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移民不断,保持旺盛的劳动力供给?
移民政策摇摆不已
乔治?华盛顿发表过如下名言:“美国的怀抱不仅为接纳富有而受人尊敬的来客开放,还向受到压迫和迫害的各个民族和宗教信徒开放。”但是美国初期几届政府对外来移民抱有一种不信任感,尤其反对他们参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事务,还出于对欧洲拿破仑战争以及国内就业环境的担心,在移民政策上疑虑重重,曾制定过一些限制移民的政策,1776-1820年移民总数不到25万人。
不久,美国因国内建设需要,放宽了移民政策。欧洲重获和平后,大批军人复员,失业现象严重,于是移民美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1820-1849年,美国出现了持续百年的移民潮,一共接纳了大约3350万移民,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之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最初40年间移民总数达500万。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爱尔兰和德国因农作物歉收,背井离乡的移民最多,分别约达200万和170万人;其他尚有西班牙、意大利、北欧及东欧等地的移民,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和修筑铁路的中国人。此外还有大量非洲黑奴继续被贩卖到美国。
1861-1880年,又有约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劳动力需求旺盛。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林肯总统游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国务卿西沃德甚至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为了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组团赴欧招聘,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印发小册子,描绘美国诱人的前景。有的企业还对愿意移民美国的欧洲人提供路费。
1881-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1907年达到顶峰,当年移民高达128.5万人。
经过持续百年的移民大潮,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度超过1亿。
该期间美国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矿冶、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
许多移民为美国的技术发明和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美国制造业之父”的塞缪尔?斯莱特移民美国后,凭借记忆中的英国纺织业秘密,成功复制出了高效棉纺机,并办起棉纺厂,吹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号角。1834年创制第一台收割机的麦考密克(Cyrus Hall McCormick,1809-1884),是爱尔兰移民。电话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和电报之父莫尔斯等人也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此外,亚洲的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移民带来了农业和园艺技术,意大利移民则在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市政建设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移民中,85%的人在年富力强14岁到44岁之间,且以男子居多,为美国新兴工业部门提供了劳动生力军。在美国东部的隧道和铁路工程中,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和北欧人是主力。在改变了美国早期政治格局和社会面貌的“西进运动”中,中国劳工的作用功不可没。
至少有14000名中国劳工,用血汗和生命为代价,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为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西段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诚如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募华工的倡议者克劳克所说:“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国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历史”。1969年,在美国太平洋铁路贯通百年的盛大庆典中,美国白宫向旧金山华侨总会发来这样一封信:“现今中央政府全体同仁,深知华裔先民流血流汗,以最大之牺牲精神,在极艰苦的环境下,移山辟路,筑成横贯西方铁路,此项丰功伟绩,吾人永世难忘。”
外来移民还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为拯救联邦、废除蓄奴制度作出了贡献。欧洲1848-1849年民主革命失败后,大批富有军事经验的德国移民来到美国,这些被称为“1848年志士”的德国移民中,许多人成了支持共和党和林肯的中坚分子。他们帮助组织联邦军队,积极投身反奴隶制运动,誓死保卫共和制度。
美国建国以来,作为早期移民后代的“土生美国人”,普遍认同美国有义务接纳那些寻求自由和机会的后来者,赞成广泛吸收外来移民,尤因美国幅员广大,资源富饶,但缺乏劳力和技术,开拓土地、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都有赖于连续不断的移民洪流;此外,也相信“美国精神”能够同化外来移民,美利坚民族必将日益发展壮大。但是,随着移民洪流的不断到来,“土生美国人”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和戒心。
纵观美国历史,每当新一轮移民潮出现,美国社会上下就会产生激烈争论。
在持续100多年的移民潮中,美国移民政策并非一成不变。1815-1882年,美国政府实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其后移民政策发生很大变化。由于英国、德国、瑞典等西、北欧国家的“老移民”比例下降,来自意大利、俄国等东南欧国家的“新移民”却增长异常迅速,美国政府曾多次立法,限制这些不太受欢迎的欧洲移民,并排斥亚洲移民。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法律一个接一个出台。
由于就业、宗教和民族等问题上矛盾交织,美国主流政治力量认为东欧、南欧、拉美和亚洲等地新移民不能像西欧和北欧新移民那样顺利融入美国主流社会,1880-1920年间美国排外主义一度登峰造极,由“土生美国人”和先来的西欧、北欧移民组成了一系列排外组织,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887年成立的“美国保护协会”,到处煽风点火,把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都归咎于新移民的到来。华人、日本人、拉美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成为肆意排斥和迫害的对象。
