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6章 瞒天过海

时间:2012-11-28 07:50   来源:中国台湾网

  第6章  瞒天过海

  “知了……知了……” 

  谁也不知道知了到底知道了些什么,反正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一点也不知道的大牛和翠云被它叫得昏昏欲睡。一到夏天,蝉鸣声就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不要说这样在班房里已经坐了大半个时辰,就算正走在路上的行人听到这叫声也会如受催眠,上眼皮跟下眼皮不断地打架呢。 

  不过小荻却精神的很,身处青州府衙二堂的候审班房,她觉得特别的清凉,这个地方终年不见天日,就算是在炎炎夏日,也是凉风习习。 

  候审班房里除了几张条凳之外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刘大娘是第一个被提审的证人,剩下小荻、翠云和大牛三个案发现场的目击证人坐在凳子上,只能呆呆地看着前边的栅栏。这里边是不许说话的,栅栏外边站着两个拄着风火棍的衙役,班房里的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 

  小荻到了这种地方一点也不怕生,她进了班房后先是好奇地东张西望一番,好奇之后便开始无聊,于是就去找翠云姐聊天,结果她刚说了两句就被差大哥喝止了,于是退而求其次要大牛哥讲笑话给她听,当然再度被差大哥厉声喝止,小荻只好百无聊赖地闭上了嘴。 

  忽然,外边高喊一声:“肖荻,出来,听候老爷垂询。” 

  小荻“啊呀”一声,赶紧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尘土…… 

  审讯房里,推官老爷赵溪沫大人正襟危坐,正在仔细询问着小荻姑娘:“肖姑娘,从你们所在的那座五角亭子,可以看清浴室外部的周边情形吗?” 

  “当然啦,浴室在花圃里,周围隔着十七八步才有回廊,中间都是低矮的青草和花丛,藏不住人呀。哦!也不对,坐在亭子里就不行了,我们那座小亭子左边种着几丛竹子,我们坐在亭子里聊天,浴房右半边的花圃能看清,左半边因为有竹丛挡着,就看不大清楚了。” 

  “唔,这么说,凶手如果潜入你们府中,从左侧回廊下扑到浴房,撞开窗子冲进去行凶,杀人后再循原路退走,只要行动快捷,你们是来不及发现他了?” 

  这时候门扉一响,冯检校轻轻走了进来。这位赵推官和他私交甚笃,因此他大模大样走进来,只向赵推官点了点头,便在笔录官一旁站定。 

  小荻对赵推官很认真地说道:“是啊,少爷洗完澡会叫我的,他没叫,我为什么要盯着浴房看啊,我和刘大娘、翠云姐还有大牛哥当时正坐在亭子里聊天呢。不过凶手不用撞开窗子呀,因为我家少爷喜欢沐浴的,冬天也常常去浴房泡热水澡,所以窗子都不用窗格,而是装的密密实实的木板窗子,冬天封死免得寒气侵入,夏天则完全打开,只要一跳就进去了。” 

  “嗯,窗子打开,你们坐在亭子里,能看到浴房里面的情形吗?” 

  小荻道:“浴房为了排水方便,地基筑的比较高,坐在亭子里是看不到浴房中情形的,就算站着……我们往浴房里看什么呀?” 

  赵推官摸摸鼻子:“唔,那你把张十三出现在后院,直到进入浴房前后的情况仔细说一遍,不许有任何疏漏。” 

  小荻爽快地道:“行,当时少爷已经进浴房有一阵子了,我们正在亭子里聊天,十三郎忽然走过来,问我们说:‘少爷正在沐浴吗?’” 

  推官大人忽道:“等等,刚刚刘氏妇人说,这张十三走来时面色不愉,似怀怒气,是么?” 

