斗的脚步,或许就看不到更好的风景了,但如果你听听自己的内心,或许有个声音会告诉你,继续向前走吧,你能行!生活其实就是这么有意思,如果你想要得到最好的,那么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小李是一家大公司的市场部业务员,经常需要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了解不同地区的市场销售情况。由于临时受命出差的次数很多,小李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但小李是一个聪明人,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小李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很笨,但却很管用。虽然,小李每次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但通常只需换几节车厢,他就能找到一个空座了。

  小李分析说,很少有人会像他这样锲而不舍地找座位,大部分人对眼前一方小小的立足之地心满意足,根本不会去想还有更省力气的方法。即使有人想到了,也会嫌麻烦,不愿意为了一个座位背着大包小包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更多的人是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所以,大多数的乘客上了火车,找到一个落脚之处之后,就会死守在那里,不愿意再挪动。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