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的名气最大。登临岳阳楼,并留下名篇佳作的有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等文坛巨擘。为什么历代有这么多名人写岳阳楼呢?仔细想想就恍然大悟了,古代没有报纸杂志,名楼的白墙相当于今天最权威的文学杂志啊!名楼有达官雅士来玩,能欣赏到自己的作品,也就有了被人传诵刻印、流芳千古的可能。
我不大争气,到了岳阳楼,不是为了题诗,而是为了寻香。距岳阳楼不远,有一个醉仙楼,本以为它是个菜馆,趋近一看,竟是卖土特产的。楼中的湘妹子见我失望,就搜肠刮肚向我推荐了两家酒楼:一是天宝虾尾,二是伟哥蟹楼。天宝虾尾在一条深巷之中,是民间人士聚众喝酒的热门场所,简陋而实惠,却是岳阳官方不愿轻易示人的地方,恰好最近这座城市要参评国家卫生城市,暂时关闭了它,我与美味传说中的天宝虾尾就这样擦肩而过。
好吃之地,
必出厨艺超群之高厨
去伟哥蟹楼吧!我对出租司机说。司机是个憨厚的中年人,他感叹,岳阳人太爱吃了!我说,这样的地方必定要出好厨师的!岳阳城不大,我们才聊了几句,伟哥蟹楼就到了。
有人调侃伟哥蟹楼听起来像是药店,到了土桥路口一看,蟹楼的装修雅致着呢。大厅里一幅粉彩画卷: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主色调是各种层次的绿,没有沾半点墨色,看起来春意盎然。来到蟹楼,香辣蟹是必点的,那种鲜活热烈的口感,是湘菜的魅力所在。
听店主说,香辣蟹的秘诀不在活蟹,而在于40多种调料的配制和窖藏,活蟹只是“配角”而已。闲话之间,香辣蟹已经来到我的身边,这无尽的香辣与蟹肉的鲜美如金风玉露般相逢,神奇的滋味真是让人浑身酥软呀!最后上桌的绿豆炖龙骨,像是“醒酒救命汤”,慢慢地,把我从无边无际的迷醉中拯救出来。走出伟哥蟹楼时,街上飘着雨丝,还有五六个食客在门口痴痴地等待着别人离去。
那咸,那辣,那尖叫——
岳阳口味蛇
次日黄昏,天气晴朗,我又在岳阳城的香风中漫步了。这座濒临洞庭湖的古城,从来就是鱼米之乡呢。在这里出现什么诡异的美食都是不足为奇的。这不,我在工农路上发现了一家菜馆,它的招牌菜叫口味蛇,“口味”一词是大白话,也只有湖南人敢用来命名菜肴。他们先是命名了以咸辣见长的“口味虾”,接着命名了“口味蛇”。
湖南人通常不看人数上菜,“口味蛇”盆装上桌时,我感觉自己被当做了鲁智深或者李逵。呵呵,经过湘菜(还有川菜)一折腾,洗脸盆多了一个功用,成了菜盆。此时,我也不管邻桌投来怎样好奇的眼光,我的目光只盯着这盆色泽红亮、香辣鲜浓的“口味蛇”了!一入口,我的妈呀,咸辣至极,却又令我欲罢不能。吃到嘴唇发麻时,我不禁想到白天到张谷英村,路上看到一个广告牌写着“那山,那水,那尖叫——连云山漂流”,此刻广告词应改成“那咸,那辣,那尖叫——岳阳口味蛇”。辣到让人尖叫,这是对一道湘菜最崇高的敬意。
当我离开岳阳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已经被我吟诵成“先天下之乐而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