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农历四月底,山东威海塔山的最高处有个2米高的简易工棚,那里就是我住的地方。那年, 21岁的我穿上了最亲近的人做的鞋,在我心中,这两双鞋比我们工地北边金猴皮鞋厂制造的名牌鞋还要珍贵,它们带给我的温暖是无可替代的!
那时的威海正值春暖花开,和煦的春风徐徐地吹着。我用自己稚拙的表述,饱蘸浓情书写自己成家后的温暖与爱意。我在威海塔山工地正忙着干活的那天上午,一股暖意洋洋的春风从南方的故乡安徽吹来。老家的一位邻居给我捎来了两双手工纳的千层底布鞋。这两双布鞋就是我后来的媳妇李荣亲自做的,她托邻居带给我。我当时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那几天我除了高兴没有别的,每天都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傻呵呵地笑着去干活。
1993年的农历十月初五,是我结婚的大喜日子,也是我实现梦想的一天,更是替去世的母亲实现愿望的一天。记得母亲临终前求着大家:“行行好,给我家扛事说个媳妇!”结婚那天我心里升腾起难以形容的兴奋!高兴归高兴,我没忘了父亲和三叔对我的疼爱,就算我自己不穿新衣服也得给他们两位老人买一身新衣服,喜迎姚家的好事。我媳妇的娘家人都说:“这扛事怎么连一身新衣裳都舍不得穿,每次见他都穿这么一身红褂子。”我也是迫不得已,这不是家底子薄没底气吗?不然的话谁“有粉不知擦在脸上”呢?不论怎样,人家肯嫁给我还不是姚家烧了好香吗?说句心里话,媳妇是个重情义的人,她嫁给我也是看我们一家四口光棍日子过得可怜。
每到年根别人家的闺女儿子带了对象回来,我们一家四口人看着都眼红。每一次看到周围村庄有办喜事的,又是吹唢呐,又有三眼枪、对子锣,还有一大家子亲戚围着,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的热闹劲,我就想,我这个光棍家庭什么时候能有这一天啊!
1993年农历十月是姚家实现梦想的好日子。我们家去年刚建好房子,今年我又娶了新媳妇,这对我们这个光棍之家来说真是喜上加喜。结婚之前家里也没剩多少钱,办婚礼用品时买个大床,为了省5块钱,我拉着架子车步行30多里路到马寨北头去买。三叔和我一起到欧庙集上买了一台缝纫机,为了省10块钱,缝纫机的一条腿是飞人牌的,另一条腿是蝴蝶牌的,这件事我的媳妇至今都没忘!
结婚的日子是三叔帮着选的,那天又是个下雨的日子。我请不起吹唢呐的,便向邻居借了一台燕舞牌录音机,又从他家扯了一根照明线。舅舅买的爆竹被雨泡透了,买了一块匾还是旧的。这场婚礼留给我的最温馨的记忆就是我的老师和好几位同学都来捧场。
下午五点多,天渐渐黑了,婚礼上的人也散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热心帮忙的人在收拾着桌椅板凳。媳妇问:“那个帮忙的老头怎么还不走?”邻居二嫂子说:“那不就是你老爹爹嘛!”我接着话茬说:“那老头和咱们是一家的。”那天晚上,媳妇看了看东边的屋子,又看了看西边的屋子,问我:“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啊?”说实话,当时我家里只有一个盛粮食的荆条筐,还是西院的邻居因为家里没地方放,借给我们用的。讲出来不怕人笑话,当时家里就两件像样的东西,那还是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土改”到北乡,因为拉不走留在我们家里的—两把枣红色的木椅子,一件老式古铜色的木衣箱子。
我的媳妇嫁到姚家的第二天早上,她对我说了句暖心窝子的话,她说:“要不是看你们一家人实在太可怜了,我根本到不了这个家。”媳妇其实早就知道我家的情况。
媳妇第一次来我们村的时候,从我家那几间破房子前走过,我都不敢说那里是我家。媳妇曾多次向媒人提出到我家里看看,媒人就说:“看啥看,他们家里什么都没有,后院就一个老头,两间破房子。”她要是嫌弃我们这个家庭的恶劣环境,肯定就没有后来我们一家人在北京闯荡、打拼的种种了。
媳妇来到我们村第一次吃的水果,是我在欧庙集上买的苹果。那天我买了7个苹果,个个都有被售货员用刀子剜过的窟窿眼儿。结婚那天的宴席最后只剩下一个猪耳朵,我说:“咱们等着过年时你家人来了当下酒菜吃吧。”当然,那个猪耳朵还没放到过年就烂掉了,只能扔掉。这件事给媳妇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直到今天,吃饭的时候她还总要拿出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