  冯西辉听到这里,目中精光一闪,立即盯紧了小荻,小荻撇了撇嘴道:“是啊,张十三仗着少爷的宠信目高于顶,府里上上下下的人,他谁都看不上,走路时鼻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怪讨人嫌的,昨儿晚上,他故意找我的碴教训人家……”小荻把她昨晚用冰块镇酸梅汤喝,与张十三拌嘴争吵的事说了一遍,小荻说的声情并茂,详细异常,但是这种主人家的仆从间互相挑衅争宠的事实属寻常,推官大人听得好生无趣,只好不断地举杯喝茶。 

  一盏茶的功夫之后,小荻还在滔滔不绝:“……后来爹也说我,说我不太懂事,我是从小跟着少爷的人,应该给府上新来的下人们打个样儿,要不然大家都学我,你也拿点东西,我也乱用东西,还不乱了府上的规矩?我就琢磨,爹爹说的有道理,我应该帮着少爷,不让少爷操心才对,所以我就不生气了……” 

  推官大人放下茶杯,无可奈何地扶住额头。小荻还在讲:“今天早上我给少爷梳头,少爷看我还在生气,就故意逗我说话。其实人家脾气很好,当时已经不生气了,可是昨天人家刚刚发了脾气,要是少爷都不哄我一下我就不生气了,那多不好意思,我就不理他……”

  两旁柱着水火棍站立的衙役们都默默地低下了头,好像在默哀般地忍笑,肖荻继续讲:“其实少爷对我一直都很好的,他见我还在生气,就想办法哄我开心,说要带我上街去玩,还买东西送我,人家心里明镜儿似的,这是少爷在向我赔罪呢……” 

  “咳!说重点,说说张十三为什么面色不愉就好!” 

  “是,大老爷,人家这就说到了。十三郎以为经过昨天那事儿,少爷已经不疼我了,结果少爷还是对我好,他知道了能不吃醋吗?他走进亭子的时候,看都不看我一眼,直接问刘大娘和翠云姐说:‘少爷正在沐浴吗?’他不看我,我稀罕看他吗?我就故意和大牛哥说话儿,也不去理他,然后他就去浴房了,一盏茶的功夫之后,我就听见少爷在里面好大声地喊:‘救命啊,快救命啊’,我就跳起来……” 

  推官大人忽然来了精神,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追问道:“等等,从张十三进入浴房,到你们少爷大声呼救,期间有多长时间,你再说一遍。” 

  小荻歪着头很认真地想了想,肯定地答道:“一盏茶,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因为当时大牛哥正在给我讲笑话,他说有一个人家里穷,连名字都没有,后来就入赘到了一个傻大姐的家,从那以后别人就都喊他姐夫。有一次,他跟人打官司,请人写状子,人家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就说我叫姐夫……” 

  衙役们的头更低了,下巴已经快要抵到自己胸口了,赵推官也有些忍无可忍了,但是小荻这姑娘长得甜,那副小模样儿谁见了都不烦,推官大人家里有四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小女儿,所以平时最宠爱这个小女儿。赵家小小姐跟肖荻现在差不多大的年纪,赵大人见贤思齐、爱屋及乌,又不忍摆出官威来呵斥她,只好支起双肘,以手抚额,作痛苦不堪状。 

  小荻绘声绘色地道:“状子递到衙门里去,县太爷升堂就喊:‘传姐夫上堂!’于是当差的公爷们就一起喊:‘请姑老爷上堂!’,县太爷生气了,就说:‘你们这班混帐东西,什么姑老爷!’公爷们就说:‘老爷,您的姐夫不就是我们的姑老爷吗?’” 

  左右衙役们拄着水火棍,一个个脸红肚子鼓,跟正在运气的蛤蟆似的,录案书记官肩膀耸动,手里那支笔在空中乱颤就是落不下去,推官大人抬起头,无可奈何地道:“你是说,张十三来问你们少爷是不是正在沐浴,你故意和你大牛哥说话不理他,然后他就走向沐浴房,这时你大牛哥开始给你讲笑话听,等你听完了这个笑话,就听到你家少爷在大喊救命了,是不是?” 

