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二章(6)大都督成了大哥,小大姐成了侧室

时间:2013-03-21 11:12   来源:中国台湾网

  旧历辛亥年十月底的一天,沪军都督陈其美、沪军都督府参谋部长兼第二师师长黄郛、沪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蒋介石,都脱去了军服,身着长袍,头戴礼貌,脸上挂着笑容,也略带几分肃穆。

  “我与二位贤弟,”陈其美说,“都是浙江同乡,也都在日本学过军事,义气相投;经过光复上海和杭州之役,彼此已然加深了解。所谓知己难觅,相逢恨晚,为兄提议,我们三人互换兰谱,结为异姓兄弟!” 

  三个人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兰谱,一一交换。

  兰谱上,写着各自家族的系谱。按照习俗,他们的年龄,用的都是虚岁。

  陈其美,字英士,浙江吴兴人,35岁;黄郛,字膺白,浙江上虞人,32岁;蒋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25岁 。

  三个人一起跪在地上,齐声盟誓:“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接着,黄郛、蒋介石忙跪身在地,叩头道:“大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两人起身后,蒋介石又对着二哥黄郛跪拜。

  礼毕,三人把酒庆贺。

  “对了,英士兄,大哥,”临分手的时候,黄郛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稿,“那个叫徐震的人给大哥写的那封信,弟已遵示拟了回复,明日即以大哥的名义,在于右任的《民立报》上公开发表,请大哥过目。”

  陈其美一笑,说:“我还有急事,就不看了。”

  待送走陈其美,蒋介石悄声问黄郛:“二哥,怎么回事?”

  黄郛低声说:“有个叫徐震的人,给大哥写了封信,劝大哥不要‘冶游’、‘狎邪’,充当‘杨梅都督’大哥让我以他的名义发表公开信。”说着,把自己拟好的文稿递给蒋介石看。

  蒋介石一看,只见上写着:“昔日为秘密结社之故,偶借花间为私议之场,边幅不修,无须自讳。然自军兴以来,大小之事,日数十起,以至积劳成病、分身无术,再无冶游之事。”

  蒋介石说:“最近,外界对大哥多有讥评,诸如接连纳了4个小妾云云。对大哥声名有污。是不是陶成章那帮人搞的?” 

  “陶成章对大哥当都督本来就大不满,难免时有讥评。”黄郛回答说,“不过现在不同于专制时代了,党禁、报禁都放开了,对当权的人,各种各样的批评,就在所难免了。一些人看到报章的新闻,也就跟着街谈巷议起来。”说着,又拿出一封信,给蒋介石看。

  蒋介石一看,是一个叫龙浩池的商人写给陈其美的。说是当时的街谈巷议中,大家都在说陈其美每天都在清和坊等处逗留,而且连续迎娶了4名小妾。无论陈其美所花费的是公众捐助,还是自己家的银钱,都不应该这样做。

  信的结尾写道:“吾辈商人节食节衣,勉助饷银已不在少数,何阁下竟不稍节花酒费以助饷乎?”

  黄郛说:“大哥都看到了,嘱我在报纸上代为答复。”

  蒋介石又问:“小弟还听说,王金发担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后,花巨款款在上海租界区为名妓花小宝购置一座叫做逸庐的豪宅,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黄郛满脸忧虑,说:“说起来,那些有志气有血性的朋友,不知有多少,平常谈起话来,多是壮志凌云,激昂慷慨,但是一转身,到了风月场,你叫四个姑娘,我叫八个姑娘。要这样,才能显得感情特别好。造成了风气,大家见惯,不以为怪了。偶尔一见者,席间到处莺歌燕语,婉转娇啼,简直把持不住,也就随波逐流了。”

  蒋介石说:“听朋友议论说,回想从前革命的时候,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如今补偿辛苦革命的代价,算不得什么。”

  “不能这样看!”黄郛说,“这方面,我倒是佩服陶成章。他自称对上赌馆、逛妓院等勾当深恶痛绝,为此,陶成章不少给英士兄难堪。对,还有一个人,汪精卫,也是个例外。” 

  因为黄郛和汪精卫几乎同时在东京留学,同是同盟会员,汪精卫谋刺摄政王未遂被捕后关押在北京,而黄郛是在武昌首义后辞去在清廷的官职从北京来到上海的,对汪精卫的情况相当了解,就便顺便把他在情场上的事,说给蒋介石听。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