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5猛哥帖木儿是谁

时间:2012-11-07 00:25   来源:中国台湾网

  5猛哥帖木儿是谁

  作为一个多灾多难,同时又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女真人自古以来就一直居住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现代史家多认为东北最早的民族肃慎与女真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肃慎从舜、禹时代就已和中原有联系。周武王时,肃慎族入贡“楛矢石砮”,臣服于周。肃慎族大体分布在今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域。罕子努尔哈赤所属的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朝,统治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百余年,直到南宋绍兴四年(1234年)被南宋与蒙古的联军所灭,才又重新返归东北故土,散居在白山黑水之间。

  元朝统治时期,松花江下游的依兰地区设了3个万户府。罕子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充任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

  猛哥帖木儿(或称孟特穆)智勇双全,曾斩杀仇人后世子孙40多人,重新振兴自己的部族。这个复兴的部族,自元末就向南一直迁徙到斡木河(今朝鲜会宁),并在此逐步安定下来。他们在这里不仅渔猎,还学习了农业,逐渐兴盛起来。猛哥帖木儿也因骁勇善战,多次帮助朝鲜抵御了倭寇和野人女真的侵扰,在朝鲜统治者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压制北元的残余势力,加封阿哈出(胡里改部首领)参政之职,进一步提高了女真部在明朝政治体系内的地位。又在女真聚居的白山黑水之间设立辽东指挥使司,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明永乐三年(1405年),猛哥帖木儿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

  永乐九年(1411年),为避免与朝鲜的武装冲突,猛哥帖木儿将全族从斡木河迁往建州卫奉州(今吉林南辉发河流域)。

  猛哥帖木儿有一个堂妹,不但貌美而且才高,入明宫当了妃子,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宠爱。朱棣为了不给朝鲜笼络猛哥帖木儿的机会,随之在奉州增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首任建州左卫指挥使,后升为建州左卫的都督。

  猛哥帖木儿位高权重,且家族强盛、人口众多,女真各部纷纷前来归附。逢有紧急情况,听猛哥帖木儿号令前来议事的女真各部首领多达50余人。爱新觉罗家族在整个女真地界一时风光无限。

  自建州左卫迁徙之时,便有一个部落如魅影般地跟随而至。宣德八年(1433年),原为辽东开阳(今开原)千户的杨木答兀,屠城掳掠,裹胁开阳军民千余人,举家逃窜至斡木河。宣德皇帝下旨痛责杨木答兀背叛朝廷,罪不容诛,严令追回所掠全部人口,3岁小儿亦不例外。

  明招抚使裴俊率官兵154人,加上朝鲜陪同人员,共160余人,抵达斡木河,屯兵于野。

  第二天拂晓,杨木答兀纠集古州女真(即七姓野人)300余人将明军团团包围。明军仓促应战,面对数倍于己之敌,血战力竭,近乎绝望。

  关键时刻,猛哥帖木儿率所部500余人来援,将杨木答兀纠集的七姓野人团团包围,喝令七姓野人交出杨木答兀。七姓野人不答应,拼死搏杀。猛哥帖木儿与明军内外夹攻,七姓野人大败,杨木答兀弃马登山,落荒而逃。

  不久,在猛哥帖木儿和明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杨木答兀亲率800多七姓野人卷土重来,包围了明军的营寨,纵火强攻。猛哥帖木儿率所部拼死搏杀,掩护裴俊及官军突围。

  裴俊等人奋力杀出,幸免于难。猛哥帖木儿和其长子权豆战死沙场,次子董山及妇女、儿童、印信、敕书全被掳掠。

  猛哥帖木儿被杀后,建州左卫被迫再次南迁,定居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掌领建州左卫。

  南迁后,建州部族由于与汉地临近,先进的汉族文化日益影响着建州女真人的生活,传统的半渔猎、半游牧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稳定的农耕经济转变。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经济的逐步繁荣,再次使其一跃成为女真各部最强大的部落。

