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爱喝粥也是出了名的,无论闹市,还是深巷,总有一些粥店从早到晚灯火辉煌,迎送着一批又一批“粥迷”。比较著名的粥店有伍堪记、强记、同记、陈添记,等等。
在北方人眼里,粥是一种清淡的寂寞,没有什么可回味的,在他们印象中,粥就是白粥,白粥就是粥。殊不知,广州人的好吃本色和烹调本领都倾注在平淡无奇的粥里,一会儿变幻出状元及第粥,喝得你仿佛迅速提高了智商;一会儿端上来鱼片生滚粥,吃得你的胃波光潋滟……
在广州旅行,不在老街巷品品粥,就像走在琳琅满目的商店里忘了带钱包。多年前,我初来广州时曾留下一些遗憾,这次就要好好弥补一下了。广州有数以百计的粥店,为什么我偏偏对陈添记情有独钟呢?呵呵,我来反问你一句,你有一见倾情的经历吗?如果有,你就能理解走过一长溜的粥店,只有陈添记让我过目不忘了。对人与对物的偏爱,道理都是一样的。
再度等一碗销魂的艇仔粥,
消除遗憾
陈添记粥店所在的十五甫路三巷子旧貌未改,留存着过去的好时光,在徐娘半老的电影画面中,飘袅着荔湾艇仔粥的香味,那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呀!只要对美食稍有爱好的人都不能自持,不论你穿得多么名牌,多么时尚,都会屈尊坐在他家的小椅子上,像一只宠物似的眨巴着望穿秋水的眼睛,等待着一碗艇仔粥的上桌。
艇仔粥出自荔湾一带。旧时广州西郊,河道两旁遍植荔枝树,叫做荔湾。每逢夏日黄昏,常有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河流上游船穿梭往来。有粥店老板看中这一商机,弄了小艇在水上向游客兜售。这一招果然厉害,那些游客出来寻找的就是与平常日子不一样的浪漫情调,在水上喝粥,犹如骑马赏花一样,都是生活中的新奇花样。更何况这临水人家做的粥都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为原料,味道鲜美得让自己心花怒放,也让亲友绕口三日,经常回味。
“艇仔粥”的美名就这么传播出去,成了广州著名的地方风味。岁月更迭,荔湾的荡舟已经成为模糊的记忆,艇仔粥却流落民间,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陈添记不过是将这种传统美味保存得更原汁原味些罢了。
来陈添记喝粥的人,必定会要一份他家的香脆可口鲮鱼皮,鲮鱼皮经白灼后冰冻,吃的时候加香葱、自家秘制的酱油、花生、芝麻等佐料,既柔韧缠绵又香脆爽口。在十五甫路三巷子里,一口艇仔粥,几缕鲮鱼皮,简直就像“男才女貌”般的绝配。
藏龙卧虎的市井味道
广州人不仅早上喝粥,而且喜欢深夜喝粥,这样的饮食习惯在外地人看来是很诡异的。追溯起来,食夜粥的习俗来自于清朝的广州,那时候广州武馆林立,每到夜里,大徒弟常要代替师傅教初入门的小徒弟练基本功,师母为了酬谢他们,总会煲粥给他们做消夜。因此,凡在武馆里吃过夜粥的人,都有一定的武术根基。“食夜粥”也有了这个人有点本事的含义。哈哈,在广州喝粥,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而且还是有本领的象征。
问题是如果你走进的不是像陈添记这样只卖一种粥的小店,菜单上有柴鱼花生粥、菜干粥、腊鸭粥、烧猪头粥、菜心粥、生菜粥、腐竹白果粥、咸瘦肉粥……你将如何选择?喝粥,在许多地方都是技术含量很低的简单事儿,在广州却成了一门高超的烹调技艺,你对广州人还敢等闲视之吗?
吃鸡、煲汤、喝粥,确实是非常市井的味道,却体现了广州人对美食炽热的爱恋和无尽的追求。我一直认为,喜欢吃的人容易快乐。以此推论,广州人的幸福感应该排在全国前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