  小荻惊奇地道:“是啊!原来老爷已经知道了呀,早知道你知道了,我就不用讲这么仔细了。” 

  “咣当”一声,旁边一个衙役手中的水火棍掉到了地上,他赶紧扶着帽子弯腰拾起,向赵推官抱歉地欠欠身。 

  推官大人接连做了几个深呼吸,这才平静了官容,沉声道:“好,肖姑娘,说下面,说下面,听到呼救声之后你又如何了?这些地方一定要说仔细,不可有半点疏漏,要不然,一旦因为你有所隐瞒而错过了真凶,肖姑娘,你可是要吃官司的。” 

  小荻点头道:“哦!听到喊救命,我们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于是就一起跑过去,呼啦一下子就冲进了浴房,然后我们就看到少爷手里抡着衣架,像疯了似的又蹦又跳,地上有一大滩血,紧接着我们就看到十三郎飘在浴池里,眼睛瞪得大大的,我们就吓得叫起来,和少爷一起又蹦又跳……” 

  “等等!” 推官大人双手扶案,身子微微前倾,专注地道,“这里要说的仔细一些,房间里当时有没有凶手的影子?有没有遗落什么兵器,你们少爷当时是什么模样,可曾穿戴整齐?” 

  小荻眨眨眼道:“凶手已经跑啦,怎么可能还在,他要还在,我们一定打死他。少爷嘛,少爷正在沐浴,怎么可能穿衣服呢……” 

  推官大人目光一凝,追问道:“当真?身无寸缕,一丝不挂?” 

  小荻小脸有些发红:“嗯!是……是吧……” 

  “不要是吧!此处不可含糊,说清楚,到底是,还是不是!” 

  “是!” 

  “嗯,那他的头发呢,是束起来的还是披散着的。” 

  “人家还没给少爷梳头呢,当然是披头散发的。” 

  “嗯……明白了。说下面,说下面,下面怎样了?” 

  小荻迟疑了一下,害羞地低下头,捻着自己的衣角,忸忸怩怩地道:“大老爷,人家还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呢,下面……下面实在不好意思跟你说……” 

  “哈哈哈……”满堂的公人再也忍不住了,俱都捧腹大笑。 

  推官大人胀红着脸庞,颊肉一抽一抽的运了半天气,才颓然挥手道:“你……下……下去吧。”

  换了翠云丫头上来,赵推官振作精神,继续讯问起来,冯西辉则在一旁暗自思量:

  从这几个杨府仆人交待的情况来看,从张十三进入浴房,直到夏浔高呼救命,期间不过一盏茶的功夫。随后下人们赶到浴房,此时房中已一片狼籍,衣衫浴具抛洒一地,他们赶紧去取了衣衫来给杨文轩换上,又把护院家人都叫来团团守住了他。 

  随即有人报官,正在街头巡弋的张、王两位巡检闻讯赶去斟察现场,又着人回府衙报讯调人过去,整个过程中杨文轩没有离开过,浴室中也一直没有断过人。捕快们赶去后,对浴房和整个后院花圃都已仔细搜索过,一根针也不可能藏起,若有凶器,不可能藏于浴房中或都随手抛出窗外弃于园圃之中。 

  这样的话,夏浔就没有什么嫌疑了。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杀死一个人,又穿好衣服整理停当跳出窗子,到远处藏妥凶器,再返回现场脱光衣服,重新扮成入浴假像。当时在场的人非常多,这些杨府的奴仆都是雇佣来的,并未与杨家签立卖身契约,没可能为了家主的一桩杀人命案众口一辞地给予掩饰,何况夏浔刚到杨府,没有人可以信任,他也没有胆子把性命攸关的如此大事托付给任何人。

