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我该如何处理我的消极面?

时间:2012-08-02 13:5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今天是周日,适合休息的一天,本该一家欢聚的好日子。但对我的朋友简来说,却不是这样。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那几个极有教养的孩子,常常是朋友们嫉妒的对象。这个早上,简忙得不可开交。有个孩子要去一个聚会,另外一个要在音乐会上表演,只有最小的3岁那个和她在一起,可他昏昏欲睡,一直在犯困。她老公也帮不上她什么忙,因为他要筹备音乐会,他的乐队很快要在另外一个地方表演节目。

  让我们快进到下午吧!简已经欣赏完了音乐会,带着孩子们去赴一个宴会,但那个3岁的孩子错过了他的午睡时间。宴会上有太多的食物,孩子为不知道吃什么好而有点小小的烦恼。女儿在一边闹着脾气,因为妈妈正忙着训弟弟,没有顾得上表扬她在音乐会上的表现。简又想到,也许老公对她有些失望吧,因为她们无法准时出席他的音乐会了。

  简整天都围着家转,满足家里人的需要。有次我在电话里跟她聊天,谈到一句古话“吃力不讨好”,做妈妈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忍受糟糕的日子,甚至一连好多天如此。老公们不得不在外面长时间地工作,女人们得独自忍受这份煎熬。在最黑暗的时候,我们会无奈地同意一位朋友的话:有孩子之后,要学的一件事情,就是对你老公发脾气。

  如果我们或伴侣的念头和心情时常很消极,家里的气氛就会变得很糟糕。而我们希望的是孩子生活在一个平静的环境里,最好是欢乐的气氛中。当家里的气氛异常时,很多孩子会迫不及待地问父母:“你为什么总是胡思乱想?”或者,“你为什么不能像盖玛的妈妈那样呢?”孩子们的表达也许过于直接,但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控诉看成唤醒我们的钟声。

  消极的时候,我们感到筋疲力尽、四面楚歌,这是任何做妈妈的女人都无法逃避的。每个人都学会容忍生活中那么多的不完美之处。如果我们不培养出一些对不如人意之处的包容,心情断不会好到哪里去。允许自己想得太多练习否定、忽略或压抑当下的情绪,都是在给糟糕的心情火上浇油。

  少想一些

  我们可以通过挑战我们的念头,或是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本书第一章里已经谈到过)来避免消极,我们也可以选择少想一些。佛法提供了打坐这种替代品来取代当今流行的“分析麻痹症”。很多人都以为,可以凭借思考走出不愉快的心境。如果这无法奏效的话,那我们就会想得更狠一些,我们会开始担忧。理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但这个过程就变成不停地反思,我们就这样把问题变成了压抑心情的东西。这是行动上的执著,顽固的坚持会令事情变质。

  佛陀的教导强调,我们的问题和实际的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关系,我们对苦的态度,比外在的问题本身,对我们的伤害更深。少想一些,是练习耐心地接纳那些无法改变之事的好方法。

  如果可以让念头停止奔流,我们就会变得冷静,大大地减少问题。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绝不是那些失眠的、迟缓的人,而是那些把注意力放在让他们精神昂扬的地方的人。这样的话,当他们面对问题时,才有能量和热情去解决。

  但当面对问题依旧会升起惯性反应时,如何才能做到少想一点呢?

  为了少想一点,我们可以练习把注意力带到呼吸上,来发现内在的平静。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不过最好是在打坐时练习这一技巧,那时我们可以训练注意力。佛经中有个与此相似的类比——深山中的古潭。在风雨之后,潭水变得浑浊,渣滓浮起,让人无法看到潭底。我们无法用控制的方式来让潭水澄清,这样做只会让水更浑浊。唯一能做的,是静待所有浮起的杂质沉淀下来。同样的,我们也无法用单纯的思考来看清事情的本质——思考常常是让心变得焦虑的第一功臣——而通过专注于当下一刻,却可以做到这点。这给了心安定下来的空间。

  另外一个专注于呼吸的办法,被称为全身扫描法。我们用它来释放掉身体里的紧张,从头皮、面部肌肉开始,然后一路向下直到脚趾。这个打坐的法门,不仅让人得到喜乐,也是回到身体、回到此时此刻的好法子。我们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尝试一下。很多健康专家认为它对失眠症特别有用,可以释放掉白天的紧张,让心灵放松。

  我们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些有用的办法,这样当压力袭来时,他们就不用惊慌了。扎克总是常常求我指导他做全身扫描的打坐,好安然入睡。当他躺在床上,我会借用好几位师傅的话,语气轻柔地缓缓说道:“想象你的脸是正在融化的奶油,你的下巴很放松,舌头很软,压力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身体上下手,注意到每一部分释放的需要。我继续说道:“你的四肢松垮垮的,像只棉布玩具。感觉一下自己的胃,感觉一下身体和垫子之间的接触。”最后,我把他的注意力带到呼吸的进出上,来结束这次打坐。“你感觉怎么样?胸腔那有什么感觉?胃呢?……”当然了,这也是他的小算盘,让我可以陪着他入睡。我教会他怎样自己做一次这样的打坐。

  当我们的念头被打坐短暂地中止后,又重新回到那些问题上,这时,从空性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敞开自己,接纳新的意见,尝试新的视角,来转化问题。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苏哈娜建议,可以偶尔试试打坐结束时,思考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打坐中,我们会变得安静、镇定,这会帮我们把觉察带到问题和对问题的情绪上。重点不是“搞定”我们的问题,而是了解我们的反应和思考模式。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新的方案,而它仅仅是打坐的副产品而已。

  在30岁时,苏哈娜用打坐来决定新的职业。她很享受20岁时在乡下做家庭主妇的时光,但也看到这份工作的收入不大好。于是她休了半年的假,经常打坐。当打坐快要结束的时候,她的心变得非常清明,她问了自己那个问题:在未来的岁月里,我该做什么才好呢?那个浮现的答案是成为一位心理治疗师。15年后,这成为她白天的正式工作,与此同时,她作为两派传承的师傅的工作也在进行着。

  如佛陀所说,未开悟的人无法如实地看到实相。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念头都只是妄想而已。这意味着,要用一堆盐来洁净念头,我们才会变得稍微智慧一点。如实地看,洞察实相的本质,只有在证悟以后才可以。对那些刚接触佛法的人来说,空性可以理解成可能性,附录1提供了一种解释。而深邃的体证则需要做一些灵性上的功课才行。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