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补肾气、补肾阳是“助燃”,补肾阴、补肾精是“添柴”

时间:2014-09-01 15:16   来源:中国台湾网

  虽然补肾阳的药药性很热,给人药性很猛的感觉,但实际上,它补益的深度不如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之类。补肾阳的药物解决的只是肾虚之初的能量不足和怕冷问题,比如其中最能补养的肉桂、附子,更恰当地说是给身体“助燃”,相当于把一支蜡烛或一堆柴草的火苗拨大一点儿,燃烧得壮一点儿,但本身燃烧的后劲儿并没有增加,没有对已经“不耐烧”的身体有所补益。

  从补药的意味上说,六味地黄丸“养”的力量更大,是更解决问题的“添柴加油”,有了“油”和“柴”之后的火苗,就不会出现蜡烛烧到最后时火苗突然变大变亮的情景。有经验的中医都知道,一个重病患者,到晚期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阳虚状况,比如萎靡不振、思睡、体温偏低,虽然病情严重但是不难治,甚至可以通过“助燃”的办法挽回,但一旦出现了阴虚,一个因为衰弱一直无精打采的人,突然间变得很兴奋、亢进,话也多,人也突然变得烦热,脸色甚至都出现了少有的红色,民间称之为“回光返照”,往往是临终前兆了,类似蜡烛烧尽之前最后的亮光,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这种虚热就是因为“肾阴虚”了,没东西可以烧了,像蜡烛烧到最后时,把所有的储备都用上,再灿烂一下而已。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出现,就不能“助燃”了,而是“添柴”,至少先添上六味地黄丸这样普通的“柴草”,这就是补肾的第二个深度。如果仍旧遏制不住,六味地黄丸这种普通的“柴草”就不够了,需要改成耐烧的好柴,甚至需要用昂贵的红木做“柴”,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肾精虚”的时候,是虚损最严重的阶段。

  现在很多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在营养学上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只要一个人活着,即便整天躺着,只要有呼吸、心跳,就需要热量供应。供给热量最直接、成本最低的就是粮食淀粉类食物,它们就相当于一般的“柴草”,很快就能着起来。如果你不吃主食,只靠牛奶、鸡蛋、鱼、肉之类的高蛋白食物提供热量,就相当于把“红木家具”当柴草烧,虽然红木是非常耐烧的,但对于维持一个基础生命来说,就很不划算。

  这种不划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成本高,一个是消化成本高,即便你吃得起,但消化的过程比一般“柴草”要耗能,就是不容易消化吸收。

  这是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如果从补肾的角度看 ,这种“耐烧”的“红木”就是中医讲的“血肉有情之品”,是补肾精绝对离不开的,也就是补肾的最高境界,所谓“血肉有情之品”就是动物类药物,或者说动物蛋白,如阿胶、紫河车、龟甲、鳖甲、动物骨髓等都是中医能入药的食物,它们虽然不容易消化吸收,但吸收之后能“直捣”肾虚病所,是最高级别的补肾药。

  中医补肾药中,有两种属于“峻补”的补肾药,看药名就能感觉其力度,分别是大补阴丸和河车大造丸,都是用于肾虚到极端、身体的“基础结构”出问题,比如已经因为虚而身体干瘦、腿脚无力、腰膝酸软了,这些都是基础结构受到了虚损的影响。

  前者的组成是黄柏、知母、熟地黄、龟甲、猪脊髓,前两味药是清阴虚导致的虚火,针对的是虚火导致的盗汗、耳鸣,后三味药,特别是龟甲和猪骨髓,就是给已经要回光返照的虚火“添柴加油”。后者包括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牛膝、黄柏、龟甲,用了更加给力的紫河车,就是健康产妇的胎盘,和龟甲、猪骨髓一起,通过“加好油”,通过把“红木家具”当柴草,来逆转虚损严重的身体。

  这种情况过去常见于痨病,就是结核病后期。因为结核病在过去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消耗性疾病,对身体的耗损非常严重,耗损到最后,人的状况,中医形容为“精败”,面色黧黑、身体干瘦、萎缩、腿脚软得不能站立,形容这种病态为“羸弱”,羸弱的含义中,就包括了瘦削、单薄的意思,属于身体“基础结构”随肾精衰败而耗干了。

  现在的药店里,都可以买到同名的中成药,仍旧可以用在一些慢性病的后期,如甲亢、糖尿病、肝炎甚至癌症等,也都是包含了猪脊髓的成分,无论是从这种药物的效验上,还是从上面的理论推演出来,生活中的各种骨头汤,其实就包含了补肾之意,是可以补肾的,而不仅仅是补钙的价值。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