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通过选举就当了总统的人
1973年的10月,对于尼克松而言,是多事之秋。“水门事件”并没有结束的意思,反而不断深入,法官们已经把白宫作为调查的目标。而副总统阿格钮则进入了法官们的视线,检方指控斯皮罗阿格纽在担任马里兰州州长期间纳贿。阿格钮在担任州长期间,曾经接受一些承包公司的“上贡”,虽然数目并不是很多,但是已经犯下了大忌,用手中的政治权力来“变现”,乃是重罪。
阿格纽本来理直气壮地喊冤,并且在尼克松面前言之凿凿地说自己无罪,但是随着检方和媒体将越来越多的证据呈现出来,阿格纽纠结于接受审判还是辞职,最后,他选择了辞职。当阿格纽宣布辞职的时候,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尼克松一边应对中东的战局,一方面得选择副总统人选。此时的尼克松真是焦头烂额,要当个称职的总统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国内外局势非常敏感的时刻,要选择一个副总统人选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当时的美国社会用“一团乱麻”来形容都是不为过的。首先,副总统因为政治丑闻已经下台,人们已经不再信任白宫,而是等待更大的丑闻出现。副总统虽然是个闲差,但却也是白宫的脸面,阿格钮的丑闻及其下台对尼克松的影响是很大的。其次,尼克松已经是第二任期了,如果副总统足够优秀,他可以赢得1976年的大选,这对于在野的民主党是一个打击,所以民主党也不会允许一个强势有为的副总统出现。
身在困局中的尼克松定了一个副总统人选的标准:有担任总统的条件;与总统在思想上相近;忠诚;有可能得到国会的确认。尼克松手中有四个人可以选择:约翰康纳利、洛克菲勒、里根和福特,而福特排名最靠后。最后,尼克松选择了福特,原因很简单,因为前三位都太强大了,要么会引起共和党内的分裂,要么会引起民主党的反对。温和中庸的福特可能会赢得两党的认可,在政治的博弈中,强势人物未必会笑到最后,反而是比较柔弱的一方会成为各方妥协而不得不接受的选择。
尼克松卖了个关子,他请福特来到椭圆办公室商谈一下事情,却对副总统人选的事情守口如瓶。后来福特突然接到白宫办公室主任黑格将军的电话,告知他将成为副总统人选。福特终于等到期待已久的消息了,他希望白宫能拨另外一部电话,原因是,在那部电话里他的妻子贝蒂也能听到!
当副总统已经让福特欣喜若狂了,没想到好事儿还在后头。“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辞职了,福特依照宪法规定成为了总统。1974年8月8日,也就是尼克松离开白宫的前一天,他和福特有一次长谈,也算是交接工作。尼克松向福特传授了一下外交经验,希望白宫的班子能够尽量保持原样,尤其是亨利基辛格要留任。尼克松承诺要给世界各国政要打电报,告诉他们福特将会延续前任的外交政策。尼克松强调:“我们一定不能让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利用我辞职这个创痛的事件,在越南或世界上其他地方对美国进行考验。我们不能让人错误地认为,我们的行政权威已经被‘水门事件’削弱到这样的程度,不论哪里发生侵略,我们都不会起来应付了。”
尼克松所言不虚,在七十年代的美苏对峙中,美国处于下风,当然不仅是因为“水门事件”,更多的是因为一场错误的战争。越南战争与“水门事件”同时发生,可谓祸不单行,美国社会的反战运动显示了社会的分裂,尤其是对政府的不信任。福特幸运地没有经过激烈的选战就当上了总统,但不幸的是,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1974年8月9日,杰拉尔德福特送走尼克松之后发表了就职演说,其中有一句非常有意思:我的同胞们,长期困扰我们国家的噩梦结束了。福特觉得这句话对尼克松太不公平了,不能做过河拆迁的事情,但是就职演说的起草人却坚持要把这句放进去,因为这彰显了福特的诚实。的确,福特在就职演说中表现得非常忠厚老实,他坦言:“我非常清楚,我并非是大家投票选举出来的总统,因此我请你们用祈祷来确认我作为你们的总统。同时我也希望这样的祈祷同样能成为先例。我既没有竞选过总统也没有竞选过副总统。我从未归属过任何党派的阵营。在我开始这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时,我不欠任何人的,除了一位女性——我亲爱的妻子。”
福特希望美国人能够接纳他这位非民选总统,希望美国社会可以医治“水门事件”带来的创伤。他讲道:“当我们包扎好‘水门事件’这一比对外战争更痛苦、毒害更深的内部伤口之后,让我们恢复我们政治进程的良好秩序,让兄弟般的友爱清除我们心中的质疑和憎恨。”
福特的就职演说更像一次谈心,希望美国人能够恢复对宪政,对白宫的信任。但是美国面临的问题绝不是三两句温情脉脉的话就能解决的。此时国内经济开始陷入滞胀,从罗斯福时期起大行其道的凯恩斯主义带来了大量的债务,政府机构膨胀,经济活力衰退。福特显然没有做好应对经济衰退的充分准备,在短短的三年半的总统任期中,他否决了66项法案,而尼克松一共才否决了44项,由此,福特获得了“否决先生”的雅号。
在外交政策方面,福特总统也显得捉襟见肘,幸亏尼克松总统为他留下了一位外交高手——亨利基辛格。尼克松和基辛格堪称外交舞台的俞伯牙与钟子期,尼克松为基辛格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而基辛格则长袖善舞,不负所托。尼克松决定辞职的时候,基辛格表示共进退,尼克松则说:“对美国来说,对我们为建立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所提出的一切倡议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你在我辞职之后也辞职。在我们国家,压根儿就没有一个人够得上替你擦皮鞋,更不用说能穿你的皮鞋了。”尼克松说的是实话,但是只有在尼克松提供的舞台上,基辛格的才能才得以发挥。事实证明,福特上任之后,基辛格发挥的空间就小得多了。
在福特任期内,美国完成了从越南撤军,但是这个过程绝非完美。美国驻西贡(即今胡志明市)大使馆的人员是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保护下,乘坐直升机从大使馆屋顶起飞的。越南战争就这样在仓皇逃跑中彻底画上了句号,绝不是史泰龙在《第一滴血》里面演绎得那般勇猛。
1976年的大选中,福特败给了卡特,而这一结果,早在辞职之前尼克松就已经预见到。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估计是,民主党已下决心将我赶下台,把福特弄上台,然后再把他搞掉,以获取1976年大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