  其实冯西辉自始至终就不相信夏浔会是凶手,夏浔没有嫌疑,他心中真中怀疑的对象便浮现出来:太棘手了,那个刺客竟然阴魂不散,再次出手,此次既然失败,他什么时候会再来,这个人……倒底是谁? 思来想去,没有半点眉目,他摇摇头,举步离开了审讯室。 

  赶到殓房,与两位候在那儿的巡检官简单交谈片刻后,忤作已检验完毕,直起腰来说道:“死者是被一柄利器刺中胸腹之间而死的,部位找得非常精准,只是一击便刺穿了死者的肝脏,连脾脏也受了伤。从死者身上的创口来看,外阔而内窄,创口平滑,逐步收缩,小的推测,凶器应该是椎一类的兵器,长度至少有一尺过半。除此之外,死者身上只有几道轻微的擦痕,应该是搏斗中留下的,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发现了。” 

  冯检校看着那白麻的敛布慢慢遮住张十三大睁的双眼,心中暗凛:好犀利好准确的杀人手法。杨文轩是这样死的,张十三又是这样死的,杨文轩倒也罢了,他的拳脚功夫有限的很,可张十三一身武功还算不错,虽在措手不及又兼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可如此容易被人杀掉,这刺客的身手也算是相当了得了。

  上次杨文轩遇刺后,他曾暗中调查过,却没有发现什么眉目,想不到“杨文轩”刚一回城,凶手又如附骨之疽般追来,摸着根根如刺的胡子,种种疑窦涌上心头:“杨文轩死后,我们并未公开死讯,凶手不觉奇怪么?‘杨文轩’赶去卸石棚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有心,一定打听得到,为什么刺客没有赶去探查究竟,或者再度行刺?如果说他认定杨文轩已死,怀疑官府在布下圈套,又或者有人李代桃僵,为什么‘杨文轩’刚刚回城,他还未得机会确认这些疑问,就迫不及待地再度出手了?” 

  冯西辉再如何机警,又怎么可能把夏浔自导自演的行刺事件,在那位真正的刺客身上找到合理的原因。 

  签押房内,州判董浩天董大人满面堆笑地给夏浔续着茶水,很耐心地听着他慷慨激昂兼语无伦次的控诉。 

  夏浔又惊又怒、不依不饶地道:“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入我府邸公开行凶,亏得十三郎舍命救主,晚生在府学里又练过一些拳脚射御的粗浅功夫,这才侥幸逃得一命。凶徒如此猖狂,大人可一定得为晚生作主才行啊。” 

  董判官忙道:“杨公子,请放宽心,如此凶顽,我青州府是绝不会放过的,本官一定会把他缉拿归案,还你一个公道。公子最近有没有与人结怨,对那凶手可有熟悉的感觉?” 

  夏浔摇头道:“没有,晚生对那刺客并无印象,也不曾与人结怨。晚生当时正在沐浴,张伴当进来向晚生禀报一些家事,就在这时,凶手跃窗而入,穿一身青衣,面蒙青巾,使一柄乌亮的铁锥,晚生唬得动弹不得,幸亏张伴当反应快,立即冲上去与那歹徒搏斗起来。 

  “十三郎赤手空拳,被那凶徒一锥刺中了胸口,可十三郎垂死反击,一拳似也打断了那凶徒的肋骨,凶手闷哼一声,在地上跌了个跟头,晚生这才反应过来,慌忙跳出浴池,抓住衣架挥舞自保,同时大声呼救。见晚生府上家人护院顷刻便至,小生又挥舞着衣架让他近身不得,那凶手便从窗中遁出,逃之夭夭了。” 

  “嗯……”州判大人眉头微锁,捻着胡须沉吟不语。 

  夏浔睨了他一眼,端起茶杯放到鼻下,低低嗅着茶香,脑海中飞快地回想了一遍:人证、物证、作案动机,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从昨夜的秘密准备,到今早带小荻逛街激怒张十三,从而诱他主动送上门来的全部过程,也没有任何漏洞,于是心中更加坦然。 