  但是,由于建州左卫的内部纷争(猛哥帖木儿的次子董山被赎回,与叔叔凡察意见不合,发生了卫印之争),明廷正式将建州左卫分为建州左、右卫,并偏袒和倚重董山,封他为建州左卫都指挥,后升级为都督同知。凡察为都督同知,掌管建州右卫。董山很有抱负,每次进京朝贡都要讨官。

  成化三年(1467年),凡察、董山、李满柱的建州三卫合居,董山乘建州卫督指挥使李满柱和建州右卫凡察年迈之机,强起而兼管三卫,颇有统一建州女真之势。

  同年3月,明使往谕女真各部,令其入贡。董山奉旨率家属及大小头人数百人“听抚来朝,贡马及貂皮”。不料进京后,董山等人被带到阙下,刀枪剑戟、重兵包围之下,如同敌酋俘虏,董山等强忍怒火,“顿首输服”。

  明廷的本意是安抚董山,但锦衣卫都督佥事武忠见到董山等人后,不是抚喻而是大加斥责,惹恼了董山。一出宫阙,董山手下的大小头人顿时暴跳如雷,谩骂连声。董山回去后即举兵掳边,鸦鹘关烽烟顿起,而且把海西女真部族也拉了进来。

  明军与之交锋,战死数名将校。明廷想与董山谈判,但董山狮子大开口,向朝廷要官要物。成化皇帝没有答应,他便扬言“回去接着干”。

  朝臣们坚决要求擒杀董山,于是将董山诱入馆驿,以“屡掠辽东人畜”为由,先斩杀董山及随来的朝贡者,又派兵5万与朝鲜军合攻建州,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共擒斩女真人1 536人。建州卫首领李满柱及其子李古纳哈也遇难,建州右卫首领凡察的继任者纳朗哈被流放,建州三卫十余年的经营成果,几日之间,如被洪水冲过一般荡然无存。

  建州三卫的首领伏诛后,辽东和建州地面并没有迎来太平。李满柱的小儿子以报仇为口号,纠集数千人马南下;躲在山中的建州卫残部也应声而出。

  成化五年(1469年),为了再次羁縻建州女真,明廷将董山的儿子脱罗释放,让他世袭建州左卫都指挥,执掌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的小儿子董重羊(董山之弟)被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尽管恢复了世袭官职,但爱新觉罗家族往日的辉煌已荡然无存。

  后来,董重羊之子锡宝齐篇古(失保)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恳请明廷准其袭任父职,明廷加恩授予锡宝齐篇古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非董山嫡系袭任,《清史稿》中说是董山的第三子)。锡宝齐篇古即是罕子的四世祖。锡宝齐篇古之子福满又生有6子,福满后被清廷追尊为兴祖直皇帝。而福满的第四子觉昌安就是罕子最喜爱的祖父。

  明朝后期,为了加强对女真人的统治,朝廷在女真地界设置了300多个卫所,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多如牛毛,“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

  罕子的祖父觉昌安袭任建州左卫都指挥,父亲塔克世继任为指挥使。

  此时的女真有三大部,即海西、建州、东海。建州女真人生活在辽东地区,浑河流域;海西女真人生活在吉林地区,松花江流域;东海女真人(又称野人女真)生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建州女真又分建州和长白山两大部,其中,建州有五部,即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长白山有三部,即讷殷部、鸭绿江部、珠舍里部。这些部下面,又有若干部落城主,互不统属,占地为王。海西女真分为四部,即乌拉部、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在女真地界比较强大。东海女真又分渥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喀部等。

  女真各部的首领及城主,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集中更多的财富,穷兵黩武,骨肉相残,使整个女真地界长期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

  罕子仔细分析了女真的历史后,得出了一条他认为必须遵守的铁律——暂不与大明为敌,先统一建州再统一女真,之后徐图大明。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