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春天。茫茫大海,驶向日本的轮船上,又一次出现了蒋介石的身影。
不过,与两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是形单影只,而是有40名同学相互陪伴;也不再是莽莽撞撞前去冒险,而是有了官派留学生的身份。
全靠自己的努力,寡母不需要再为他东渡的盘缠东挪西借,也再不需要为他到异国他乡后何处落脚而担忧。想到这里,蒋介石感到了一丝欣慰。
海风拂面,鸥群翔集。大海的辽阔,让人时而心胸大开,情绪高涨;时而陷入沉思,突然意识到人的渺小。
这天,在甲板上,一个身材高挑的年青人,以充满敬意的眼光看着蒋介石,表示出想和他结识的强烈愿望。
“我叫张群,字岳军,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一直想攀谈的年青人有些拘束地说,“早闻介石兄的大名,仰慕不已!”
于是,两个人在甲板上交谈起来,颇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岳军,此番到日本后,步、骑、炮、工、辎五科,你准备修那科?”欣喜之余,蒋介石已经开始策划未来了,他问几天来与自己近乎形影不离的张群。
“我想修步兵。”张群回答。
“最好还是要修炮兵科。”蒋介石异常坚定地说,“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我中华的威胁,主要在于坚船利炮上,尤其是单纯从军事方面考量,列强的炮火,最为国人所惊惧。我辈学习军事,就是为了救亡图存,先就要学到利炮的本事。”
“那,我也修炮科!”张群说,“这样,我就可以与介石兄朝夕相处了!”
不知不觉间,轮船驶抵神户,上岸后,一行人又转乘火车,到达目的地――东京牛込区河田町。
与两年前四处碰壁形成了鲜明对照,此次到东京,可以说是异常顺利。不仅当即就进入了上次可望不可入的振武学校,而且如愿以偿,被编入了炮兵班。
唯一遗憾的是,令蒋介石朝思暮想的英士兄长,已经离开日本回国秘密策划革命去了。
好在,进入军校,也是英士兄长的愿望,既然已经在日本的军校安顿下来,不再像上次那样颠沛流离的落魄,也可以说,进入日本的军校,就是向着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既定目标,踏踏实实行进了,集中精力努力学本事也就是了。
人生的前景,逐渐变得明朗。
振武学堂作为初级军校,是正式军官教育的预备学校。修业期满后,获士官候补生的资格,然后到日本军队实习,合格后作为正式的士官生,升入士官学校修业期满,再到日本的军队实习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后,即可取得少尉军官的资格。
小小的少尉军衔似乎很不起眼,但是,一旦在日本军校取得少尉资格,回国后的前程可谓一片光明。
这个时候的中国,当局正在实行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打破八旗军制,仿照德、日等国的军制,编练新军。而编练新军,就需要大批受过新式教育的军官。所以,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对喝过洋墨水而又学军事的留学生,格外看重,作为封疆大吏的督抚们,对这些人尤其垂青。他们甫一回国,就会给予相当高的职务,往往以校官为起点,而且晋升很快,短时期内就可以做到标统、协统乃至统制,按照列强的军制,就相当于旅长、师长、军长的角色。
在纷繁的乱世,有了自己能够指挥的军队,自可有一番作为!
如此看来,一个出身底层的年青人,能够进入日本的军校,如果不出意外,就预示着人生的前景,可以一扫暗淡,柳暗花明了。
蒋介石不想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