1882年5月6日,美国国会通过的专门禁止华工入美的“排华法案”。主张排华者的主要依据是:华人有诸多的恶习和偏见,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国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之上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华工的大量涌入,造成了同美国工人抢饭碗的紧张态势。反对排华者的理由则是:排华违背了中美《蒲安臣条约》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违背了美国“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国会经激烈辩论。最终排华主义获得了多数票的支持,通过了美国史上第一个以种族和国籍为理由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1902年4月29日的法案则把排华地域扩展到所有美国属地,不但华工来美被完全禁止,就连排华法案中列明可以自由往来的教师、学生、商人、旅游者,甚至政府官员,来美时也受到多方阻滞和刁难。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排华法案”成为中美关系的障碍。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提议,美国国会1943年12月17日废除所有“排华法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赤色蔓延”将土生美国人的反外国人情绪和民族危机感推向了顶峰。国会在排外浪潮中于1921、1924和1929年三次通过旨在限制入境人数、选择移民民族来源的限额法,形成了完整的移民限额制度;对于移民享受的政府福利项目,也逐渐增加限制。其中关于移民民族的限制,显然反映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中露骨的种族主义倾向。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民众对移民态度的理性化,移民对美国的贡献重新被大多数美国人所肯定。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主流社会认可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的“美国化”,产生了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的乐观情绪,相信多元文化使这个国家丰富多彩,并且应该让移民保留部分民族文化特色(有人认为称“色拉盘”或“马赛克”,可能较“大熔炉”更贴切)。
随着60年代民权运动蓬勃兴起, 一些自由派人士认为民族来源制不仅歧视某些民族集团, 而且违背了长期以来人们把美国看成是“世界被压迫者的庇护所”的理想。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也力促国会取消移民限额法中民族来源制, 认为“继续推行民族来源制度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理智上都没有根据, 它既没有满足国家的需要, 也没有达到国际上的目的。在一个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时代,这个制度是个时代的错误,因为它对要求进入美国的人根据出生的偶然性而加以歧视”。在社会舆论的强力推动下,国会于 1965 年以压倒多数通过一个新移民法——《移民和国籍法》,取消了移民限额法中的民族来源制, 改为按国籍 (不按民族和种族) 确定份额。这是美国移民政策史一个重要的转折,即以民族来源制为基础的移民限额制向以国籍为基础的全球限额制的转变。从 1968 年开始实施全球限额制度,每年限额 29 万人。
美国对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经常敞开方便之门,专门为此设立了技术移民所享受的限额优先权。同时,一贯秉持重视家庭价值,鼓励家人团聚的人道立场,经常为“亲属移民”类提供最大优先配额比例。
H-1B签证(美国移民局签发给具有“专业技能”的外国人的一种非移民签证)发放的数量与美国记录在案的专利数量有着密切关系。1998年,硅谷高科技企业的工程师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和印度。2005年数据表明,在过去的10年里,每四家新开办的技术类企业中就有一家有移民参与了公司的创业。
事实反复证明,移民创造的财富远多于他们的消费,所作贡献远大于带来的麻烦。正如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所说:“美国要感谢移民的贡献。巨大的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给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大同实验场
今日纽约大都会,可以看到一所中学里有着讲100多种语言的师生。各地政府机关、公司企业、科研单位、高等学府、繁华商区,以至偏远农场牧村,处处都是“民族熔炉”。美国已经成为“大同社会”的实验场,是集全球人种、民族之大成的泱泱大国。
美国每年有上百万移民和数十万非法移民入境。为了确保自由气氛,美国至今反对身份证制度,几乎任何人踏进美国就可以自由自在活动。人口组成的多元化,使得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交织成为常规,而且国际上一切重大争端,都会通过有关国家在美移民强烈反映出来,纽约联合国广场就是全球政治聚焦的大舞台。
美国是世上罕有的没有全国官方语言的国家。美国现在很多官方文件要用多种语言,比如2010年的人口普查有5种外语表格,包括中文、韩语和越南语。目前美国有31个州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但在联邦级即全国范围,虽然几十年来多次有国会议员推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仍未能成为法律。反对方以为,定英语于一尊是为反移民情绪在作怪,忽视了其他语言的重要性和文化。
下图是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ANL)部分科研人员的合影,他们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却快乐地一起工作着。有人说:“(从这)一张图便知美国为什么能强大。”该实验室为能源部所属最大研究中心之一,曾出过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等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美国和典型的民族国家不同,所谓民族主义,在高度容忍的多元文化以及反对种族歧视的前提下是无从谈起的。美国不仅有阶级矛盾,还有五花八门的种族矛盾,人际问题比谁都复杂。美国没有一种类似政教合一的统一意识形态以凝聚人民,但照样存在国家认同。所靠的不是什么别出心裁的新奇发明,成功的秘密在于按照公理、常识和圣经指引的基督教教义所阐发的“两心调谐”原理,造就一种支持每个人自由发展、追求幸福的“美国精神”,在具有“权力制衡”内涵的政治制度可靠保障下,通过开国先贤和民选的义人们兢兢业业带头加以贯彻而已。
这里许多车是日本的,比萨饼是意大利的,啤酒是德国的,“民主”是希腊的,咖啡是哥伦比亚的,茶是中国的,香水是法兰西的,手表是瑞士的,衬衫是印度的,收音机是韩国的,伏特加酒是俄国的,土地是印第安人的,总统是非洲裔,移民出任议员、州长、部长以至国务卿比比皆是,你能抱怨你的邻居是个移民吗?
