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男孩教育中家庭角色的丧失

时间:2012-02-15 14:4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如果回顾家庭的久远过去,您就会注意到不论您的祖先是源自于维 京、日耳曼、非洲、罗马、东印度、日本还是中国,在所有大洲,不分 种族,人类祖先都曾依赖大家族族群,他们与孩子关系密切,并传授后 代生活和工作的技术与价值观。 

  无论他们居住在何地,祖先们都要依靠由父母、女家长、部族中的男族长等自认为对男孩学习负有最终责任的教育小组。在男孩的教育中很少出现陌生人。因为孩子被视为父母、祖父母和部族的延续,他的教育是他血亲关系的一种延续。即使出现部族之外的某个人接管他的教育作,也不会在3~5岁这一阶段,而是要到童年后期或青春期等年龄更 的时候,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男孩到很远的部落当学徒的时候。 

  20世纪著名的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康拉德?  洛伦茨研究了所有类型 的家庭对其后代的保护情况。后来其他从事人类独立性的人类学研究学 者也加入了他的行列。这种对人类家庭进行的生物学研究为表明人类家 庭在孩子教育中起着何种关键作用提供了证据,同时也警告世人当家庭 偏离其情感依恋和责任时可能导致危机。 

  大部分家长的直觉因素——家庭因素也被生物学研究证实。在过去 的20年中,情感依恋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孩子生活的成功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和亲密的大家庭。在他们的著作《依赖倾向》中, 杰伊博士和朱丽叶?  古里安(我的父母,一位是社会学家,另一位是人 类学家 )借用了洛伦茨和其他生物学家的著作 ,并与人类学证据相结 合。他们从生物学角度谈及了家庭:“人类的家庭不仅仅是由情感需要 所维系的集合体……家庭是连接生命个体的纽带,有了它,一个人的幸 福与另一个人的幸福紧密相连。从从属观点的角度来说(与流行说法相 对),父母从未让他们自身变得可有可无,而孩子也从未彻底地成长为 不再是上一代心中孩子的状况。祖父母或其他那一代人从未摆脱他们在 家族内部肩负的责任或享有的特权。” 

  这是家庭的生物人类学模式,而非一种工业化模式。这正是我和凯西开始着手这本书的模式,因为这才是看似能够在全国的社区和学校行之有效的模式。这一模式并未削弱学校的重要性,学校仍然负责孩子的教育,但却强调孩子的家庭负有同等责任:孩子的心智与家庭的心智紧密相连,家庭负责对他身心的照顾。在这一模式中,如果家庭放弃照看孩子心智的主导权,而将其丢弃给并未真正了解孩子的学校,那么就有理由认为该家庭未能尽到其责任。学校和家庭是开发孩子心智的共同老师。 

  这种古老而独特的家庭模式在工业革命期间被束之高阁。在我们男 孩的案例中,我们系统地将对他们的教育让给了制度性体系,这类体系 并非心怀恶意,事实上这里拥有一些孩子能遇到的最好的人,但它对每 个孩子的成功并不负有生物社会学上的责任,而且它也并非是为密切关 注每一个个体的成功而设立的。 

  是否因为在我们将孩子的心智教育交给教育机构时放弃得太多,而 导致了所面对的部分男孩与学校的危机?有无可能通过取回我们曾经拥 有的部分责任的方式来开始挽回男孩的教育危机? 

  我和凯西认为答案是响亮的“是”。处理男孩教育危机的第一步是 理解我们曾经失去的、作为父母和家庭的责任。  

编辑:刘承思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