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7.诚心上谏.备受排挤

时间:2012-11-12 08:2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华盛顿通过回忆以往军事生涯的艰辛与困难,认识到了现行民兵法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在华盛顿的极力要求下,弗吉尼亚议会终于出台了修改民兵法的相关决议。决议规定,对于那些在战争中违抗军队命令的人员,将启动军事法庭加以惩罚。此举不仅提高了部队军官的威严,同时赋予了军队在紧急时刻征用民众资产及劳务的绝对权力。随着新民兵法的实施,华盛顿开始加紧扩充部队的步伐。训练期间,华盛顿向士兵们灌输,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战术素养,

  美国纽约州东北部湖泊。湖区曾为法国人与印第安人交战及独立战争中多次战役的战场。

  1755年9月8日在湖南侧发生乔治湖之役。战后,约翰逊将军在此修建威廉亨利堡;1759年

  代之以乔治堡。

  同时对印第安人的“丛林游击战”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另外,为了方便援军到达与补给品的运输,一条连通曼彻斯特和坎伯兰堡的道路在他的指挥下顺利竣工。

  困扰华盛顿的问题仍时有存在。而其中最让他头疼的是,分别由英王和地方委任的军官,究竟谁的权力更大一点。权力分属的不明确,不仅容易引起驻地军官间的争吵,也严重浪费了华盛顿耗尽心血的努力。依靠着一笔数目不小的援助款,马里兰建立起了一支民兵部队,并随后派遣了一支由达格沃斯上尉率领的小分队进驻坎伯兰堡。加拿大战争期间,达格沃斯曾受过英王委任,这也让他在地方军官面前总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做派。担任指挥官的英尼斯上校前脚刚调离坎伯兰堡,达格沃斯后脚便开始以最高统治者身份自居,还心安理得地声称这权力归属自己。如此目中无人的行径,很快便招致了军官们的不满。双方争执之下,分化已经不可阻挡。

  华盛顿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纷争的旋涡。他随后发表声明称,如果弗吉尼亚总指挥官的权力还不及马里兰的上尉,他会毫不犹豫地辞职。双方的长时间争执没能得出结果,于是大家都在等着雪莱将军的定夺。华盛顿亲自前往波士顿请教雪莱将军的意见,希望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将部队的大小事移交给斯蒂芬上校代管后,华盛顿与乔治上尉及斯图尔特上尉一起动身,于1756年2月4日赶往波士顿。

  公事处理妥当后,因为个人原因,华盛顿两度前往纽约。第一次到达纽约后,他去拜访了几年不见的老朋友贝弗利鲁滨逊,并见到了他身为阿道夫菲利普先生的侄女兼继承人的妻子。阿道夫菲利普先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地主,在哈德逊河岸散步的人们至今还能看到他恢弘的城堡。自从与老友重逢,鲁滨逊先生家中便经常出现华盛顿的身影。正是在那里,华盛顿与鲁滨逊夫人的妹妹玛丽菲利普不期而遇。菲利普小姐不仅貌美无比,而且拥有殷实的家底。面对这样一位出众的女孩,华盛顿无可救药地坠入了爱河。

  没有历史学家会怀疑,华盛顿公开地对菲利普小姐发动了爱情攻势。至于他后来是否向菲利普小姐求婚并遭到拒绝,我们也不得而知。按理来说,不管是华盛顿英俊的相貌还是显赫的军衔,都很容易让女孩子怦然心动。不过,即使是才华横溢的华盛顿,在面对高傲的菲利普小姐时也难免有些心虚。不过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因为公事,还没等华盛顿向她求婚,华盛顿就匆匆离开了纽约。

  正当华盛顿身陷政务,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一位朋友突然来信让他立即动身赶往纽约。原来,就在华盛顿无暇顾及儿女私情的间隙,他的副官莫里斯上尉已经和菲利普小姐打得火热了。华盛顿为此焦急不已,但又实在放心不下前线的战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下在竞争中后来居上、独占花魁。

  彼时的曼彻斯特正陷入一片混乱中。华盛顿抵达那里后,立即着手准备组织军队。为了争取更多支持,他先后拜访了费尔法克斯勋爵和数位当地民兵军官,耐心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在之后召开的民兵会议上,经大家商议,将接受民兵报到的日子定在了4月15日。不久后,一支由华盛顿亲率的部队踏上了征程,前往所有的敌人可能藏身的地方进行搜捕。

  与此同时,前去求援的信使带来了令人失望的消息:坎伯兰堡的战事正处于白热化,所以当局已经无力派出队伍前来支援。华盛顿从信使口中了解到,野蛮人在两地之间的路上布满了埋伏,稍不留神就可能丧命。真真假假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曼彻斯特,让当地的恐怖气氛逐渐上升。

