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炮战前进指所 :记录炮战全过程
朝鲜战争爆发,孤居的中国台湾地区与美国关系迅速改善。台湾1950年初的窘状已是昨日黄花,澎湖一举成为两岸海域安全枢纽。尤其从蒋介石一直提防大陆方面倾全力解放台湾,因此与蒋经国不时从本岛或澎湖搭机前往金门视察。
由于蒋介石与宋美龄只要巡视澎湖,便会下榻贵宾馆,是以早在1951年,台湾军方就在贵宾馆西侧兴建地下指挥中心,厚实墙壁搭配军舰舱门规格的铁门,地下防御工事形同战堡,并有手摇式毒气抽风设备、防弹避难设施,据称能抵挡原子弹与毒气攻击。特别为加强澎湖防务,蒋介石还委由昔日黄埔一期爱将胡宗南【11】 率兵镇守澎湖。
1958年,台海爆发“八二三”炮战,澎湖贵宾馆又意外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当时大陆方面炮火猛烈,美国国防部隔日即将第七舰队布防台湾海峡,并协助国民党海军补给金门【12】,甚至通过第三方表示,可能在战役中使用战术核武器。由于澎湖是金马前线重要后勤补给区,蒋介石前进指挥中心正设在澎湖贵宾馆,他并多次自台赴澎湖督阵。至于在第一波炮击攻势中负伤回台的俞大猷,更立即与美方海军联系,就近自琉球要来蒋介石多年争取未果的新型M 115式八寸口径自动推进榴弹炮,增强前线火力。
八寸炮为美军“二战”时先进武器,炮管长为口径的25倍,有效威力半径达87米,最大射程16800米,普通弹丸91千克重,因射程远,甚至可发射核子弹头,因此兼具战斗与战略吓阻效果。因此蒋介石于9月12日与俞大猷同赴澎湖视察后,即与美军协防司令史慕德协议,优先运送八寸榴炮,全力压制大陆方面炮火。
由于金门海域已遭封锁,如何让这批武器运抵前线成为一大难题。蒋介石当年便是在澎湖贵宾馆临时指挥所坐镇指挥执行“轰雷计划”,监督登陆运输车营自马公运送八寸榴弹炮增援金门任务。蒋介石不但连日行止随重炮来去台澎而转移,并亲临澎湖士里海滩滩头察看运送装卸及抢滩演习,等到各炮妥装完竣并搭载于船坞后才离开澎湖。
第一批八寸炮临行前,蒋介石回到澎湖主持航前会议,并讨论金门海上补给办法;之后虽飞返高雄,但八寸炮于18 日出发后,蒋介石又突然飞抵马公,视察船坞舰绕道澎湖海峡北驶转道而行,直到确定新武器装上运输船出海后,才又飞返冈山回西子湾。甚至第二梯次“轰雷计划”发航时,蒋介石依旧莅临澎湖督导,足见对此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