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二章 冒再大风险也要干出点名堂

时间:2013-03-21 13: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出身底层的青年,要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就先要做出点名堂来。参加敢死队,充当刺客,数次从死亡线上侥幸脱险。士为知己者死,为朋友两肋插刀,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过,跟着这样的朋友,出生入死的同时,也在风月场上如鱼得水,这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得不苦苦挣扎……

  1、在姑娘的床上酝酿大事   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是旧历的辛亥年。

  这年夏天,还看不出有大事发生的迹象。

  要说,在春夏之交,已经发生了两件震惊中外的大事。

  这一年的4月27日,孙中山直接策划,黄兴亲自上阵指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这是同盟会发动的第十次武装起义。但是仍以失败而告终。殉难的优秀党人达72名之多。

  5月8日,清廷发布《新订内阁官制》,宣布接受立宪派的请求,设立责任内阁。旋即发布责任内阁名单,共13人,满族即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举国为之哗然。

  只不过,与半年后即将发生的大事相比,这两件大事,就相形见绌了。

  但是,夏季里,还没有人知道,会不会发生更大的事。

  局势扑朔迷离,瞬息万变,已经结束了振武学校在校学习的全部学业,即将分发部队实习的蒋介石,利用暑假,匆匆赶回国内。

  此次归国,蒋介石一如既往,一下船,就去拜见英士兄长。

  此次的会面地点,安排在一个特殊的地方——法租界五马路群玉坊的一家堂子。

  这爿堂子只有一个叫筱翠云的“先生”,有两个娘姨服侍她,其中一个负责管理“先生”的衣物首饰,为“先生”梳头,并做招待客人等轻巧活,称“细作娘姨”。

  陈其美非常忙碌,送走了一批客人,才与蒋介石会面。

  两个人躺在“先生”屋里的床上,舒展身子,蒋介石感到很是惬意。

  “先生”暂时避开了,一位娘姨在忙着倒茶、拿瓜子。

  说是娘姨,俗称老妈子、小大姐,其实未必“老”,给他们两个人倒茶送瓜子的,就是一个和蒋介石年纪相仿的娘姨。

  这位娘姨第一次见到蒋介石,两眼不住地在他脸上看来看去,似在传递着某种情意。

  递茶的动作也格外轻柔,周到。

  蒋介石见这个女人生得明眸皓齿,面目娟美,皮肤白皙,修长适度,体态丰腴,不禁怦然心动。

  “你叫什么名字?”蒋介石忍不住问。

  “姓姚,名阿巧。”娘姨细声回答,露出甜甜的笑意。

  蒋介石记在了心里,他还要继续问什么,英士兄长说话了:“怡琴,你先出去,有事会叫你们,不叫,你们谁也不许进来。”

  “英士兄叫她怡琴,可他对自己说她的名字叫阿巧;或许,阿巧是她的真名,怡琴是她的花名吧?在风月场上,对客人说出自己的真名,何意呢?”望着阿巧关门而去,蒋介石思忖着阿巧对他的言谈举止中包含的意味,有些怅然若失。

  直到英士兄长很严肃地说出“现在的局势很复杂也很关键”这句话,蒋介石才回过神来。他没有想到,躺在姑娘床上的英士兄长,谈的,竟是有关革命的话题。

  从英士兄长的谈话里,蒋介石了解到了局势的严峻。

  春夏之交的广州起义失败,对同盟会是一个沉重打击。因为,这次起义,是经过精心策划、全力以赴、志在必得的。

  也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行动。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