  一个衙役悄悄走进来,在州判大人耳边低低地说了几句话,显然是在汇报推官大人那边的审理情况,董大人点点头,挥手摒退了那衙役,对夏浔道:“杨公子,对尊府家人的询问已经结束了,现在他们正在衙门口儿候着,公子可以先回去了,如果案情有什么进展,本官会随时通知你。” 

  “好,希望州判大人早日抓到凶手,晚生告辞。” 

  “嗯……”州判大人又嘱咐道:“本官自然会全力缉拿凶手,只是在此期间,公子出入还须注意安全,多带护院家丁,本官也会让巡捕差役们在尊府附近加强巡查的。” 

  “晚生晓得,告辞。” 

  州判大人送到门外,一抬头看见冯西辉正在侧廊下站着,便道:“冯检校,代本官送送杨公子。” 

  夏浔和冯西辉并肩出了二堂,绕过大堂,漫步经过月台,眼看前方就是四梁八柱,五檩四椽的仪门,中间这段甬道上再无他人,夏浔立即塌了肩膀,苦脸哀求道:“冯大人,求您开恩放草民离去吧,草民怎知这杨旭在家中坐着都会有歹人杀上门来,草民实在不敢奉应这桩差使,讨饭过活好歹性命可保哇,大人开恩……”

  “住嘴!” 

  冯西辉声色俱厉地喝住了他,匆匆扫了眼左右,低喝道:“现在后悔,晚了!别忘了,你亲笔画押的状子还在本官手上,如果你不听本官吩咐,本官随时可以把你送上法场。想从一个贱民变成我锦衣校尉,一点风险也不担,可能吗?” 

  夏浔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言语了。冯西辉又放缓了声音道:“你不用害怕,州判和推官两位大人都极为重视此案,一定会调集精明能干的捕快认真缉拿凶手的,那歹人没有得手,又已惊动官府,必然蜇伏起来不敢妄动,你眼下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夏浔苦着脸道:“就算眼下没有危险,那……以后呢?” 

  冯西辉斥道:“你当捕快们都是吃干饭的?这不是正在缉拿真凶么,你回去后,府中多聘护院家丁,尽量不要出门,夜晚更换宿处,尽量保障自己的安全。” 

  夏浔道:“不出门?我也想啊,但是可能吗?杨少爷关着门躲在家里做生意?齐王的寿宴去不去?朋友们迎来送往的时候去不去……” 

  “好啦好啦,不要诉苦啦。出门多带保镖护院也就是了,那刺客为人机警,看他手段,都是未虑胜先虑败,事先找好退路才动手,他敢在大庭光众之下动手?要想做大事、成大功、享大富贵,岂有不冒风险的,你做乞丐,就算能活一千年,可有机会享用一日这神仙般快活的日子?多少人干尽了杀头的买卖,也赚不来这般好事,不值得你一搏么?有什么好抱怨的,真是烂泥涂不上墙!” 

  “呃……,是!小……小的知道了!”夏浔嗫嚅地道。 

  冯西辉展颜道:“这样才对,你回去吧。张十三已死,以后有什么事,你直接禀报于我,藉着你遇刺的事,我这身份接近你,倒也有了合适的理由。” 

  “是!那……那小的告辞了。” 

  夏浔提着袍裾拾阶而下,在府门外站定了身子,转身又向冯西辉抱拳拱手,朗声道:“大人留步,晚生告退!” 

