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80后终长大“成人”
时间:2011-01-12 09:15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要飞……”2010年央视春晚上重新联袂演出的“小虎队”将80后从现实带回童年又残酷拉回现实。80后们在台下掩面而泣,与其说是记起童年而落泪,不如说是在和童年做一场告别的仪式。痛苦的不是过去,而是记忆。80后哽咽着说他们是“老虎队”,因为比照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大家都老了。他们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今天他们却自诩为“痛苦的一代”。恣情流淌的泪水为失去的青春,更为难以承担的成年。
80后,在温室里成长的祖国花朵,偏偏要面对转型社会的洪流,迎接变迁进程中的狂风暴雨。他们想要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比父辈们所梦想的还要多,但是他们的期望不断落空。父母下岗,80后赶上了;考大学收费,80后赶上了;毕业不包分配,80后赶上了;住房商品化而且迈入高房价时代,80后又赶上了……童年之于80后是夏天,热情似火。而成年之于80后,却是怀着春天的希望而大多数人等来了冬天。
教育高收费
80后的童年时代美如画卷,但是时间是贼,偷走了一切。2008年秋,城市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而在此之前,80后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是收费的。90年代以前,中国的大学生,不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家庭是否生活困难,每个人从学费、生活费到杂费全额免费。等到80后长大成人,即将走入大学校门时高校不仅要收费而且价格不菲。80后要搭上高等教育这班车就要掏出昂贵的车票,这张票不是每个家庭都支付得起,于是在这里,80后们走到了人生分叉路口。有人能轻松地搭上车走先,也有人背着沉重的债务上车,还有人不得不含泪回家务农,更多的人提前完成从学生到打工族的蜕变。每个80后的命运就这么展开,昔日同窗有了各自不同的方向,并从此开始有了不同的命运归宿。
高考赶扩招
尽管80后们终于从千万人中有幸挤进高等教育班车,但是却发现前面并不是康庄大道。因为,他们无奈地赶上了高校扩招。1999年大学扩招,扩招比例高达47%。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在1998年时才180万, 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下子变得不太值钱。而高校扩招的阵痛随之而来,由于高等教育生源的扩大对增加师资有同步需求,但是骤然扩招,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过重,影响授课质量。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与课程结构调整滞后,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扩招后,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对就业影响极大。这也导致很多80后大学毕业以后发现四年所学难以致用,得出“读书无用论”。
毕业不分配
80后上小学时,大学保分配,那个年代只要能到大学读书,就等于找到了工作,所以,家长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大学读书。然而,等到80后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了,大学却已经不再保分配。不管成绩优秀还是勉强合格,大学毕业后都要自谋出路。考研、考公务员、求职面试……80后大学毕业后再次面对社会大考,就业压力使过多的80后疲惫地奔波在各条战线。为了求得毕业后的饭碗,每个人不得不托亲靠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不是谁都有当干部或当老板的父母,所以更多人只能自力更生,依靠大学所学得的那张文凭和那点知识敲开一个个企业的大门。
工作物价涨
从千军万马中杀入工作单位,80后再次发现,他们辛苦赚来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有调查显示:四成在职“80后”目前仍是小职员,只有两成刚刚走上基础管理岗位,升任主管。能走上“经理”等高层职位的“80后”还不到一成。逾六成80后”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工资多年未涨,物价天天上涨。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对美元汇率突破8元。80后惊觉,自己手中的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童年2毛钱可以买一支冰糖葫芦,现在北京王府井冰糖葫芦一支卖5块钱。2010年5月,大蒜、绿豆、叶菜、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80后们在网上无奈戏称“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辣翻天”,并自称“菜奴”、“果奴”。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6月北京的租房价格经过数月的上涨达到2947元/月,已经超过2009年北京应届毕业生的月平均工资2472元。这意味着,大量应届毕业生也不得不加入“蚁族大军”。
创业举步艰
有太多的80后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工作,“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是很多80后调侃自己现状的话。一项针对80后的调查显示,三成80后认为“工作,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但是80后所面对的创业环境却同样不容乐观。此时已经不是刚改革开放那会,到处都在鼓励“下海做生意”,大胆一点的人运气一来就一夜暴富。第一波下海淘金的人如今也已功成名就,完成了自己的财富积累。那个时候,要政策有政策,要市场有市场,低投入,高产出,没有太多的竞争,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再回头看看今天的80后,同样的没有资金,同样的没有经验,同样的胸怀梦想,可是创业的门槛越拉越高,风险越来越大,除了年轻头脑发热,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即使80后所擅长的互联网领域,也早已经不像70后那会赶上互联网诸侯混战尚能分一杯羹。如今网络江山已定,已难再割据称王。而且,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数80后也没有兄弟姐妹能够互助建起“家族式企业”,他们只能靠自己孤独地“跳出来”,前途未卜。
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