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是可以代表各阶层民意的领袖人物,他们来自政界、教育界、宗教界及其他阶层,其申诉内容也涉及整个美国生活的各个层面;卡特总统有条不紊地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写满了笔记本。每天新闻媒体都在极力揣摩和推测这位总统到底打算要做些什么。
7月14日,星期六,闭关结束,吉米卡特返回白宫。第二天晚上,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民众聚集在自家电视机前等待这位总统闭关之后的全国演讲。这是美国民众时隔两年半之后再次重温卡特总统那熟悉、独特的演讲风格,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听上去就像是一名新教牧师在布道,灿烂的笑容偶尔会极不协调地打断严肃刻板的陈述。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演讲,语调上更为阴沉忧郁,内容上更是铤而走险、孤注一掷。
这位总统首先举行令人震撼的表白和忏悔仪式,透露自己在戴维营一系列会议上所遭受的针对其个人的批判细节,“总统先生,”一位南方州长曾经这样对他说,“您不是在领导这个国家,您只是在管理这个政府。”其他言论也同样带有极大不满:“您已经不再充分关注美国人民”,“不要对我们说有关这个政府的政治纲领和机制,我们只想知道有关公众利益的事”,“内阁中的有些成员看上去并不忠诚。您的纪律已经不足以规范他们”,“总统先生,我们正处于不幸之中。请您看看美国人民流下的鲜血、汗水和眼泪”。
一位宗教领袖曾经告诉他:“世俗世界里没有任何缺陷可以影响某些重要事情的存在,例如上帝对全人类的爱。”卡特说他尤其喜欢来自密西西比州一个小镇镇长的评价,这位黑人妇女曾说:“所谓大亨并不只是那些重要的人物。记住,首先要有某个人在某个地方挖出一个华尔街,您才能在华尔街上卖东西。”这位总统坦承了自己作为政治领袖存在的缺陷:“我曾经努力工作,并致力于让自己曾经做出的承诺变成法律。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些努力利弊并存。”
然而,当下这场危机全然不是立法问题,卡特认为,美国人面临的是一场灵魂危机,一场考验道德和精神价值的危机。“按照常规来看,这种威胁几近无形,”这位总统警告民众,“这是一场信任危机。它拷问着美国民众的意愿、灵魂和精神核心。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危机正让我们越来越质疑自身生活的意义,我们正在丧失自己对祖国的同一感和目标感。”
精神上的痛苦是抽象的,但美国政治不满的源泉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人们在加油站里排队等待购买每加仑1.25美元汽油的愤怒,是超市货架上各种商品价格的持续飞涨,是每周物价的浮动和居高不下。1979年春,伊朗革命军暴动,导致伊朗原油生产停滞,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趁机利用原油量减少这一契机抬高世界范围内汽油价格,致使当时油价较1973年至1974年贸易禁运期间上涨近4倍,比上年至同年初上涨1倍。而这次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第二次“石油冲击”的大事件则自动抬高了美国几乎所有超市每件商品的价格。
此外,糟糕的时机也给这场新近发生的油价危机雪上加霜,当时美国通胀率已经开始非正常走高。1979年第一季度,CPI(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消费物价协调指数)已上涨11%。一年内,1美元仅能买到原本价值89美分的商品;一辆6000美元的汽车价格很快飙升至6600美元。工薪阶层需要将原有薪水提高10%才得以应付飞涨的物价。1979年第二季度,即4月至6月,随着欧佩克操控油价的上涨,美国通胀率更加恶化,涨幅达到14%。初夏,美国某些地区再次出现司机在加油站排队购油的现象,吉米卡特的政治威信也下滑至危险的最低点。7月,各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四分之一的选民认可其在总统任期内的表现。
卡特和他的政府顾问希望能够凭借这次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加上之后一系列迅速果敢的挽救行动让局势出现转机。他的演讲用词可谓大胆;如果换做别的政治领导人,在这样的危机面前,或许会将这场经济困境归咎于他人,轻易地将矛盾转嫁给那些公认的“恶棍”,例如欧佩克当中的某些成员国,或是那些跨国石油公司,从而成功地转移美国民众的怨愤。但这种“分化政治”和“我们VS他们”的政治技巧并不是卡特的风格。相反,他请求美国民众检讨的是自己,就像他自己的自我批评一样。这次演讲内容中包含六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计划,旨在克服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但令大多数美国民众记忆犹新的仍是其对美国物质主义评价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