  在极端的恐惧感笼罩整座城市后,华盛顿成为让民众备受煎熬的心稍感安慰的唯一希望,人们期待着他力挽狂澜,让曼彻斯特得以保全。每次人们上街看到华盛顿,便会上前将他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探听些关于战争的消息。华盛顿对此无可奈何,但总要装出一副坦然的模样,以掩饰自己同样恐惧不已的内心。

  随后,事情出现转机。在收到华盛顿的来信后,弗吉尼亚总督立即派遣北部各县的民兵部队前去支援。与此同时,弗吉尼亚的报纸却将矛头对准了华盛顿。他们大肆诽谤华盛顿,将曼彻斯特被围这件事完完全全地归罪于他。面对这种无端的指责,费力不讨好的华盛顿愤怒了。他在随后表示,自己还担任着前线指挥官完全是形势所迫,不然可以立刻辞职走人。为了抚平华盛顿激动的情绪,地方各界官员纷纷来信,告诉他不必在乎小人的言论,要像个无所畏惧的勇士一样肩负起守护城镇的重任。

  缺兵少将且孤立无援之下,华盛顿可谓身处绝境。但他依然坚定地留在了这座边疆的孤城,誓死保卫着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华盛顿身处的窘境和他做出的贡献,大家不会视而不见。同时,各界人士也表达了对华盛顿的支持。州议会通过了一项紧急措施,将地方部队的人数增加至1500人。议会同时拨款两万英镑,用于修建波托马克河口至北卡罗来纳州的边界防线。

  对于这个修筑计划,华盛顿本人非常反对。在他看来,现有的兵力和财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持这个计划成功实施。按照华盛顿的说法,为了防止敌人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防线相邻的每个碉堡之间的距离最好是15~18英里。按照这种算法,在保证留守与外出执勤的兵力平衡的情况下,每个碉堡应该有80~100个士兵。如此一来,整条防线便需要2000个士兵驻守,还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如果再把碉堡的修建、维护、供给等都算上,那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华盛顿的心里早已有了另一个防御计划。在他看来,与其付出巨大心血去修建防线,倒不如在曼彻斯特建起一座牢固的城堡,然后以它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各地的情报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同时也方便了援军的派送和补给品的运输。这样一个不论何时都可以作为堡垒和后方补给站的军事建筑,才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整个夏天(1756年),华盛顿都在为保障边疆的安全而四处奔波着。为了纪念总司令,已经动工的城堡被命名为伦敦堡。伦敦堡的修建在开始时出了点岔子,但是在曼彻斯特人民的热切盼望下依然顺利进行着。在华盛顿和手下军官们长时间的讨论后,边疆堡垒的位置也被最终敲定。为了确保堡垒如期完工,华盛顿经常只身前往各个建筑工地视察。对于他冒着被敌人伏击的危险进行的活动,许多人表示了反对。

  这一年下来,华盛顿可谓是身心俱疲。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要归罪于德威迪。其实大家早该意识到总督有点儿跟华盛顿故意过不去,只不过德威迪天生粗犷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一点。比如那次坎伯兰堡事件,他明显有些故意刁难华盛顿。当时,德威迪决定将坎伯兰堡作为边疆的储存站,这遭到了华盛顿的极力反对。没想到最后德威迪答复他说,坎伯兰堡属于英国,如今归弗吉尼亚政府管辖。如此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实在让华盛顿有些无所适从。

  其实,德威迪总督对华盛顿的言行早就有所不满,所以才会在坎伯兰堡问题上固执己见且不肯做出让步。为了打压华盛顿,德威迪总督先通过联络劳顿勋爵取得支持,随后居然下令将城堡的所有保卫部队撤离,改由曼彻斯特赶回的主力部队驻守。如此一来,其他重要据点和地区的军事力量均被削弱,坎伯兰堡反而摇身一变成为总部。这明显是个愚蠢的决策,不仅在敌人威胁很小的地区囤积了大量军队,同时削弱了敌军袭击活动密集区域的防御力量。最终,此举导致了局面极度混乱,并给英方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年7月12日传来消息,在法国人的突然进攻下,安大略堡和奥斯威戈堡已是岌岌可危。在接到艾波克将军的命令后,韦伯少将本已做好了率领一个团前去解救的准备,但行动因为没有后续命令的到达而最终搁浅。直到劳顿勋爵于7月29日到来,救援才被又一次提上日程。在劳顿勋爵的部队到来后,当地的正规军人数首次达到了10000人。劳顿勋爵提议,派遣部队前去救援,但这遭到了来自纽约和新英格兰各省代表的反对。最终,反对派做出了妥协,韦伯少将得以率兵出发。至于反对派妥协的原因,要归于新任的法军陆军统帅奥斯威戈。他上任之后,军队便在他的指挥下沿圣奥伦斯河逆流而上,直达安大略湖畔。随后,奥斯威戈河口被法军的舰队牢牢封死。在奥斯威戈统帅的命令下,法军架起大炮,对英国的两座碉堡发动了猛烈的袭击。最终,碉堡双双失守,英军的指挥官莫塞尔上校也在炮火中为国捐躯。法军嚣张的行径让英国人再也无法忍受,反对派们也集体倒戈,转而支持韦伯少将前去救援。