  “公子慢走。”冯西辉停住脚步,也拱了拱手。 

  早已候在外面的肖管事一见少爷出来,赶紧带着小荻、翠云、刘婆子和大牛等一干下人赶着马车迎上前来。 

  “走,回家!” 夏浔袍襟一撩,车中坐定,把这个家字咬得特别重,环顾马车左右,仆从谨随,唯独少了张十三那个厌物,夏浔心中一阵轻松,现在总算有了一点当家作主的感觉。 

  马车起动,他又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冯西辉仍然站在丹墀之上,见他回头,向他微微一笑。夏浔扭过头来,眸中泛起一抹阴翳。

  杨府门前,一个头戴竹笠的跛足人一瘸一拐地走过。竹笠低低压在眉际,只能看见他的半边脸,颊似刀削,颌下胡茬铁青。 

  跛足人贴着路边,走的非常缓慢,他在路边喘息着停下,手扶竹笠的时候,目光飞快地向街这边扫了一眼。两个捕快正按着腰刀慢悠悠地踱过来,看到外乡人或是孔武有力的男人时,目光便格外警觉,显然因为杨府发生的刺杀案,官府已加强了这条街尤其是杨府附近的巡逻。 

  跛足人微微低头,唇角轻轻一勾,露出一抹阴狠冷削的意味。

  对杨文轩的生与死,他一直感到很困惑,他不相信自己会失手,在云河镇那一刀,他清楚地知道一定会要了杨文轩的命,可是杨府居然没有传出杨文轩的死讯,府中上下一切都很平静。十多天后,杨文轩回来了,居然活蹦乱跳地回来了,莫要说死,就连受过伤的样子都没有。 

  小姐说要沉住气,要查明这个人的真伪,在此之前不可轻举妄动。 

  他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想不通杨文轩死而复生的关键,那他干脆就不去想了:“既然你活了,我再杀你一次便是!”多么简单?不聪明的人想法总是很直接、很简单,而直接、简单的办法,却通常总是最有效的办法。 可他还没有下手,居然有人抢在他前面出手了,这个半路冒出来的家伙没有杀掉杨文轩这个正主儿,却干掉了他的一个贴身伴当,以致打草惊蛇,害得他也没机会出手了,真是个其蠢如猪的同行啊。 

  不过没有关系,总能等到机会的,他一定会亲手杀了杨文轩,这一次,他要把杨文轩的人头提回去,给小姐当面看个清楚,向小姐证明他“二把刀”的清白! 

  不过,在动手之前,他一定要慎之又慎。他不能给小姐惹来半点麻烦,必须得干得干净俐落,不留丝毫后患! 

  两个巡捕似乎注意到了他,开始向他望过来,跛子机警地转过身,踱到路边的熟食店,要了半斤猪头肉,两个猪耳朵,店家把猪头肉和猪耳朵细细地切片切丝,淋上麻油,又使荷叶包了,麻绳一系,跛子提在手中,便一瘸一拐地向远处走去……

  夏浔回到杨府时,杨家门前已是车水马龙,宾客如云。有些是青州士绅或者府学的同窗,得到消息后备了礼物上门探望,脱不开身的就让家人持拜贴来见,邀他赴宴,为他摆酒压惊,还有许多是杨家店铺作坊的大掌柜二掌柜们,一个个担心东家状况,急吼吼地赶来探询究竟。 

  夏浔一见这么多生面孔,登时有点头晕,就连熟面孔一时也认不出了,好在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他不需要一个个去对付,这些朋友每个人也说不上几句话,再加上杨大少爷刚刚遇刺,惊恐之下神色也好、言行也罢,即便有些生疏、有些不自然,也无人以为奇怪。 

  好不容易把客人们都对付走了,夏浔已累得筋疲力尽,到了晚上,肖管事又给他换了住处,四个护院缩小了警卫圈,只照顾他所在的小院子,府中男丁女仆人人备了梆子、铁盆、木棍、钢叉一类或呼救、或搏斗的武器,闹哄哄的又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才安排完毕,让这位大少爷得以休息。 

  天亮了,柔和的光线透过窗子映到房中,夏浔张开眼睛刚要坐起,看见室内有些陌生,不由得一惊,刚要纵身跳起,才想起又换了住处,这才放松了身体,起床梳洗完毕,才开门走出房去。 

  “少爷……”一见夏浔从房中出来,一身整齐,早已候在那里的肖管事立即向他欠身施礼,肖敬堂从来都是这样,并不因为少爷敬他一声“肖叔”,就忘了自己的本份。 

  “肖叔。”夏浔脸上露出了笑容,对这个忠诚、本份的老家人,他的敬意是发自内心的。 

  “少爷,老肖核计了一晚上,咱们府上的护院还是太少,人手有限、本事也有限,实在叫人放心不下。你看咱家是不是再聘几个武师回来?” 

