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为什么不肯吃奶?
宝宝在出生后的24~36小时内,喝奶的积极性可能不会很高,喝奶的时间也比较短,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你不必为此焦虑,更不必就此放弃对宝宝的母乳喂养。你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不断进行尝试。
(2)宝宝48小时没排出胎便怎么办?
如果宝宝出生48小时还未排出胎便,就要请医生检查。如果宝宝还伴有拒食、呕吐症状,那就有可能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肠穿孔甚至肺炎等病症,要及时请医生检查。
(3)宝宝的体重为什么开始下降?
宝宝在出生前长期浸泡在母体的羊水中,当他们出生后,干燥的空气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蒸发掉,同时还有大量胎便排出体外,所以体重会减轻。一般来说,正常的宝宝出生第二天体重开始下降,出生3~5天后体重开始回升,如果此时还有体重减轻的情况,医生就会对婴儿进行全身检查。
新生儿的生理性反射
刚出生的宝宝会对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射动作,这些动作在初期完全是无意识的,但在宝宝出生3个月后会逐渐被有意识的行为所取代。
惊跳反射(又称莫罗反射):在宝宝的头部后仰时,他/她会伸直双臂,手指张开,然后慢慢地再收回,呈拥抱状,即很多妈妈说的“一惊一乍”,这可不是缺钙的表现。
觅食反射:当你轻碰宝宝的脸蛋时,他/她会将头转向手指的一侧,并张开嘴巴。如果你触碰他/她上唇的中部,他/她也会张开嘴巴。
握持反射:如果你在宝宝的手掌里放上某样东西,他/她会立即紧紧握住。这种抓握的力量通常可以支撑起宝宝的整个身体,不过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尝试哦。
爬行反射:当宝宝趴着的时候,他/她会自然地抬高盆骨,双脚弯向腹部,就像爬行的姿势一样。当婴儿踢腿的时候,也会摆出这种姿势,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爬行。
眼部反射:宝宝的眼睛会随周围响动而闭眼、睁眼,或是从一边到另一边转动。
抱宝宝
你肯定看过其他妈妈或是月嫂抱起宝宝时的轻松样儿,甚至你的妈妈或婆婆对此也非常在行,可是一轮到你却实在不知道拿这个软软的小东西怎么办。更何况你一抱起他,他/她就使劲哭泣,根本不认你这个正牌妈妈!
我想告诉妈妈们的是,这都没关系,适应只是时间的问题,或者是频次的问题。多去抱宝宝,就能缩短你的实习期。步骤如下:
(1)俯身看着宝宝的眼睛并与他/她轻声交谈。
(2)将一只手滑入宝宝的后颈,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以支撑住他/她的下半身;将宝宝的身体托起后,移入怀抱。
(3)如果想变换成横抱姿势,让宝宝身体重量落在妈妈身体上,妈妈挪动托在宝宝脖子后面的左手,让宝宝脖颈完全靠在妈妈的左侧胳膊肘上,右手依然托着臀部;让宝宝头部贴近妈妈的左胸前,这样宝宝能听见妈妈的心跳声。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宝宝的脸朝外,背靠着妈妈的胸前,把一只手放在宝宝的两腿之间托住宝宝,另一只手护住宝宝的前胸,防止他向前翻。这样可以拓宽宝宝的视野,让宝宝的手脚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如果要竖起抱宝宝,那就左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面向自己,再慢慢地与自己的身体贴近,让宝宝靠着自己的肩膀,分别用两手托住宝宝的脖子和臀部。但是在月子里,宝宝的脊椎还没有发育好,除了拍奶外,尽量不要竖着抱宝宝。
(4)当妈妈要把宝宝交给别人抱时,让接宝宝的人要尽量靠近妈妈,双手要插到妈妈胳膊之上接过宝宝;确定对方的双手已抱住宝宝了,妈妈才可将自己的手抽出,以防不慎把宝宝摔落在地上。
特别要提醒的是:
●新生儿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不成熟,不足以支撑起头部的重量。所以无论是抱起还是放下宝宝的时候,大人切记要用手托住宝宝的头;同时一定要连脖子一起托住;不要让宝宝的头部没有依托。
●抱着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支撑其头部和身体;同时把宝宝抱得紧一点可以让他/她感觉更安全,如果能让他/她看清楚你的脸就更好了。
●在哄宝宝睡觉或宝宝情绪不宁时,妈妈最好将宝宝横抱在怀里,这种抱姿使宝宝的头贴近妈妈的左胸口,宝宝听见妈妈的心跳声,这会让宝宝产生亲切感,从而平复情绪。
●多抱宝宝,和宝宝进行肌肤接触,这能增进感情,但须注意不宜时间过长,否则会让宝宝疲劳和紧张。
以上看起来很复杂,其实要领很简单:既放松又紧张!只有你放松了宝宝才会感觉舒服,但是你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以防宝宝因突然的动作而掉落。当你熟练了以后,就可以完全抛开以上这些步骤,发明很多属于你自己的方法,但所有一切都要靠你和宝宝之间多多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