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生气不如争气

时间:2013-04-01 10:22   来源:中国台湾网

  有的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自暴自弃,有的人上了岁数就在没人看见的地方捶胸顿足:我年轻的时候怎么没好好干。抱怨是没有用的,我觉得一个人只有吃过苦,才能尝到甜,生气不如争气。

  1993年前,姚家每年过年,都特意请我大娘、二娘蒸五六个好面馍留着给东庄的表哥、表弟来吃,最多的一次蒸10个馍。 1993年农历九月份,我从威海回来,我们家省下两个人的口粮,粮食够吃了,我当时想,求人不如求己,一高兴就自己撸胳膊挽袖子,和面蒸馍。这是我第一次蒸馍,锅里的篦子上也没铺屉布。我不太会蒸,面和得太软了,用手弄成个团就放进去,忙活了半天总算盖上了锅盖,就等馍熟了。

  一个小时过后,我掀开锅盖一看,咦,馍怎么都没了?我拿双筷子顺着篦子缝把馍篦子端出锅,低头往篦子下一看,这馍篦子底下挂满了无数个像灯泡似的馍。父亲拿着我的“馍”往门外人多的地方走,我赶紧上前两步把他拉了回来。我说:“您别往那边去,别人看到我蒸的馍还不得把嘴笑到耳朵后面去!”

  我的媳妇是一位什么活都会干的人,做衣裳做鞋,什么都难不倒她,就连我们家那3亩8分4厘庄稼地,也全靠她一个人。按我那爱操心的母亲的话来说,这庄稼地里的笨活该我父亲干,庄稼提苗母亲来干。但那时我家庄稼地里的活都是媳妇一个人干。 1994年夏天,媳妇正怀着我的大儿子,已经7个月了。她在农田暴晒了一个中午,浑身疼痛,回来还要含着眼泪做饭。每次给庄稼提苗媳妇都搬着三叔给的小板凳下地干活。庄稼地里的活都是媳妇在阳光炙烤下一尺一尺地往前挪动着小板凳干完的。

  我父亲在村里干了一辈子挑大粪扒粪堆的脏兮兮的苦活。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大婶子家沤了一坑麻,她也知道这拨烂麻又酸又臭,这活要是找别人,简直是上嘴唇抹石灰—白说话一道。媳妇就不太同意我父亲去做这活。一天早上,媳妇抽空赶集买点盐,刚走到村东的大路上,就听见后面有人喊她:“他二嫂,你停一下,你傻爹爹叫我和你说件事!”大婶子连走带跑追上了我媳妇,说她家坑里沤了一坑麻,叫我父亲帮她拨一拨。如果父亲不傻能说出这番话吗?这事把我媳妇弄得里外不是人。

  父亲是家活懒外活勤,别人的活不累人。我那老父亲放着自己家活不干,天天帮后院的邻居家剥大蒜,父亲不会干巧活,他每天光着两条腿,赤着大脚丫子帮后院邻居弄个大盆装大蒜米。时间长了,父亲的眼睛都被熏成了红眼病!我媳妇看父亲老实巴交的就知道给别人傻干,担心他眼睛被大蒜污水熏坏,就想叫他回来。她怕小声说父亲听不清,就走近点叫:“爹,您赶快回去吧,把咱家里的活拾掇拾掇。”您猜父亲傻到了什么程度,父亲的眼睛一瞪大声朝我媳妇嚷嚷:“咱家地里能有啥活!”为他好却成了坏人,真是快被他气死了。

  媳妇嫁过来的这两年,我们家没有就馍吃的菜,也种过几次,因为没有人看着,还不够小偷顺手牵羊的。媳妇娘家的条件比我家好,她每次回娘家都会带几个咸鸭蛋回来。媳妇一次煮两个,父亲和她一人一个。您猜父亲怎么吃这个鸭蛋?他张开大嘴把儿媳妇煮的咸鸭蛋一口吞进去,噎得眼睛瞪得老大—父亲每次吃点稀罕东西都是这样。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父亲独创的吃咸鸭蛋的方法,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成为又一个供人调侃的话题。

  媳妇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她从集上扯了几尺布,给父亲做了两件汗衫和两条短裤,这两身衣裳是老父亲58岁之前从未穿过的。父亲看着儿媳妇给他自裁自做的衣裳,美得拿到自己的小屋里就穿,一边穿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舒畅得很”之类的话。他只管自己嘿嘿地傻笑,也不知道穿着新衣裳去人堆里逛逛。

  父亲年轻的时候没少被邻居笑话。这位邻居住在我家东边,每次邻居的女儿回娘家探亲,给他带了什么好东西,他就会来父亲面前显摆:这是我闺女给我织的毛衣,这是她给我买的6块多钱一条的香烟,她给我送了好几斤细粉条……有一次他女儿空着手回去没给他带东西,他的脸色就很难看。他女儿到外面洗一下手,他说:“我以为你去外面拿包了呢。”我管他女儿叫二姐,那天中午二姐没做饭也没吃饭,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嘴里还嘟囔着:“我哪点对不起您,我是粪缸没给您挑还是地里的活没给您干,就这一次没给您捎东西就给我脸色看!”那位邻居只要一改善生活就在我家门口打个招呼大声咳嗽几声,以示提醒;每一次吃咸鸭蛋,他都用大拇指、食指把煮熟的咸鸭蛋高高地举着。冬天的时候,他把女儿织的毛衣穿在身上,看到父亲就会把身上的几件毛衣掀起一件念叨一声:“老憨子,你看看我身上穿的毛衣。你们光说三九天里我冷,哪里会冷,这是毛衣!”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