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金蝉欲脱壳
对夏浔来说,接下来的日子非常平静。他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就是开始着手物色黑锅接班人,同时尽可能地转让、售卖自己的产业,而这一切都是对外打着要回江南完婚,对齐王则大表忠心,说是为了给齐王去北平采买毛皮、兽筋等货物。
夏浔已把阳谷之行的经过向齐王详细禀报了,在蒲台县出手救人的时他也没有隐瞒,还顺口提起了打碎腰牌的事。一块牌子齐王自然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只是听说要等到数九寒冬,才能解决皮毛兽筋的来源问题,他不免有些失望。
好在他的圈地运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从这上面弄到了大笔的银钱,暂时不虞支付方面的问题。他没想到采办毛皮兽筋等物的本钱,夏浔会主动为他代垫,感动之下,对于夏浔要回江南完婚的事情,齐王很慷慨地答应下来。这样一来,夏浔要挑选一个人在他不在的时候为齐王打理生意的要求自然也顺利通过了。
应付得齐王满意了,接下来的几天夏浔就开始张罗生熟铁的销路,好在他以前虽未经过商,却也不至于对生意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再有肖敬堂这个理财高手从旁协助,经过几天的忙碌,这件事终于理出了眉目,杨文轩的生意已经上了轨道,手下几个大掌柜都是人精,根本不需要他事必躬亲,有了章程、有了门路,自然有人把他的生意打理的妥妥当当。
随即,夏浔便在与生意场上的朋友一起饮酒时放出了自己要明年春天回乡成亲的消息。肖敬堂辗转从外人口中听说了这个消息,登时惊喜若狂,立即飞也似地赶来见大少爷。一见他便老泪纵横地道:“少爷终于肯回故乡了,少爷肯成家立业,老肖也就放心了。多少年,多少年没有回去了呀……”
在此之前,通过张十三的描述,夏浔感觉到,似乎杨鼎坤、杨旭父子和他们的家族有着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恩怨,他又清楚地记得,他正式顶替杨文轩来到杨府的时候,肖管事曾对他说过,要他尽快解决终身大事,衣锦还乡,迎娶娘子,看起来杨旭与故乡那边的关系非常的复杂。
而这一切的真相,只有眼前这个肖管事才可能知道的比较详细,夏浔既然要去江南,对于杨家的恩恩怨怨就得先有个了解才行,对于他那个到现在还一无所知的未婚妻,他心里也充满了好奇,于是他马上温言解劝道:“肖叔,不要哭了,这是好事啊,你何必伤心呢。”
肖敬堂擦擦眼泪道:“是啊是啊,老肖这是高兴,高兴的。”
夏浔按他坐下,说道:“肖叔,父亲以前和我说起过家乡的事,只是语蔫不详,那时文轩年幼,也记不住许多,如今既然打算回去,文轩想听肖叔仔细说说咱们家的事儿,咱们回了家乡,总要见见族中父老的,到时候,如何相待才能拿捏准了分寸。还有我那未婚妻子,以前也……”
一听夏浔问起,肖敬堂又是辛酸又是激动地道:“是啊,少爷还是小时候听老爷喝醉了酒时,偶尔讲讲故乡的事。少爷从小就懂事儿,知道老爷在故乡受了族人的大委曲,从此绝口不提家乡事,连回乡娶亲也耽搁了,少爷这样做可不该啊,以后该好好对待少夫人才是。” 说到这儿,他叹了口气道,“少爷小小年纪就离开了故乡,这么多年都没和那边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少夫人家里都不知道少爷您是生是死,现在何处呢。还好,老肖记得少爷是六岁离开家乡,五岁时订的亲事,那时候少夫人才刚刚出生,算起来今年正是及笄之年。有婚书在呢,少夫人家里不会这么早就为她另择夫婿的。”
夏浔忍不住问道:“肖叔,我那位未过门的妻子,你了解多少?”
肖敬堂破啼为笑道:“老肖随老爷来青州时,少夫人还是个吃奶的娃娃,老肖哪能了解少夫人的事呀,不过少夫人的娘家,老肖却是知道的。咱们家少夫人,是真真正正的大姓世家闺女。那可是陈郡阳夏谢氏的人呐!”
