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24

时间:2012-10-29 14:47   来源:中国台湾网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议论说:“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斗鸡,后者像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他始终怀念着下乡插队时遇到的那只猪,为什么呢?因为这只猪大无畏地面对人生,无视生活的简单设置,这只猪还只对知青好,不畏权威,不会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

  生活也是一样,大部分的人迷失在拥挤的人群中,忘掉自己最初的目的,甚至畏首畏尾,永远滞留在没有成功的原点上。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处境艰难时,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自信、勇敢地去实践自己的想法,这样,在人生旅途中,你就永远都能找到一个空座位。

  但通常我们总是很忙,行色匆匆地奔走于人潮涌动的街头,这也是我们不去倾听内心声音的一个缘由。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冷静下来,驻足的理由和机会。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只是在跟着速度匆匆行进。而内心的声音,便在这种繁忙与喧嚣中被淹没了。

  要冲破这种喧嚣的束缚,你必须静下来,倾听自己的真正愿望!内心的声音在诉说什么呢?它始终如一提醒我们的,乃是我们内心最真实、最持久的愿望和要求。我们到底想得到什么?我们最关注、最在乎的东西是什么?内心的声音都在以一种默默的坚持提醒我们。

  善于倾听永远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只不过有人习惯听从来自外界的声音,有人则习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后者似乎更少一些。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的一生跌宕起伏、绚烂多姿,颇具传奇性。她从小就蔑视一切陈规,讨厌所有的浮华做作,仅仅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邓肯很小就开始跟着名师学习芭蕾舞。在当时,芭蕾舞是西方舞台艺术的主流,高雅、神圣,不可侵犯,女孩儿们都以会跳芭蕾舞为傲。但邓肯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小姑娘,她只上了三节课就离开了,而且再也不肯回去正正经经地跟着别人跳芭蕾舞。后来,她说,她厌恶芭蕾舞的程序化,厌恶那约束人的舞鞋和束身衣。

  从那时起,她就朦胧地意识到:真正的舞蹈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要能表现人类的精神和灵魂,因此,程序化的身姿和动作都是没有必要的。后来,邓肯开办了自己的舞蹈学习班,哪怕面对的是最年幼无知的学员,她也要告诉他们:“用你们的心灵去听音乐。现在,你一边听,是不是同时能感觉到有一个自我正在你内心深处觉醒?正是靠这个自我的力量,你才抬起你的头,举起你的臂,慢慢地走向光明。” 

  邓肯的观点惊世骇俗,她跳舞的方式更是惊世骇俗。练舞的时候,邓肯常常一动不动地伫立几个小时,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不停地思索,努力寻找舞蹈动作的最佳喷发点。演出时,她彻底抛弃了传统的舞鞋和舞衣,改穿宽松裙袍或透明纱衣,赤着双足,自由摆动,自由起舞。她完美的舞姿展现了最自由的身体,以及蕴藏其中的最高智慧。观众每每被她充满力量和感情的舞姿打动。

  但是,当时的上流社会并不欣赏邓肯的舞蹈风格,时评家挖苦说:“如果胡乱踢踢腿的动作就算芭蕾的话,果然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舞蹈家!”为给自己的舞蹈争得一席之地,邓肯携带家人流落异国他乡。经历过无数的坎坷波折之后,邓肯依然选择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始至终,她坚持着听从内心的声音,这给了她异乎寻常的生存勇气,使她在绝望的谷底得以重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的独创舞蹈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获得了世人的承认。

  你该懂得,一个人,无论他身在何处,他永远能够倾听到的首先是他内心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不听从它呢?为什么要让后来喧嚣的吵闹取代它呢?自己内心的声音,才是成功者最强大、最可依赖的力量。走自己的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尽全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生活才值得一过。

  人生需要一张日程表

  人生是一趟旅行,只卖单程票,不卖回程票。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过怎样的人生,完全是自己的选择,只有自己才能赋予生命最佳的诠释。——刘哲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