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正义事业”计划全部部署完毕之后,行动指挥官决定对行动计划进行一次演习。同时,美军不断秘密裁减随军家属,并秘密疏散回国。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美国也在想办法为自己出兵巴拿马制造借口。
美国的借口一共有三个:打击毒品走私;巴拿马大选动荡;保护在巴拿马的美国人。
1988年2月5日,美国联邦检察官在迈阿密对诺列加提出了指控,并公布了一份长达30页的起诉书。起诉书中罗列了诺列加的许多罪状,尤其强调了诺列加贩卖毒品的事。因此,抓捕贩毒人员使美军出兵巴拿马有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巴拿马在5月7日大选后,国内政局出现动荡。在此期间巴拿马当地发生一起美国妇女被强奸的事件,虽然调查确认此事件与巴拿马军民没有关系,但也没有阻止美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另外,3名美军官兵着便装误入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遭到殴打,其中一名美军军官被殴打致死,这也成为美国出兵
巴拿马的最好借口。
1989年12月19日午夜时分,美国数架F-117A战斗机由本土升空,向巴拿马飞去,由此,美国对巴拿马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了。F-117A战斗机是十分先进的隐形飞机,因而在其飞入巴拿马领空的时候巴拿马防空雷达完全没有探测到。
按照“正义事业”行动计划,多架F-117A战斗机于20日凌晨1点抵达巴拿马城西南200千米的小镇里奥阿托,这里驻扎着诺列加的巴拿马国防军部队。F-117A在这里投下了近1吨的激光制导炸弹,使这里的巴拿马兵营和高炮阵地瞬间变成了火迅速、彻底、利落、精准,是海豹突击队队员在执行任务时的作风海。随后,F-117A又对巴拿马其他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
随后,180架战斗机与70多架直升战斗机出现在了巴拿马上空。在同一时间,美军5支特遣队同时对巴拿马展开了突击行动,这5支特遣队分别是:“红色”特遣队、“永远忠实”特遣队、“大西洋”特遣队、“太平洋”特遣队、“尖刀”特遣队。除了“大西洋”特遣队,其余的4支特遣队全部由海豹突击队队员组成。
按照计划,“红色”特遣队分为两组,一组利用F-117A的轰炸效果,在150米的高度迅速实施低空伞降。着陆后,迅速包围驻守在里奥阿托城的巴拿马国防军山骡部队第6连和第7连。首先对这两支部队发起攻击是为了干扰诺列加的判断,以掩护其他部队迅速偷袭巴拿马城的国防军司令部。另外,这两支部队是最忠实于诺列加的,因而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其控制住。
然而,“红色”特遣队第一小组到达阵地的时候才发现F-117A轰炸的效果并不像计划中的那样理想,这里的巴拿马守军已经开始进行抵抗。因此,“红色”特遣队第一小组只能采取强攻,海豹突击队队员的非常规性作战能力在这个时候就充分显示了出来。
没过一会儿,“红色”特遣队第一小组就掌握了主动权。另外,6架美国A-7D攻击机与AH-64A“阿帕奇”直升机赶来增援,一刻钟之后,这里的巴拿马军队全面崩溃,近300名巴拿马士兵向美军投降。
“红色”特遣队第二小组的突击队员在托里霍斯机场周围着陆,并迅速将当地的巴拿马士兵制服,从而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机场。“红色”特遣队行动的成功,为之后美军装载重武器的运输机顺利着陆提供了保障。另外,对托里霍斯机场的占领也将诺列加的空中逃路切断了。
战斗一开始,“永远忠实”特遣队所有突击队员就乘坐着轻型装甲车沿着公路向泛美大桥进发,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有威胁性的抵抗,很快就夺取了泛美公路大桥。
“大西洋”特遣队在“太平洋”特遣队的支援下,所向披靡,很快就将巴拿马国防军第8连以及沿海警卫队击败并迅速占领了运河附近的水坝、电站和供电中心等重要部位,从而,巴拿马运河的北侧入海口完全由美军控制。与其他4支特遣队不一样,“大西洋”特遣队不是由海豹突击队队员组成的,而是由第82空降师与第7轻步兵师组成,这些也都是美军中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