“陈郡阳夏谢氏!”夏浔忙作大吃一惊状,事实上他对陈郡阳夏谢氏一无所知。
肖敬堂满面崇敬地道:“不错,陈郡阳夏谢氏!乌衣巷中第一家的谢氏,谢安、谢石、谢玄、谢琰、谢灵运、谢道韫……名士辈出的陈郡阳夏谢氏,虽说自隋末以来,谢氏家族已然败落,可是人家的身份那可是传承千年的名门世家,出身高贵,这是有钱也买不来的。”肖管事顿了顿,接着说道,“说起来,还是因为老爷当年经商途中,救下了这位姑娘的父亲,为了报救命之恩,人家才答应了与咱们结亲,要不然以咱家当时的模样,可高攀不起。”
夏浔本以为自己那个便宜娘子大不了是个中等殷实家庭的女儿,想不到居然是名门之后,不禁生起几分好奇。
肖敬堂欢喜地讲述了一番他道听途说的有关谢家的情况,接着讲起自家老爷与杨氏家族的恩怨。一说起杨氏家族,肖管事的情绪马上低落下来。
原来,杨旭的老家在应天府秣陵镇,与江宁镇、金陵镇,合称金陵三镇,地当往来要冲,市面繁荣。杨家是秣陵镇第一大家族,家族以务农为业。杨旭的父亲杨鼎坤在家族中只是个小人物,因为他的父祖辈是杨家老几辈上庶出的一支,所以在家族中地位并不高,再加上祖上分下的田地不多,所以在当地只能算是中下人家。
不过秣陵镇地处交通要冲,常有南来北往的旅客经过,所以杨鼎坤从小就见多识广,他读过书,脑瓜灵活,渐渐不安份于那几亩薄田了,便想弃农经商。
他的举动立即引起了杨氏族长杨嵘的强烈不满,要知道经商是贱业,而杨家是秣陵镇的头一号大家族,是当地的大地主,一直务农读书,读书有成则谋取功名,读书不成就做个体面的乡绅。族长杨嵘掌握着杨家最多的田地,他不缺钱,杨鼎坤如果去经商,无疑是给他脸上抹黑,他更担心其他各房的子弟有样学样,最终让自己这个一族之长失去对家族的控制力。
因此杨嵘坚决反对,利用家族的势力对他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杨鼎坤是个意志很坚定的人,他不顾家族的阻拦,执意做起了生意。这一来在家族中本来就是比较受排挤的他,处境更是难堪。族长不待见的人,族人哪有不去欺负的?
那都是些无法具体罗列的,生活中的种种琐碎小事,就连肖管事也没办法讲的清楚明白,可是它积累起来的欺凌和伤害,对一户人家却是一种无休止的折磨,这种精神上没完没了的折磨,很伤人。
随着杨鼎坤这一房与整个家族关系越来越紧张,族里的小孩子们也开始学着大人欺侮起年幼的杨旭来,杨旭每次出门总是被堂兄弟们打哭了回来,而他的母亲去找妯娌们讲理,也常常被人气得脸色煞白的回来。
再后来,杨鼎坤因为正是创业阶段,需要常常出门在外,乡下人家最喜欢用的也是最恶毒的攻击手段出笼了,镇子里渐渐传起了有关杨家娘子的风言风语。败坏名节,这是最叫人无法容忍,偏偏又无法辩白的事。这个柔弱女子,以一己之力硬捱着整个家族对她施加的凌辱和欺侮,忍受着他们的冷嘲热讽、污言秽语,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下去了,她投了井。
杨鼎坤悲痛欲绝,大哭了一场,埋葬妻子之后,便带着幼子和唯一的忠仆肖敬堂一家人离开了故乡。他变卖了自己刚刚红火起来的店铺,只留下了那幢祖上传下来的宅子。他最后一次给父母双亲的牌位上了香,第一次给自己的夫人上了香,亲手给大门上了锁,发誓总有一天,要以凌驾整个家族所有人之上的权势地位,风风光光地返回故乡……
肖敬堂含着眼泪把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叙说了一遍,夏浔听得激愤不已。他的双眉渐渐剔起,神色郑重地对肖敬堂道:“肖叔,不要伤心了,咱们会回去的,咱们会锦衣还乡,咱们会重修老宅,咱们会叫那些心胸狭隘、鼠目寸光的小人,从此只能仰视着咱们,连说怪话的资格都没有!”
