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原城

时间:2012-11-01 03:1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原城

  原城没有任何特征可言,它并非空虚的感觉、坟墓、腐败的坏疽、通往未来的喉咙、不断扩大的版图、殿堂、火,它只是存在,如同宇宙存身于无限,它存在于人类繁衍史的每个字词与音节的背后。

  在原城一幢破旧公寓的六楼,生活着一家人,一对夫妻与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不同,都是一堆浑浊黏稠的可疑物。夫妻俩心知肚明自己的未来,希望孩子某天能摆脱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他们未进过大学的门,在家鞋厂里做事,工作认真,待人和蔼,生活俭朴,经常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才能回家。他们唯一奢侈的爱好就是喜欢看《读者》。每期必买。这本著名刊物的封底曾长期印有一行汉字——知识 改变命运。这句话让他们的心潮湿。

  他们许诺,若孩子能考上全校第一,就满足他的一个要求。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很快,他真的考上全校第一。孩子指着电视机里的冲浪选手,指着那片蔚蓝色的浪,说,我想要一块冲浪板。孩子的请求出乎父母的意料。原城远离海洋,整日为灰尘与烟雾所笼罩。夫妻俩面面相觑。为说服孩子,父亲拿出《读者》,讲了一个故事给孩子听——一个印第安人被小船迷住,便买了一条船,因为家乡没有河流,即把船放在屋顶上。没多久,蓄满雨水的船压垮了屋顶。孩子听了就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对夫妻只好托人从远方买回来一块冲浪板,一块廉价的塑料制品。孩子眉开眼笑,把冲浪板郑重地放在客厅最醒眼的位置。夫妻俩哑然失笑。他们主动延长了工作时间,打算为孩子将来念大学攒下一笔学费。

  当父母晚上不在家,孩子脸上露出快活的表情——这种表情与他考上全校第一的表情截然不同,后者仿佛只是一个木头面具。他朝着窗外的夜穹眨眨眼睛,打碎灯泡。从球形玻璃体里泄出的光一下子注满整个屋子,都有齐腰深。孩子踩上冲浪板,尖叫,脸庞绯红,眼睛像两团烈火。他在光与光之间形成的波浪中跳跃。沙发上形成的浪是弧形,电冰箱上形成的浪是椭圆形,两扇墙交集处的浪是一个锥形。这块神奇的冲浪板甚至把他带到天花板上。孩子好像是一条有鳍的大鱼。没有哪位冲浪选手能做出他所做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动作……板子自始至终粘在他脚尖,仿佛是脚掌的一部分。屋子里渐渐出现了水母、银鱼、会唱摇篮曲的鹦鹉螺、随歌声跳舞的白珊瑚,以及海底最美丽的矢车菊花。孩子咯咯地笑,与它们捉迷藏,一起唱好听的歌谣。等到父母快回来的时候,在一只讨厌的红鲱鱼的提醒下,孩子恋恋不舍地跳下滑板,跑到卫生间里打开抽水马桶。光,以及所有迷人的海洋生物随着马桶冲水的哗啦声,不见了。孩子捡起灯泡碎片,用口水重新黏好,拧回原处,回到桌前写起作业。

  夫妻俩一直没有发现孩子的秘密。但某日夜里,孩子实在玩得太兴奋,而那条负责提醒他的红鲱鱼不巧生了病,没有赶来参加这场party。大量的光溢出房间,顺着长满爬山虎的大楼墙壁往下淌。整幢楼因为这奇异的光绽放出万千光华,如同一株白色的大树 。所有的原城人都惊呆了。他们从四面八方跑来看这神行的奇迹。孩子的父母也来了,发现光的源头来自自己的家,赶紧冲进去。那个幸福的孩子已溺死在光里,嘴角是甜蜜的笑容。

  来到原城的旅人抱起孩子的身体,就像抱起了多年前的自己。一组奇怪的音节自其喉间涌出:

  鸟鸣在脑海里,清澈如水;我骑上鸟背,来到这里,用手掌轻轻触摸你。你的脸庞,抽象且美,犹如鸟羽。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