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不要照稿子念,要说心里话

时间:2012-08-14 12:36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不念稿说话要求更高,是思维与表达的完美结合,也是发言者智慧和风采的显示。邓小平就是一位最优秀的语言表达大师:“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要学会摸着石头过河。”“我当你们的后勤部长。”

  2010年2月12号,温家宝在中南海召开了《政府工作报告》基层工作座谈会。按常规,每个发言的人手中都持有几页精心准备好的稿子。我猜想,稿件肯定已经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审定。温总理说:“不要照稿子念,我要听你们讲心里话。赞扬的话不讲,省出时间多讲意见和建议。”

  温总理的一席话好!不照稿子念,是对念稿成风的“拨乱反正”;讲心里话,是对讲空话、套话、大话的“拨乱反正”;不讲赞扬的话是对肉麻吹捧成为时尚的“拨乱反正”。

  一国之总理,敢于如此“拨乱反正”,为之叫好!

  诚然,有些重要会议、有些工作内容念稿子是正常的;但所有会议部分比如开场白、祝酒词,比如新闻发布会、学术论坛等通篇念稿就不正常了。征求意见的座谈会通篇念稿则大不正常了,不分场合、不分情况的满天乱飞的表扬话就更不正常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是,讲成绩、摆功劳可以滔滔不绝,刹不住闸似的;讲问题不足则总是耳熟能详的“学习不够,主动性不够,认识不深刻”等等之类。

  不照稿子念、不讲赞扬话这样的要求既是态度问题,也是水平问题。温总理敢于提倡并身体力行,得益于他对公众的态度端正。官员们都来学学总理,如何?即使学不了全部,学一点点也可;即使学不了实质,学一点点皮毛也可。我们太需要不是一心只为当官,而是把公开、民主、文明放在心头的官员了。

  我不敢对各级官员提这样的要求,有“犯上”之嫌。但其实,做到总理要求的并不难,关键要克服人人不说,人人都明白的心理障碍。这层障碍,不仅屏蔽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正常沟通的渠道,也屏蔽了真正的民意。最糟糕的是,还有可能误导执政者的决策。都不说这些,长此以往,说空话、假话、套话,成为习惯后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啊。我不是医生,也不懂医术,但相信许多癌症和怪病的诱因可能与此有关。

  怕什么?肚子里的话,尽可能说出来,图个痛快,也图个舒心,还有健康。

  我参加了无数次会议,几乎百分之百的都是台上的人在念稿,台下人聆听,难道念稿者对聆听者的智力就如此低估?如此单调和枯燥的表达方式,听者无趣、论者也无趣,有的地方还提出不让听者睡觉。唉,我真觉得这样的方式应该休矣,来一场“不念稿”运动如何?!

  其实,不念稿说话要求更高,是思维与表达的完美结合,也是发言者智慧和风采的显示。邓小平就是一位最优秀的语言表达大师:“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要学会摸着石头过河。”“我当你们的后勤部长。”这些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的话语我们已经久违了,像“白猫黑猫”论,我们会从“动机是重要的”(于是开始论述动机的重要性)讲到“效果也是重要的”(开始论述效果一二三),然后再剖析“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同样是重要的”(再论述其重要性)……如此论述全面倒是全面了,问题是有几人能够记得住?又有几人能够听得进?

  2011年8月,在江苏省某县县委县政府举行的约800人参加的大会上,少数干部竟然睡着了,且睡姿东倒西歪,很不雅观。台上端坐的县委书记不动声色,悄悄安排电视台记者用摄像机把这些开会睡觉者的形象一一拍下,并当场播放,让不少被“抓住”的人十分尴尬。看了这则新闻后,我在微博上为江苏某县少数干部鸣不平:我开过不少令人昏昏欲睡的会,缺少针对,照本宣科怎不让人睡?若想让人开会不睡,会议开得让人心醉,行不?

  根本上而言,官员之所以会在会场打瞌睡,玩手机,交头接耳,除了个别因为自身素质问题外,往往是因为枯燥的会风。当前,大到省市政府机关,小到地方乡镇机关,会议的模式都差不多:邀请重要领导讲话,升级会议规模,层层会议传达,发放会议纪念品。而几乎所有的会议都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在会上,重要领导也往往是长篇大论,内容却常常空洞无物。

  这种既耗时又铺张的会议,早已让基层干部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一部分与会者还会感到苦不堪言。正是这样的现实,使得屡逢开会便有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该县发生的这一幕也不例外。

  无疑,会风改进和整顿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直播开会睡觉并不能根本上扭转现实局面。只有从根本上整肃枯燥的会风,比如用制度来确保重要领导做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即席讲话,抛掉那些八股式的陈词滥调,强化会议的讨论环节,才能使与会者充分拥有主人翁的感觉,从而提高积极性。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