肖敬堂欣然点头:“老肖相信,少爷一定会让老爷和夫人含笑九泉的。”
“还有杨旭!”夏浔在心里又悄悄补充了一句。
窗外,肖荻和彭梓祺静静地蹲在葡萄秧下,两个人本来是对那位杨家未来的少夫人有些好奇才跑来偷听,想不到竟听到这么一段故事。肖获双手托着下巴,一双眼睛亮晶晶的,一眨一眨,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彭梓祺的脸上则带着一种古怪的神气,过了许久,她才向肖荻打个手势,两个人蹑手蹑脚地走开了。
夜深了,今晚是个月圆夜。明月当空,满地清霜,草丛中唧唧虫鸣。
夏浔慢悠悠地踱过葡萄架,在凉亭旁凭栏站住,低头望着乌亮亮的池水,水中有他的倒影,却看不清他的模样。
一道人影慢慢从葡萄架旁闪出来,在他不远处轻轻站定,静静地凝视他半晌,忽然说道:“三月之期……快要到了。”
夏浔没有回头,心中忽也生起些不舍的感觉,他轻轻应了一声“是”,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不肯说,彭梓祺便鼓起勇气说道:“那个行刺你的凶手依然下落不明。”
夏浔赶紧道:“是啊,这人忒狡猾了些,他不出手,想刨出他的根底,实是难如登天。”
彭梓祺犹豫了一下,突然展颜笑道:“既然如此,你何不出重金与我家里商量一下,雇我送你还乡如何?”
夏浔有些意外地道:“你随我还乡?”诧异地扭过头来。
彭梓祺有些不自在起来,她并不冀望自己的夫君是个盖世英雄,但也绝不可以是杨文轩这种有着严重道德瑕疵的人,她明知道自己不可能与眼前这个男人有什么结果,可她就是忍不住,她不服气,她想知道那个什么什么谢家的姑娘,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可是夏浔一问,她又心慌起来,脸上有一丝窘态、一丝狼狈,幸好有夜色帮她掩饰,她故作轻松地道:“是啊,好歹保护了你三个月,我可不希望你最终还是被人杀掉。另外嘛,我从来没有去过金陵,六朝繁华地,我很想去见识见识。”
“她是个姑娘家,其实她早已经知道我知道了她的身份,她为什么愿意……”月白风清,夏浔凝视着月光下这个玉一般的人儿,眸中渐渐露出一丝了然与感动。彭梓祺被他看得吃不清了,她一刀在手,本来是什么都不怕的,现在对着杨家大少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却有一种招架不住的感觉,她忽然“哈”了一声,佯作轻松地道:“我说笑的,你还当真了不成?天色不早,睡了睡了。”
彭梓祺说着,左一闪右一闪,已经飞快地消失在夏浔的视线之内。夏浔看着她消失处摇曳的花枝,喃喃地道:“女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啊……”
第二天,夏浔与肖敬堂又进行了一番长谈,知道了杨旭父子与家族的恩怨之后,夏浔更加胸有成竹了,他开始把自己的打算对肖管事合盘托出:“肖叔,我这几年在青州,生意做的红红火火,一方面是肖叔你经营有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咱们傍上了齐王这棵大树。
“可是傍上这样的强权人物,有利,也有弊,齐王爷为了筹措资金建造王府,现在开始铤而走险了,人家是王爷,真出了事谁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到那时十有八九咱们就成了替罪羊。咱们现在家大业大,犯不着冒这个险。再说,我打算成亲之后留在老家,咱们家的老宅子,不能永远荒弃在那儿。