  夏浔道:“成,这事肖叔去办吧。” 

  “是,咱青州地面上,有三家武馆,声势最大的就是彭家武馆,彭家武馆教出来的弟子虽说聘金贵了些,却都是些真把式,我想,宁可多花些钱,少爷的安危重要啊。” 

  夏浔点头道:“好,就去彭家武馆请些人来吧。” 

  肖管事恭谨地道:“那一会儿早餐之后,我就去走一趟,我去唤小荻起来,侍候少爷更衣。” 

  “等一下。”夏浔唤住了他:“肖叔,我离开这些天,有哪些客人送过拜贴请贴,你去拿来,我要看看。还有,亲自登门,未留贴子的,尽量想想,莫要疏漏了哪个,一会儿也都说给我听听。” 

  肖管事讶然道:“少爷这是要……” 

  夏浔微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 

  青州城南云门山,山中有一石罅,深不可测,夏秋之季常有雾气从此蒸腾而出,犹如白云冉冉升空,蔚为奇观,故而云门山山虽不高,却有千仞之势,成为鲁中一座名山。天下名山多有石窟雕佛,少有道家石像,可是云门山上却有这么一处道家石像,雕的是北宋初年道家大圣扶摇子陈抟的一尊卧像。 

  当地人说:“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于是陈抟老祖的头和屁股现在都已变得锃光发亮,仿佛玉做的一般了。冯西辉现在就站在陈抟的卧像前面,长着厚厚老茧的虎口轻轻抚过陈抟老祖已被摸得如玉般润泽的石雕道髻。 

  洞中阴冷昏暗,石像后面的洞窟深处,一个深沉的声音说道:“冯总旗,你来的很准时啊。” 

  冯西辉攸然抬头,隐约可见一个人影正贴着石洞内壁站着,便退后一步,抱拳道:“敢问大人如何称呼。” 

  那人沙哑着嗓子道:“你不必问我名姓,也不必知道我的身份,我奉大人之命而来,今后负责指挥你们的行动。” 

  冯西辉道:“是,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那人沉声道:“不日齐王大寿,京里会派贺使来。这位贺使会带来一个令齐王很不开心的消息,由于朝廷今年的用度紧张,户部本该拨给齐王建王府的款子得拖些时日了。”那人顿了一顿,继续说道,“齐王此人,性浮夸、喜炫耀,他大寿之期,诸王都有贺使来,众目之下,若齐王府因之停建,以齐王性情,必引为大耻,所以他一定会想尽办法,确保王府能继续施工。你可授意杨旭,伺机向齐王献上三计。” 

  “请讲!” 

  洞中人将罗佥事所授三计一一叙述了一遍,又道:“大人仔细研究过齐王的性情为人,这三计,以齐王之骄纵狂妄,又兼好大喜功的性子,只要弄得到钱,他是不会避忌的。” 

  冯西辉道:“下官遵命。” 

  洞中人“嗯”了一声,突然又问:“张十三是怎么死的?” 

