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的一天
“哇!”
一到乌鲁木齐,我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眼前的景象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虽说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但新疆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边疆,从飞机上俯瞰,只看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和戈壁,做梦也想不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竟会看到一个这么繁华的城市。维语中“乌鲁木齐”意为“广阔的草原”,但与这个名字完全不相称的是,这里根本找不到大草原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房屋,二三十层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不过充满现代气息的乌鲁木齐,仍处处保留着西域风情。
西域,是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统称。说到西域的范围,往小里说,包括新疆自治区的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往大里说,包括中亚、西亚、印度等国。乌鲁木齐市中心高楼耸立,与伊斯兰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这里的人棕皮肤、高鼻子,看起来与土耳其、伊朗等中亚民族的人有些像。强悍的维吾尔族人随处可见,他们头上都戴着“多帕”—传统的穆斯林帽子,维吾尔族占了新疆人口的一半以上,是新疆自治区的主要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走在乌鲁木齐的街头,我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在中国,而是身处中亚的某个国家,尤其当我走进维吾尔族“大巴扎(bazzar,集市)“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大巴扎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聚集了许多维吾尔族人,他们主要销售维吾尔族的民乐器、首饰、刀、工艺品、宝石盒、帽子、馕(维吾尔面饼)、拉面、干果、坚果、小吃等等,商店错落有致地排成长长的一排,大巴扎的外面也大同小异,有不少贩卖西域特色的工艺品和饮食的露天摊,整条街充满了异国情调,外地人来到这里简直象入了迷魂阵。就在我深深着迷于华丽的大巴扎市场时,一个经过我身边的男人试图夺下我手中的手机,还好我们的当地向导眼明手快,大喊了一声“有扒手”,那个人拔腿就跑。“你没事吧?大巴扎里扒手很多,要小心。”当地向导关切地对我说。为了不吓到同行的人,我连说没事,但说实话,我吓了一大跳,觉得心脏都快从嘴里跳出来了。
我们在乌鲁木齐市区内游览,很晚才回酒店。我打开行李,然后给明天要去拜访的新疆考古研究所打电话。我之前在韩国时就已经和研究所打过招呼,只不过有件事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其实之前他们已经再三地强调过了,那就是—“有干尸的展馆禁止拍照。”我在韩国查阅了不少资料,大致了解了背景,对于新疆考古研究所的“三令五申”,我一点都不惊讶,但暗想如果能拍到古代饮食遗存和吃这些食物的干尸,对于寻找最古老的面条应该也会有帮助,我们的“面条之路”摄制也会更通畅。想到明天将是重要的决战,我整晚辗转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