“我们要回去,齐王那里怎么办?想攀上这棵大树不容易,想离开它,一样不容易。我已经对齐王爷说过,去北平,来回得几个月时间,回老家成亲,又得几个月,得到王爷允许,可以找一个人来帮我打理他的生意。我想趁这个机会,把咱们的主要产业和资金,全部移回江南,慢慢与齐王拉开距离。”
肖敬堂是个踏踏实实的本份商人,当初杨文轩急功近利走齐王路子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妥,曾经劝谏过杨旭,现在一听夏浔这么说,肖敬堂不禁喜出望外:“难怪人家说,男人要成了亲才像个男人,看看我家少爷,这才刚刚打算成亲,做事想法就比以前扎实稳重的多了。”
肖敬堂连声赞许,主仆二人筹划一番,便开始动作起来,杨家的一些往来帐目开始进行清理,一些不亏不赚的产业开始公开盘售。
林杨当铺的林北夏林大掌柜很开心,因为那个杨文轩竟然善心大发,愿意让他赎买回现在由杨文轩占有的股份,退出林杨当铺的经营。林掌柜的兴奋之下喝了半坛子美酒,跑到祖宗祠堂又哭又笑地跪了半宿,第二天就兴高采烈地张罗起钱财来。
原属于杨文轩名下的产业里面最为赚钱的几家店铺,可不能用普通的手法出售了,杨文轩再忠心,也没道理把自己的产业全都卖掉,来为齐王凑齐往北平交易的钱款,再说那笔款子虽然巨大,也不至于让杨文轩倾家荡产。如果这般大张旗鼓,必然引人怀疑,可是用什么妥当的办法,才能把这几块烫手山芋送出去,两个人计议许久,也没有想出办法。
这天下午,夏浔正坐在书房里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把自己的主要产业用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与他人,忽然有人来报,从卸石棚寨运来了大批的石料,请东家与王府交接,夏浔只得暂且抛下心事,带着彭梓祺和小荻赶往新齐王府。办完了材料交接的正事,夏浔索性带着彭梓祺与小荻,在附近游逛起来。
如今王府已经初具雏形,王府门前甬道上的两座四柱三门牌楼式的石坊,也就是百姓们俗称的“午朝门”用料就来自杨家的卸石棚寨石料厂,那些雕刻好的石柱、石台、石坊刚一运到,就被工正所的人指挥着力工们搭建起来。
这两座石坊各由二十八块巨石组建而成,底座呈须弥状,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刻兽足状案底纹和仰莲纹,中层刻牡丹、荷花图案,上层刻饰花纹为狮子、麒麟、缠枝牡丹、莲花,拐角处刻有钻狮图案。底座上的石柱高有两丈,透雕蟠龙,柱顶横匾是浮雕二龙戏珠图案。
横匾上“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孝友宽仁”、“大雅不群”一类的吉祥话儿,据说是特意去陕西汉中府请了府学教授方孝孺给题的字儿,拿回来之后拓刻到石匾上去的。一道石坊都如此讲究,整个王府各处建筑的工程是如何浩大便可想而知了。
夏浔站在“午朝门”外,看着那气势恢宏、精美大方的石坊搭建起来的时候,恰有青州府小吏李拱、曾名深也站在那里看热闹,李拱气愤地道:“齐王府建造不到二十年,这就耗费民脂民膏重新起造了,我大明立国不久,有多少家底可以供得皇子们如此挥霍?”
曾名深叹道:“仅是如此那也罢了,王爷还巧立名目,收敛民财,弄得民怨沸腾,可惜你我人微言轻,不能上达天听,那些有资格上书朝廷的官儿们又个个只知明哲保身,否则,一定要参他一本!”
李拱冷哼道:“怎么参?若不是皇上恩准,齐王敢重造王府么?”
