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①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
陈亢问伯鱼说:“你是不是从老师那里得到什么特别的教训?”伯鱼答道:“没有。曾有一次他独自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了吗?’我答道:‘没有。’[他说:]‘不学《诗》,没法把话说得好。’我退下后就去学《诗》。另外一天,他又独自站立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了没?’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没法立身处世。’我退下后就去学《礼》。我只得了这两个教训。”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得了三种道理。我懂得了《诗》的重要,懂得了《礼》的重要,而且也懂得了一个君子即使对自己的儿子也没有私心。”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②(《先进》)
颜渊死了,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做颜渊殡时的椁。孔子说:“回和鲤虽有有才与无才的分别,但从我们两人讲,却同是儿子。鲤死的时候,有棺而无椁。我并没有把车给他做椁而自己步行,因为我曾身居大夫,依礼是不当步行的。”
以上所举两段记载,很值得玩味。在《论语》里另有两处记载着陈亢(子禽)的谈话;一见《学而》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一见《子张》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两次谈话的对象都是子贡,看来陈亢对子贡是颇崇拜的,对孔夫子却是保留的;陈亢似乎有背后刺探或批评人的习惯,难怪他要向孔子的儿子打听行情了。可是君子无私,陈亢连半点私情也没挖着。(真泄气!)不过,陈亢能懂得“问一得三”,到底是不俗的。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三十二岁就死了③,英才早逝啊!难怪孔子“哭之恸”,而且还说“不为这样的人伤心却为谁伤心呢!”可见孔子痛惜之情,恐怕并不下于一个父亲痛惜他的儿子!但是爱归爱、疼归疼,门徒就是门徒、儿子就是儿子;鲤死,有棺无椁;回死,就不能涂车为椁,孔子不答应颜路的要求并不是因为孔子不爱颜回,相反,依礼,士的殡礼,根本用不到“椁”!我们看孔子对门人厚葬颜回的叹语:“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就可以了解,孔子要以礼葬颜回──一切要合理合情!而不可厚诬死者!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④(《述而》)
孔子待人温和而处事严正,外表威严而性情平和,形貌恭谨而内心舒泰。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⑤(《乡党》)
孔子在家乡,态度恭谨,好像不能说话似的。他在宗庙朝廷,虽言词明辨,不过还是很谨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⑥(《述而》)
孔子钓鱼,但不用网去捕鱼,射飞鸟,但不射停在鸟巢的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
孔子和一个有丧事的人在一起吃饭,从没有吃饱过。孔子在那天吊丧哭过后,就不会再唱歌。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⑦(《述而》)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三个月,吃饭连肉味都觉不出了。他说:“真没想到学音乐会使人到这个地步!”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⑧(《述而》)
孔子跟人唱歌,如果觉得别人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跟他唱和。
朋友死,无所归⑨,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乡党》)
朋友死了,没有亲属出来主持丧事,孔子就说:“我来办。”朋友有所馈赠,除非是祭肉,即便是车马,也不行拜礼。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⑩(《卫灵公》)
师冕来见孔子。到了阶前,孔子说:“这是台阶。”到了坐席前,孔子说:“这是坐席。”都坐定了,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师冕出去后,子张问道:“老师和乐师讲的话,都有道理吗?”孔子说:“是的,这是我们对待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乐师所应有的道理。”
通过这些小片段,也许我们可以和孔子更亲近些!你看这恐怕是学生们给老师的素描吧!“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真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子张》)!我们想孔子一生做人做事都力求合理合情,教学因材施教,在乡党、在宗庙朝廷言貌各不相同,就是钓、射,也只是意思意思,绝不想一网打尽、赶尽杀绝,真个是其钓、射也君子!对鱼鸟都心存仁厚,对人就更不必说了。同情心人人都有,不过我们偶尔也可以看见对着出殡行列大声喧哗的场面──人常常疏忽小节,可是孔子并不因小节而疏忽,所以弟子才有以下的记载:“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我们再看他招待师冕的种种,多细心、多善体人意。朋友死了,孔子包办丧事,多有义有情,现在有时听人说“人去人情亡”!唉!“学琴的朋友不会变坏”,那么喜欢音乐的人一定是可爱的。孔子多迷音乐呀!一学三月竟到不知肉味的地步,难怪孔夫子要吃惊,我们是又惊又羡呢!一个人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事物,而且一迷三个月,多美呀!孔夫子多可爱可敬,他不忌妒,别人唱得好,请他再唱一遍!然后一同唱和!一起欢唱!
① 亢,音kàng。陈亢,字子禽。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字。趋,疾行也。
② 颜路,颜回父颜无繇的字,路也曾是孔子的弟子。朱注:“椁,外棺也。”宦懋庸《论语稽》:“请车为椁,朱注从孔说:以为卖车买椁。笺注家皆无以正其误。按:卖车买椁之说有八不可解。……今考礼经,乃知颜路请车为椁,盖欲殡时以孔子之车菆涂为椁,非葬时之椁也。”《孔子世家》:“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说文》:“徙,步行。”《礼记·王制》:“君子者,老不徒行。”
③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
④ 厉,严正。《左襄三十一年传》:“有威而可畏谓之威。”
⑤ 郑注:“恂恂,恭慎貌。”朱注:“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也。乡党,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辞气如此。”郑注:“便便,辩也。虽辩而敬谨。”朱注:“宗庙,礼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言不可不明辩。故必详问而极言之,但谨而不放尔。”
⑥ 朱注:“纲,以大绳属网,绝流而渔者也。”以绳系矢而射叫弋,音yì。朱注:宿,宿鸟。
⑦ 韶,舜乐。朱注:“《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不知肉味,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按:“三月”上添“学之”,较合;下文正作“为”乐,为乐,就是学音乐。
⑧ 朱注:“反,复也。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和,音hè,唱和。
⑨ 孔曰:无所归,无亲昵也。
⑩ 朱注:“师,乐师,瞽者。冕,名。”吴志忠的《朱注刻本》于“与师言之”下作逗,“之”是所言者。相,音xiàng,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