  对于华盛顿的到来,留守费城的劳顿勋爵表示了热情的欢迎。在费城的短暂停留期间,华盛顿回答了不少劳顿勋爵提出的关于边境的问题,他的大多数建议也得到了勋爵的采纳。唯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华盛顿提出进攻法军的同时进攻杜凯纳堡后,劳顿勋爵予以了否决。因为此时勋爵心里已有自己的打算:从弗吉尼亚的士兵中抽调400名去援助南卡罗来纳。

  原来,华盛顿本想着借此机会让他的部队获得英王委任,也由此顺理成章地归为正规部队。对于劳顿勋爵的决定,华盛顿失望不已。但与此同时也传来好消息,德威迪总督的错误主张得到了及时纠正。在仔细斟酌了华盛顿关于坎伯兰堡的建议后,曼彻斯特的伦敦堡再次成了边疆的中心。另外,有关高层告诉华盛顿,将由威克斯上校负责与他联系,共同合作完成今后的军事行动。

  由于指挥官犯下的致命错误,北部的军事行动再次宣告失败。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英军的指挥官居然会放弃既定的攻击王冠角的计划,转而率领部队去攻打路易斯堡。也许从战略意义上考虑,路易斯堡的价值要比王冠角的价值大。但是,路易斯堡耸立于遥远的布雷顿岛,何况法国人也不是傻子,在他们的重兵把守下,攻陷城池谈何容易?

  1757年的7月,接受使命召唤的6000名士兵被聚集起来,在劳顿勋爵的率领下,漂洋过海,与海军上将赫尔伯恩的部队在哈利法克斯b成功会师。看着会合的大军,野心勃勃的劳顿勋爵对路易斯堡可谓是势在必得。可惜天不遂人愿,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顺利。

  驻扎在曼彻斯特的华盛顿,接二连三地收到北方的军事行动失利的消息。在部分部队被抽调前去支援南卡罗来纳后,他手下的士兵只剩下了700个。华盛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威戈堡被毁,然后又目送法国人接连踏平五个土著部落,却始终无能为力。在这样的形势下,美丽而富饶的舍南多河谷也是岌岌可危,这让华盛顿揪心不已。

  一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面对士兵人数的不足,华盛顿只能事事亲力亲为。每日率领着组织涣散的队伍防守边关的生活,让他身心俱疲。更让华盛顿愁眉不展的是,他在与德威迪总督的关系中越来越不知所措。而且总督的来信似乎在暗示华盛顿,对他的不满并不完全出于自己,同时也与某些人的暗中毁谤有关。

  对此,华盛顿极力地辩解,但收效甚微。即使明知自己有错,心胸狭窄的德威迪总督也绝不会承认。而且,总督常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怀恨在心,利用私权公报私仇。对此,边关的将士们都抱怨不已。为了避免总督在边关问题上再做出会造成巨大损失的错误决定,华盛顿多次诚恳地向他提出建议,而这反倒招致了总督的极大不满。对于一个在自己眼里愚昧无知的下级军官,德威迪动辄就拿他出气。在总督的百般刁难和繁重的工作下,华盛顿的身体终于垮了。华盛顿听从了好友克雷克医生的劝说,于年底离职并回到了弗农山庄。

  同一时间,任期已满的德威迪总督也于1758年1月搭上了回英国的渡轮。对于他的离去,人们没有半点的惋惜。在贪得无厌与横征暴敛的名声之下,他真正留下的政绩少之又少。在人们眼中,德威迪是个除了强取豪夺之外没有半点本事的败类。

  北美洲大西洋上的岛屿,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东部。b 哈利法克斯是新斯科舍省的省会。它既是加拿大东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海军

  基地、大西洋舰队司令部驻地,还是世界第二大不冻港。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