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美国总统”诞生记

时间:2013-01-16 08:43   来源:中国台湾网

  “美国总统”诞生记

  美国总统被认为具有帝王般的权力,环顾全球,的确如此!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还是三军总司令!总统出访,不但可以乘坐专用的“空军一号”,还有战斗机保驾护航,岂不威风。在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最有权力者排行榜”中,美国总统也一直是位居榜首。美国总统真是权力大能者,真是位居亿万人之上吗?

  其实,这只是表象!美国总统不仅是一个职位,或者机构,更是对三权分立原则的贯彻与落实。什么是三权分立?众所周知,就是行政权、司法权与立法权要分开,各自独立,不能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就是专制了。“三权分立”这一政治学理论,最早由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后来经过孟德斯鸠的详细论述,成为一种流行的政治学理论,而这一理论开花结果却是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现在来看,美国总统的权力的确不小,但是在设置这个职位的时候,美国人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既不能让总统变成一个独裁者,又不能让他沦落为一个傀儡,就像小布什说的那样,现代文明的最大进步就是将统治者关进笼子里面,让有权有势的人带着镣铐跳舞。

  美国人在设置总统这个职位的时候,遵循了权力的独立与制衡的原则。这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人性总是多变的,也是软弱的,而权力却是永恒诱人的。

  总统必须是独立的,如汉密尔顿1788年在《纽约邮报》上写道:“总统在职期间应该除了人民本身之外不依附于任何个人。否则,总统就有可能被诱使为了满足那些在他任期中给予必要支持的人而牺牲其本身职责。”不能让总统被国内外的利益集团所绑架或者收买,否则,总统就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或者党派倾轧的筹码了。

  总统是由一个人来当呢还是几个人呢?当时并不是没有争论的,共和,意味着众人之事,怎么能让一个人说了算呢?人多了,才能防止独裁或者专断,表面来看的确如此,但是历史的经验却否定了这条看似合理的看法。

  罗马共和国时期有执政集团,这种多人一职的做法却带来了“扯皮”政体,集体负责可能是互相推诿,扯淡,遇到失误的时候,互相指责,局外人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谁的责任。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是,集体掌权意味着谁也没有权,大家是平等的,干嘛要听另外一个人的呢?看似是执政官,但是却陷入一种“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之中。因为权力在几个人手中,所以执政官的权威就变得虚无缥缈。

  罗马共和国的教训使得美国人将权力集中到总统一个人手中,当然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权力集中到了什么程度呢?虽然设置了副总统这个职位,但是他几乎没有什么权力,只有总统出了意外,他才有机会走向前台,杜鲁门、约翰逊、福特都是“捡漏”直接从副总统到了总统的宝座。馅饼并不是总有的,所以,在美国总统史上出名的副总统寥寥无几。

  行政权集中到总统一个人身上,毫无疑问强化了行政权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但是相比于参众两院,总统还需要“保护”。为什么呢?

  第一,总统只有一个人,面对议会几百人,常言说,好虎不敌群狼。所以,需要赋予总统一些特别的权力,比如说有条件的否决权,对于议会不合理的法案,总统有否决权,被驳回的法案如果还能在两院获得绝对多数的支持,那才可以通过。

  第二,总统是行政首脑,而议会则是人民代表,议员们为了当选需要迎合公众的意愿,所以,在很多时候难以保持中立和客观。如果总统的地位不独立,就难以抵制民众不合理的要求,最终有可能会陷入暴民政治的漩涡。所以,彻底的三权分立就需要给总统更多的独立性。而像议会制的国家,内阁首长的权力要屈从于议会或者党派斗争,铁娘子撒切尔就是因为无法抵挡政党内部的压力而黯然辞职。

  总统的任期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任期太短或者不能连任,只能鼓励总统的短期行为或者怠惰行为。比如总统任期只有一年,希腊时期的保民官就是如此,那么他根本还来不及施展自己的治国方略就要下台,所以没有人会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拿出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如果不能连任的话,就没有奖励机制了,当上总统只是“一锤子买卖”,做好做坏的结果都一样:下台。所以,为什么要做好呢?总统连选连任就使得竞选成功的总统在第一个任期内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如果一两年之后政策可以见效,就为连任积累了资本。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在医疗保健、金融等领域进行改革,这些改革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如果美国经济能在2012年大选之前走出困境,恢复增长,无疑会增加奥巴马连任的几率。

  美国总统的职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既受到国会和法院的掣肘,又有跟它们对峙的资本,否则,三权分立就只是一句空话。当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会牺牲掉效率,但同样能够防止恶法、滥权或者独裁的出现。总统的天资有差别,但是再强势的总统也不会变成独裁者,再弱势的总统也不会成为“阿斗”,这就是美国总统职位的妙处所在。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