曾见深苦笑道:“说的也是,皇上勤俭节约,一向没有奢侈之举,以天子之尊,皇上一日三餐不过就是米饭一碗,小菜两样,外加大蒜一头,从无山珍海味,只是对皇子们……怎么就这般宠溺呢。”
两个小吏叹息不已,夏浔在一旁听着有些心虚,虽说他不献计的话,齐王还指不定干出些什么荒唐离谱的事来,这次利用圈迁勒索的也都是富人,对地方普通百姓并没有影响,可是听到两个官儿当面议论,他还是有种始作俑者的负罪感。
这一来他也没心情继续看下去了,忙向彭梓祺和小荻打声招呼,离开了王府工地。出了前门右拐,不远处临街就是一溜儿的彩棚摊子,卖小吃的、卖衣服的、卖各种首饰头面的应有尽有。
“咦?好漂亮!”刚刚走到一处摊位前,小荻两眼一亮,突然扑了过去。这个摊位卖的都是女儿家的头面饰物,小本经营自然谈不上什么名贵的质料,因此便在花式颜色上巧用心思,那些首饰头面看着都非常鲜艳。
小荻相中的是一枚栉,也就是梳篦,篦子是不管男女都要使用的洁发工具,但是对女子来说,它还有另一个功用,那就是可以做为头发的饰物,因此女性使用的篦子花样翻新,式样奇多。
小荻看到的这枚梳篦,制作成了蝴蝶状,十分的精妙,一眼望去栩栩如生,梳篦上边依着蝴蝶的模样绘制了花纹色彩,而蝴蝶展开的两翼就是用来梳理头发的,巧思妙手,令人拍手叫绝。可是小荻刚刚伸出手去,恰好也有润白如玉琢、纤秀若兰花的柔荑伸过来,两只手同时摸到了那枚梳篦。
两位姑娘各执蝴蝶梳子的一边翅膀,互相打量对方,小荻一身丫环装束,头梳三丫髻,眉眼之间还带着几分少女的稚气。而那个女子大约比她大着两岁,头戴一顶角冠,穿一袭淡绿色的裳子,外边又套一件薄薄的赤褐色褙子,手执一纨团扇。
虽说只大着两岁,可这位姑娘粉面桃腮,已具十分的妩媚风情,如果说小荻还是一只青涩未熟的果子,这位姑娘就是一枚刚刚散发出成熟香味儿的蜜桃儿了。
看清了对方的模样和打扮,两个女孩眼中同时闪过一抹鄙夷,手上开始较力。
“喂,是我先看到的。”较力一番未分胜负,小荻忍不住说道。
那位姑娘轻笑道:“好霸道的女子,你先看到,就是你的?”
卖首饰头面的老板忙打圆场道:“两位姑娘,何必争执呢,小老儿这里还有很多种款式,两位姑娘可以挑选一下,样子都很漂亮啊。”
小荻绷着俏脸,很认真地道:“我就要这一只!”
那位姑娘莞尔一笑,笑得绵里藏针:“不巧的很,我也是!”
两只手再度同时使力,攥紧了那只“蝴蝶”的翅膀,两双眼神狠狠地碰撞在一起,登时迸起了一串火花。
夏浔有些好笑,至于么,不过是一柄梳子。
夏浔虽然到了这个时代已一年有余,但是有很多东西仍然不是他已了解的,比如这位姑娘的装扮,他只是觉得这个女孩儿容颜妩媚,衣着却稍显朴素,却不知道这种装扮实是一种制服,是青楼中人外出时必须穿的衣服。
按照大明律,伶人出门须戴绿头巾,腰系红褡膊,不容许在街正中行走,只能走在道路两旁。青楼女子出门时不许戴金银首饰,只能带一顶皂角冠,身上必须穿赤褐色的褙子,以此与常人区别,因为这个有些羞辱性的规定,所以青楼中的女子很少出门,这一来却也使得夏浔这个半吊子大少爷根本没从这位姑娘的穿着上看出她的身份。
夏浔不以为然地摇头劝道:“小荻,不过是一柄梳篦而已,莫要与人意气相争,你另选一只吧,多选几个也无妨,我买给你,你瞧,这只琵琶状的就不错。”
小荻很不喜欢眼前这个女人,没有什么理由,只是一种本能的感觉,她不想向眼前这个女人让步,执拗地道:“我不!我就喜欢这一只,就要这一只!”
彭梓祺也是女人,女人可是帮亲不帮理的,她想也不想,立即走到两人中间,伸出两指一拈,那女子和小荻都觉手腕一震,手指拿捏不住,蝴蝶梳子便到了彭梓祺的手中。
彭梓祺微笑道:“青丝缨络结齐眉,可可年华十五时,窥面已知侬未嫁,鬓边犹见发双垂。我看这蝴蝶梳子鲜艳活泼,正适合小荻,喏,拿去吧。”
小荻欢喜地的接过梳子,向彭梓祺甜甜笑道:“谢谢彭家哥哥。”然后向那女子示威地一皱鼻子。
那女子冷哼一声,顿时有些愠意,但她瞟了夏浔一眼,看清了他的英俊模样,双眼一亮,愠怒的神色顿时散去,那双杏眼含烟笼雾地再仔细饧了一饧,在他腰间那枚极其昂贵的上等好玉上定了一定,神情便变得更加温柔了:“这位公子,你怎么说?”