如今,美国移民总数创下了超过4000万人的历史新纪录,意味着每8个美国居民中就有1人为在外国出生。
美国政府设定每年全世界移民美国的数目。1990年将上限从1918年的29万人次提高到了70万人次。
在移民限额制约下,每年有大量非法移民通过多种渠道进入美国。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3月,美国非法移民总计约1120万。其中来自拉美南邻墨西哥的约为650万,是非法移民最主要的来源,占非法移民总数的58%。
美国政府经常宣称加大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加强对组织非法偷渡犯罪集团的惩治,对新来的非法移民采取更严厉的对策,在经济恶化时期,呼声尤其高昂。然而,非法移民作为非技术型劳动力的庞大资源,各界人士对其贡献多作正面肯定。由于美国不同寻常的移民传统,感情因素和经济考虑形成了非法移民的强大保护伞。在这个居住、迁徙自由,不设通用身份证的法治国家里,移民法可说是最难当真贯彻的一部法律了。政府既不可能对非法移民频繁实行大赦,也无力(或无意?)彻底杜绝非法移民进入渠道,更做不到把所有非法移民驱逐出境,只能在诸多选项中酌情而为之,非法移民仍将源源不绝而来。在看得见的将来,这种情形很难根本改变。
“徕远人”超级明星国家
孔子给小康建设提出了三项根本性的政策:庶、富、教。庶者众也,即人丁兴旺。天时、地利、人和,总是“人的因素第一”。社会发展进步,必须生聚繁育人口,达到一个适当的密度水平,形成足够有效的合成开发力量。其方法一曰“徕远人”(招徕外来人口),二为自然增长。
当下美国人口增长的60%来自新生儿,40%直接来自新移民。从现在到2050年间,预期将要增加的1.2亿多人口,八成多将来自移民(包括非法移民)及其后代。美国无疑是“徕远人”的超级明星国家。
在全球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普遍人口老龄化之际,美国作为大量接受移民的国家,其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以及适当的移民政策,不断吸引着全世界各行各业的适龄优秀英才和奋进人士,维持人口稳定增长,既不会年轻化也不至于老龄化。因此,美国将在全球竞争中长期占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
然而,今天人们仍在质疑移民改变美国人口组成的长期影响。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提供的数据,2011年3月9日止推算美国人口310954338人(全球6904611181人),为世界第3名;人口密度32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144名。关于种族比例的最近统计(2010年)为:白人占全国人口的72.4%,拉美裔16.3%(其中53.0%为白人),黑人12.6%,亚裔4.8%(其中华人约1.2%,近400万),印第安人0.8%,夏威夷及太平洋岛裔0.2%,其他族裔6.2%;单计非拉美裔的白人为63.8%。另有双族裔者2.9%。
美国皮龙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预测:到2050年,美国人口将增加到4.38亿,其中近19%为移民(现约12%)。由于拉美裔、亚洲人大批移民美国,出生率较高,美国的人口组成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预计美国非拉美裔白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将降到47%,成为少数族裔。增长最快的拉美裔人口将超过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非裔黑人增至14%,亚太裔增到9%。至此,美国将出现“少数族裔多数”。
美国历来是个以欧洲白种为主体的移民国家。在美国,如果前面不加定语地说“美国人”,主要指白种人。对白人以外的美国人,媒体或公众都会在前面冠以“某某裔”的称呼,例如亚裔、非裔或是西裔等。这是美国社会约定俗成的现状。一旦传统上的主体种族退居少数,人们不禁会问,那还是原来的美国吗?
届时美国引以自豪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精神”还有其主流地位吗?新移民会不会形成政治势力,瓦解民主制度,或迫使土生美国人接受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使英语终于成为少数人语言吗?新移民能接受低工资,土生公民保得住职业饭碗吗?
美国还能继续强大,不沦为二三流国家或甚至“毁掉”吗?
这些饶有趣味,充满未知、不定因素的谜样质疑,现时恐怕谁也给不出明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