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四节、【行】童年的出行

时间:2011-01-12 10:58   来源:中国台湾网

  第二章、80后的童年回忆

  第四节、【行】童年的出行

  轻车熟路简约环保

  “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这是胡淑芬描绘的原生态,在现代早已变成一件奢侈品。其实,在80、90年代,我们曾距离它很近,解手可及。

  十几、二十年前,也没有车水马龙,而是一骑自行车奔驰在开放的大马路上,低碳环保。那时,自行车不是现在的运动工具,而是最时髦、最佳的代步工具。电动三轮车是摇摇晃晃的快乐记忆。飞机、轮船、轿车……那是很稀罕的交通工具。

  一、★家用交通工具

  ☆凤凰自行车

  自行车,是80年代的最主要交通工具,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命根子”。买菜运粮、上班、接送孩子、远行外出……哪一件事都离不开自行车。正是它,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国民最价廉好使的交通工具。因此不难理解,那些岁月里自行车会成为与手表、缝纫机并驾齐驱的结婚必备三大件,自行车被盗会让人有原配媳妇被盗一般的刻骨铭心的伤心,人们会像抚慰战马那样扛上背下细心照料自己的自行车伙伴。

  创立于1958年的“凤凰”牌自行车,是90年代之前中国保有量最大的交通工具。不仅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就连出口到国外的自行车也有三分之一是“凤凰”生产。

  据河北省石家庄市志记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供应紧张。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车(主要是上海产“凤凰”、“永久”,天津产“飞鸽”)实行凭票供应。1962至1963年之间,“凤凰”、“飞鸽”和“永久”的标价高达每辆650元。在商店里,凤凰自行车总是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成为消费者购买自行车的首选。“凤凰”被人们视为吉祥和高贵的象征,甚至成为姑娘出嫁时一份很有“面子”的嫁妆。

  小时候的80后,大概都有过被放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经历。也有无数人曾经把脚卷进旋转的自行车轮里,当时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自己学会骑自行车。

  摔过无数个跟头,自行车总算成了个听话的坐骑。而当你到了可以骑车上学的年纪,马路上的汽车却陡然多了起来。时至今日,自行车总是扮演被歧视的角色,开车出行才是时尚。而事实上,汽车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久坐开车对人体的伤害也渐渐被人们重视。于是,绿色出行,健康出行成为了今天的城市里最大声的呼吁。

  如果今天,上下班能够骑自行车,既节能,又环保,又健身,功莫大焉!德莫大焉!

  ☆山地自行车

  80后读中学的时候,如果能够每天骑一辆山地车上学,实在是很拉风的一件事。偏偏那个年纪的男孩子都很喜欢耍酷,于是山地车一度非常畅销。

  山地车的准确名称应该叫做越野自行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其主要特征是:宽胎,直把,有前后的减震。宽而多齿的轮胎提供抓地力,有减震器吸收冲击。骑行比一般的自行车舒适。虽然比正常的车把难用,但是角度上扬的把横依然成为了时尚。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骑行时不必选择道路,骑车者可以在各种路面环境上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行乐趣。

  山地车的外型坚固、粗犷、新颖,色彩缤纷夺目,正是这些特点使山地车成为了刚刚进入青春期的80后们最喜爱的交通工具。当然,如果能够带着自己有点朦朦胧胧感觉的女孩子骑行在郊外的小路上,那感觉就更美了。

  ☆儿童三轮车

  马路上的三轮车是人力车与自行车的一种结合体,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取代了人力车的地位。三轮车的前部有一个可以转向的车轮,车把、车铃、车闸、脚蹬子和车座,用链条带动后部的车轮转动。三轮车后部主要是车厢,可以装货,通过改造也可以拉人。

  儿童三轮车和成人的三轮车不太一样,虽然都是三个轮子,却只能坐一个人。儿童三轮车没有链条与刹车,车的踏板直接连在了前轮上,轮子的速度跟脚的蹬踩速度完全一样。

  准确的说,儿童三轮车就是一种玩具,虽然小时候的80后们都会想当然的认为那是和爸爸妈妈的自行车一样的交通工具。那个时候,儿童三轮车还是比较昂贵的玩具,能够拥有一辆三轮车,就意味着在小伙伴中有了相当高的地位。小伙伴们看自己的眼神,绝不亚于今天在街上看到一辆兰博基尼。

  一哭二闹三绝食之后,很多孩子梦想成真。似乎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已经意识到了日后驾驶车辆是大势所趋,是必备的技术,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车感,才能在日后驾驶自行车和机动车的时候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

  大人们的想法还是对的,二十多年后的今天,80后几乎个个都是手持驾照的机动车驾驶员,其中也不乏“马路杀手”,如果不够机警,交通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小小的儿童三轮车,从小就在80后的心中种下了关于“车”的概念,今天看到小孩子在骑三轮车,仍然会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好像骑车的岁月就在昨天。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