夏浔摊手苦笑道:“抱歉的很,自家的丫头在下管得,可这位朋友,我可管不得,不过是一件小玩意儿,姑娘就不要与她计较了,不如姑娘另选一把,权做在下送与姑娘的赔礼。”
那女子眼波欲流地挪揄道:“公子好大方呢,使这几文钱的东西,便想打发了人家。好吧,奴家也不想占公子的便宜,既然如此,就请公子帮人家选上一个中意的梳子好了。”
她一边说着,便轻移莲步,款款走向夏浔,小荻脚下一闪,立即插到了二人中间,双手插腰,努力挺起娇小的胸脯儿,凶巴巴地道:“离我家少爷远一点。”
那女子吃吃笑道:“哟,大老远的,我怎么闻到一股酸味儿啊,小姑娘几岁啦?胸脯儿像块搓衣板似的,挺个什么劲儿?”
小荻被她这番话羞得小脸通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险些掉落下来,彭梓祺把她拉到身边,沉着脸说道:“与这种人争吵,没得折了咱们的身份,走!”
夏浔看那女子烟视媚行,说话又是这般泼辣,也觉出不似良家女子,便拱拱手,转身欲走,那女子却不依不饶地道:“公子刚说要送人一把梳子,这么快就忘了么?”
夏浔无奈,只好停下脚步,往摊上一瞅,随意拿起一把梳子递过去道:“这支如何?”
夏浔随手拿起的这把梳子,是牛角制的“麻姑献寿”梳子。这柄梳子是将牛角雕刻成麻姑献寿的图案,麻姑一手执仙杖,杖端系着宝葫芦,另一手执玉盘,衣服的花纹工细匀整,素雅华丽,梳齿利用裙裾部分镂刻出来,比那枚蝴蝶梳少了几分活泼,却多了几分优雅,虽是随意拿起,却很适合那女子的年龄和形貌体态。
那女子并不介意他有些敷衍的态度,向他福了一礼,笑靥如花地道:“多谢公子赐梳,奴家姓紫,紫衣藤,未敢请教公子高姓大名。”
“姓紫?这姓氏倒是少见啊。”夏浔心里想着,随口答道,“在下杨旭,紫姑娘,杨某尚有要事在身,告辞了。”
一听夏浔自报姓名,那女子惊讶地道:“啊!杨旭,公子可是杨文轩杨公子?”
夏浔奇道:“你认识我?”
紫衣藤欣然道:“奴家虽不识得公子,却是久仰大名,想不到竟是杨公子当面,奴家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公子恕罪。承蒙杨公子惠赐,小女子一定……”
她还没有说完,就听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道:“哟,这不是杨文轩杨公子吗?”
声音是从紫姑娘背后传来的,夏浔抬头一看,就见两个公子哥儿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地走过来。这两个人一色的交领右衽云纹公子袍,脚下着靴,手持一柄满庭荷花白玉扇,头挽道髻,横插玉簪。
看年纪,说话的那位约在二十五六,长脸,淡眉,右颊上有个暗疮。另一个比他似乎还年长着几岁,长相比他差了许多,国字脸,八字胡,浓重的眉毛,狭长的眼睛,嘴叉子挺大,虽说一身书生装扮,脸蛋子上却有几条横肉,看起来有些粗鄙,偏偏神情中却带着十分明显的矜持和据傲。
“紫姑娘!”说话的这人收了扇子,向紫衣藤拱拱手:“劳姑娘久等了,这位就是我表兄。”
他那表兄矜持地点点头,傲然道:“鄙姓曹,曹玉廣。”
长脸书生又向他讨好地道:“表兄,这位就是‘镜花水榭’的紫衣藤紫姑娘。”
那人方才看清紫衣藤的模样,已然两眼发亮,这时微微一笑,点头道:“不错,果然不错,搁在济南府,这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红姑娘了。”
“哈哈,表弟没有说错吧,表兄喜欢就好。”说到这儿,那长脸书生不屑地瞪了夏浔一眼,阴阳怪气地道,“杨公子消息很灵通嘛,原来你也听说紫衣姑娘近日挂牌梳栊的事了,怎么着?这就开始私相接触,想要来个近水楼台,捷足先登?不好意思,我表兄也很喜欢紫姑娘,杨公子此番怕是要失望而归了。”
夏浔自他出现,就在眯着眼看他,隐约觉得此人似曾相识,立即警觉到这人必是张十三曾给自己绘过画像的人物,可他做杨文轩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当初那段记忆已经有些弱化,这时才隐约想起眼前这人的身份,不禁恍然道:“你是江之卿?”
