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军第五团团长蒋介石,在沪军都督府上下和整个沪军部队,小有名气。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蒋团长是一个表情坚毅冷酷、内心狂热的年轻军官,他走路时,经常迈开大步,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仿佛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在胸腔里燃烧。
这天,蒋介石拿起《民立报》,一眼就看到署名马君武的一篇文章——《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
看来,孙先生就要到上海了。
蒋介石很想见到孙先生。
虽然,革命党内部对孙先生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但是,孙先生在青年中,享有崇高威望。他的传奇经历,令多少热血青年为之倾倒!在即将创立的共和国家里,孙先生必然成为领袖人物。能够追随孙先生左右,自然会有大作为。
但是,围绕在孙先生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核心的领袖层,像黄兴、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朱执信,都是大名鼎鼎,就连蒋介石的英士大哥,也只能算是二流的领袖人物,只是他坚持在国内特别是在上海重整旗鼓,推动“革命三策”的施行,才在党人中有了不同凡响的地位,受到了孙先生的重视。
自己呢,至多算一个革命干将而已,离孙先生、离领袖层,还十分遥远!
如此看来,即使见到孙先生,孙先生能够记得自己是谁吗?
一定要干出些名堂来,让孙先生刮目相看,这样,见孙先生才有实际意义。
那么,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如何才能做出令孙先生这样的领袖人物刮目相看的名堂呢?
蒋介石理不出头绪来。
他把《民立报》上《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一文,看了又看,想从中找到些头绪。
因为,文章除了盛赞孙先生 “热忱、忍耐、博学、远谋、至诚、勇敢及爱国心”外,有些词句,很是刺眼。
“今见反对孙君之人,大肆旗鼓,煽惑军队,此事与革命前途关系至大。”
“孙君之真价值如此。日人宫崎至谓其为亚洲第一人杰。而尚有狭小嫌宿怨以肆诬谤者,其人必脑筋有异状,可入疯人院。 ”
显然,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是有所指的。
蒋介石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
不过,还是要看看英士大哥是什么意思,不能冒然行动。
陈其美非常繁忙。迎接孙先生到上海,南北和谈代表在上海谈判,都是关乎到共和国家开国创制的大事,陈其美作为上海的军政首脑,不仅参与期间,还要负责安保,忙得不亦乐乎。
难得见到陈其美,但是,那个念头却在蒋介石的脑海里萦绕着。
他在等待时机,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
就在蒋介石看到《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第五天,也就是辛亥年11月初六日,上海十六铺金利源码头,军警满布,记者云集。在沪的机关团体、各国领事,无不派干员,早早赶来。轮船、舰艇,挂满了五彩缤纷的旗帜,雄壮的军乐,激动人心。
在礼炮齐鸣、汽笛长啸声中,身穿黑色西装、头戴礼帽的孙中山,在胡汉民的陪同下,登上了16年未曾涉足的祖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