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三章(4)妻妾相伴的悠闲中,竟做了一次“绑匪”

时间:2013-03-21 10:36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上海没有办法立足了,蒋介石只得回家乡暂住。

  一直为自己担惊受怕的寡母,对一大家人难得团聚的日子,感到高兴。

  现在,有了儿子经国,发妻毛福梅不再孤寂;侧室姚冶诚也已在去年被他送回老家。

  自正式补办纳妾酒席后,姚冶诚的前夫姚天生就恢复沈姓,仍名天生。作为补偿,蒋介石付给他一笔巨款,沈天生也就重讨了一房媳妇。此人再婚后不久,夫妻即告反目,新妇离家出走,沈天生沉湎于鸦片之毒不得解,很快死去。姚冶诚过去的包袱,也就不期然彻底甩掉了。

  跟了蒋介石以后,由于蒋介石奔波于各地,踪迹不定,姚冶诚也无怨言,还把平时省下的积蓄资助他。因此,蒋介石对她的善解人意很是满意。

  蒋介石不忍心总是撇下姚冶诚一个人在上海担惊受怕,便将她送回老家与毛福梅一同住在丰镐房。

  毛福梅宽容大度,姚冶诚乖巧伶俐,对婆婆十分孝顺,对毛福梅也极尊重,一家人相处颇是融洽。

  现在,家里的男主人终于回来了,大家都很高兴。

  虽然大总统的通缉令并未撤销,但是已时过境迁,在家乡深居简出的蒋介石,妻妾相伴中,得以在悠然闲静中,埋头读书。

  自17岁师从顾清廉先生时候起,蒋介石就开始研究王明阳‘知行合一’的哲学,所以,王阳明的书,他最爱读,还有曾国藩、胡林翼的书,也是他所喜欢的。

  “《传习录》与《大学问》这两个小册子,我是读了再读,研究了再研究,真是百读不倦,心日向神施,不知其乐之所止。”蒋介石对朋友说。

  自己读书,妻妾相伴,倒是悠然自得。但是,蒋介石也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发妻毛福梅和侧室姚冶诚,几乎都不识字。

  当年与毛福梅结婚后,蒋介石在凤麓学堂求学时,正好奉化县城开办了一个“新作”女学堂,凡7至35岁的女性交1元学费均可入学。蒋介石就带毛福梅到新作女子学堂读书,寄宿在小她12岁的同窗陈志坚家里。可是,仅仅几个月时间,毛福梅因为自己年龄较大,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受窘,怕难为情而辍学回家。

  毛福梅多少还认得几个字,而姚冶诚更因为家境贫寒,早早进入风月场,根本就不识字。

  蒋介石便和妻妾商量,为她们聘请家庭教师。恰好听说毛福梅的老同学陈志坚从湖州保婴师范学院毕业,于是便写信,请她在春节后到溪口来做蒋家的家庭教师。

  安排家事的同时,蒋介石并非忘记了“国事”。在悠然闲静中,修身养性之余,蒋介石也时刻保持着与陈其美的联络。他知道的情况是,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中华革命党的军事行动,一次也没有付诸实行过。就连党内地位仅次于总理的陈其美亲自回上海主持策动长江下游军事,也毫无起色。

  不仅军事进展束手无策,而且经费异常困难。

  按照陈其美的想法,军事行动暂时没有条件发动,先想方设法筹措经费,再伺机在上海举事,所以,大半年内,就一直没有召蒋介石前去上海。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