“这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你现在才认出江某么?”江之卿只道他是故示轻蔑,有些羞愤地道,“上一次在潇湘馆,依依姑娘挂牌梳栊,本公子因是临时应酬被朋友拉去,所以钱没有带够,才被你杨文轩拔了头筹。这一回可不能如你的意了,我表哥看上了紫衣姑娘,你还是趁早走人吧。”
夏浔听他说挂牌梳拢,就已晓得眼前这位紫姑娘的身份了,所谓挂牌梳栊,就是青楼里的清倌人长大成人,正式挂牌接客的仪式。因为是第一次,寻欢客们趋之若鹜,各自竞价,胜者就能成为这个女孩儿的第一位入幕之宾。
夏浔曾听张十三说过杨文轩在潇湘馆与绸缎庄员外江之卿争夺依依姑娘的梳栊权,各自挥金斗富,最后杨文轩胜出,还大大地奚落了江之卿一番,两人从此结下仇冤,这人也因此曾被夏浔列为刺客怀疑人之一,想不到时至今日,二人才头一次相见。
夏浔明白了事由,便想抽身离开,可他还没说话,那位曹公子把折肩一收,向前一点,已经指到了他的鼻子尖上:“这个女人,我要了,你走吧。你要是也看上了她,嘿嘿!等本公子玩腻了,你再来喝本公子的涮锅水也不迟。”
紫姑娘的俏脸顿时一红,虽然她是青楼中长大的姑娘,本没什么羞耻可言,但是被眼前的男人当成货物一般争来夺去,说得又是这般不堪,叫人情何以堪呐,可这羞辱她只能藏在心里。
夏浔皱了皱眉,说道:“曹公子,在下并不想……”
曹玉廣很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淡淡地道:“我不想知道你想什么,你只要知道,论财,我比你多;论势,我比你大。和我抢女人,你会死得很难看!识相点,赶快滚!”
夏浔本来就要走,听他这话却不禁暗生怒气,他站住脚步,冷冷地看向曹玉廣,紫衣藤一旁冷眼旁观,见此情景忽然心头一动,眼前这个对她来说满是羞辱的场面,似乎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呢。
“杨公子……”紫姑娘背对着江之卿两个人,唤了夏浔一声,她没有再说别的话,可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已经把她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她的眼睛里面满是哀求、依恋、委曲、倾慕,这目光足以激起一个男人的豪气,足以激起一个男人的护花之心。
这一刻,紫姑娘简直就是一个最出色的演员,用最生动的肢体语言,演绎出了一个身不由己、被人所逼,需要人去怜惜、去爱护的无助女子的角色。夏浔看电影很少感动,他对表演并不感冒,紫姑娘出色的表演没有打动他,倒是曹玉廣两眼望天,下巴扬起的样子,似乎让他很有兴趣。
他端详着曹玉廣两只鼻孔里蜷曲的鼻毛,忽然不想走了。
曹玉廣睁开那对狭长的眼睛,喝道:“还不走?”
夏浔笑笑,很愉快地道:“曹公子也喜欢紫姑娘?啊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本来远来是客,兄弟本该礼让曹公子才是,不过很不好意思,在下对紫姑娘也是一见钟情。就算你是强龙,压得住我这条地头蛇么?所以……该走的是你!”
夏浔一语方罢,旁边立即“咻咻”地射来两道杀人的目光,尽管那两位姑娘似乎根本没资格管他的事。
曹玉廣好像听到了最荒唐不经的笑话,指着夏浔捧腹大笑起来:“哈哈,之卿,你听到了么,他想跟我争!他叫我走,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江之卿陪着笑了两声,曹玉廣突然笑脸一收,冷声道:“狂妄!不知天高地厚,想跟我曹某人抢女人?小心你输得家都找不着!”
一丝诡谲迅速掠过夏浔的眼底,他微笑着,很亲切地道:“既然曹公子如此自信,咱们打一个赌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