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2500年前面条主人的真实身份

时间:2013-01-29 08:51   来源:中国台湾网

  2500年前面条主人的真实身份 

  那些2500年前在火焰山做出面条吃的“干尸” 究竟是谁呢?在面条遗存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之后,自然而然地,我就开始想知道面条主人的身份,这对于面条地图的绘制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这个问题,带我们去火焰山遗址的刘彦国博士给过一个很重大的启发。去火焰山时,我问他,墓穴里埋着谁。刘彦国博士回答道:“大部分都是欧洲人种 ,不止是这里,新疆挖出来的干尸大多是欧洲人种。“欧洲人种?我马上联想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里的干尸。当时我也曾猜测过,那些干尸会不会是白人,但仅仅是猜测而已。刘彦国博士的话肯定了我的猜测。 

  学者判断新疆的干尸是欧洲人种,主要是根据对遗骨进行分析得出的,干尸的身高、骨骼等与东方人截然不同,特别是他们的高挺鼻梁骨,东方人绝对没有。另外,从4000年前小河遗址挖出来许多奇怪的面具来看,他们是欧洲人种的可能性也很大。小河遗址内发现的干尸足有400具以上,无论男女,几乎所有干尸的肚子上都放着面具。面具用一种叫胡杨木的矮小杨木雕刻而成,上面覆盖着一层皮。眼睛部位镶着小珠子,牙齿是玉米茎截成一段一段而后安上去的。 最明显的特征是鼻子相对于脸来说特别大,鼻梁骨也高。因此大部分学者之人为面具的主人应该是原始的欧洲人种。 

  2500年前在火焰山做面条吃的人竟然是欧洲人,真是让人大大跌破眼镜。但一路探索发现: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加趣味横生,就像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结局太好猜,就没意思了。面条主人的身份被证实后,接下来我想要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的是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的佐藤洋一郎博士。佐藤博士是世界著名的植物考古学家,也是小河遗址挖掘组委托分析小麦粒基因的重要人物。这里提到的小麦粒正是墓穴中与面具一起被发现的陪葬品,通过分析小麦粒的基因,知道小麦粒的原产地,就可以推测吃小麦粒的人源自何方。 

  据说原产地不同,植物基因的结构也会完全不同,所以这种推断是相当可信的。我推算着基因分析结果大概快出来的时候,与佐藤博士取得了联系,他告诉了我一个很有趣的事情。“4000年前新疆小河古代人携带的小麦粒并不是当地的东西,而是来自现在的里海南部地区。生活在里海南部地区的人们带着这些小麦,横穿欧亚大陆,来到现在成为沙漠的新疆小河地区附近定居。“佐藤博士说。 

  更确切地说,小河遗址发现的小麦粒来自于现在伊朗的胡泽斯坦省,这里与7000年前人类最早开始种植小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冲积平原)相距不远。所以说那些“带着这里出产的小麦”来到新疆的古代人们应该是从这里出发或者是至少经过了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原始的欧洲人来自遥远的西方,4000年前带着小麦来到新疆,开始在新疆种植小麦,2500年前他们用种出来的小麦做成了面条。 

  学者普遍认为他们来自乌克兰或西伯利亚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来到距家乡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呢?学者认为,他们生活的地区人口密度过高,所以转到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定居。当时新疆的人口密度不高, 这里还没有变成沙漠,水草丰盛。事实上,挖出面具的小河遗址内就有很多证据足以证明当时这里水源丰富,比如“小河”一词,顾名思义,就是一条小的河川。 

  因此原始欧洲人们来到新疆,种植小麦、放牧羊群,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但有一点很奇怪,4000年前在这里生活的欧洲人现在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比其他民族更早来到这里,管理支配着这片土地,但汉朝以后他们就在新疆失去了踪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对此,不少学者认为是因为当时气候急剧变化,导致无法农耕,因此一部分人迁移到了其他地区,另一部分则被其他民族同化了。我们碰巧遇到了塔吉克族人,他们用与维吾尔族人几乎相同的方式做拉条子,我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在新疆生活的古代人的痕迹。新年第一天,塔吉克族人会在家里四处撒上白色的小麦面粉来祈福,这也让我想起几千年前种小麦做面条吃的古代人。就这样,我们寻找人类最古老面条的旅程暂告一个段落。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