  冯西辉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仔细说了一遍,略一犹豫之后,他又把杨旭在云河镇别庄遇刺的事也说了出来,只不过没有说杨旭当场便已身死,只说是刺客误杀了杨旭的侍妾听香。 

  洞中人听罢沉吟片刻道:“我等所谋,全要着落在这个杨文轩身上,此人万万不可有所闪失。” 

  冯西辉心道:“杨文轩……早已闪失的不能再闪失了。”可嘴里小心地答道:“凶手一直只是针对杨文轩一人,应该是杨文轩结下的私仇无疑,不过此人倒底什么来路,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杨文轩的生意店铺不少,又替王府经营着诸多生意,要让他躲在府中不出来,恐怕不成,我已嘱咐他多聘保镖护院,以策安全。” 

  洞中人沉声道:“据你所言……那刺客身手极其高明,普通的护院家丁,能护得了他的安全么?如果他真的被人刺死了,你来承担这个责任吗?”

  冯西辉一呆,微怒道:“大人,非是卑职不想保护他的安全,实在是卑职手中没有可用的人手啊,又有什么办法可想。” 

  那人阴恻恻地道:“冯西辉,你不用向我诉苦,你的日子再苦,苦得过大人么?大人苦苦支撑大局,已是举步维艰,派不出人手帮你了,杨旭此人对我们十分重要,你身在青州多年,难道就想不出一个妥当的法子保证他的安全么?” 

  冯西辉无奈地道:“大人,上面不支派人手,卑职如何卫护他的安全?虽说杨旭是青州有名的士绅,可衙门里也不可能派出三班衙役住到他的府上去,自古以来,从无此例。难道要卑职辞了府衙里的差使,毛遂自荐去杨府做他的伴当?” 

  洞中人冷笑道:“冯总旗,若非你才堪一用,大人怎会把你派到青州来,如今不过遇到这么点事情,你除了抱怨便一计难出?着实令人失望!” 

  冯西辉恼了,反唇相讥道:“难道大人您有什么妙计不成?” 

  洞中人慢吞吞地道:“我这里,倒的确有一个法子。” 

  冯西辉眉头一挑。只听洞中人道:“你手中无人可用,难道不会借势而为么?” 

  冯西辉惑然道:“借势?如何借势,下官能借什么人的势?” 

  洞中人道:“杨旭如今有三重身份,锦衣卫、开封士绅、齐王门客。你手中没有人手可用,不能保障他的安全,何不利用齐王之势达到目的呢?” 

  冯西辉道:“齐王虽倚重于他,却也不至于派出三护卫的兵马来保护他吧?” 

  洞中人道:“杨旭在齐王心中当然没有这个份量,问题是,你知道,我知道,州府衙门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难道不能利用?能借势时借势,不能借势时造势,欺上瞒下、无而生有,以虚为实,由诳而真,本是你们这般人平日里敲诈勒索,假公济私的惯用手段,怎么离开应天府才四年功夫,你便把这些手段忘得干干净了?”

  冯西辉“啊啊”几声,心中霍然领悟,也顾不得这人的讥讽语气,欣然躬身道:“是了,卑职受教,多谢大人指点,卑职知道怎么做了。” 

  洞中人道:“知道就好,你尽快去安排。以后有什么事需要通知我时,可在城南玉皇庙前留下暗记,我自然会找机会与你相见。” 

  “是,卑职告退。” 

  冯西辉兴冲冲地离开陈抟洞,在山中随意转悠着,思索着如何造势借势以达目的,在摩崖石刻下转悠了半晌,才往下山主道行去,堪堪走近,就见山上一群游人下来。 

  那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说说笑笑正往山下行去,看那排场,应该是上山游览的官宦人家,头前两个人,一个穿着大红的僧袍,带戒疤的光头在阳光下锃明哇亮,乃是一个僧人,另一个大袖公服,腰系丝绦,头戴网巾,年约六旬,精神瞿烁,看他气度雍容,举止威严,必是一位官人。 

  冯西辉心道:“那和尚应该是山下大云寺的人了,既然穿着大红袈裟,不是方丈也该是首座了,这样尊贵的身份亲自陪同那客人游山,在我青州也只有知府、同知等寥寥几位大人才够这个资格,这几位大人我都是认得的,那位大袖公服的官人可陌生的很,他是谁?”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