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8.美洲战役.法军投降

时间:2012-11-12 08:2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在回到弗农山庄后的几个月里,华盛顿不仅疟疾复发,其他病症也接踵而来。在怀疑自己得了肺炎之后,华盛顿的心情无比焦虑。不过,华盛顿最终还是战胜了疾病,再次恢复了健康。他怀着万分的期待,继续开始了戎马生涯。1758年4月初,他被任命为伦敦堡的指挥官。此时的弗吉尼亚总督已经不再是德威迪,将会接替他职务的人名叫弗朗西斯福基尔。在福基尔到来之前,行政委员会主席约翰布莱尔暂时兼任了总督一职。对于华盛顿,布莱尔先生赏识有加。

  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当时的内阁主持威廉皮特,作风干练而富有开拓精神。在他的带领下,英国正在从美洲战役的泥沼中慢慢爬出。被人民寄予厚望的劳顿勋爵,没能在任职期间有很大的作为。而归根结底,这是由各殖民地间的不合作造成的。功绩不佳的勋爵返回英国后,艾伯克少将接任了美洲军区总司令一职。从那以后,部队也被分成了三支,分别由阿姆赫斯特、艾伯克和福克斯三位将军率领。各支部队明确分工,分别负责各自任务。阿姆赫斯特将军,将负责攻占北方的路易斯堡;艾伯克将军,将率军进攻王冠角;而夺取杜凯纳堡的任务,则落在了福布斯将军的头上。

  看到自己心中期待已久的进攻杜凯纳堡的任务终于有了眉目,华盛顿心中欣喜不已。为了完成心中的目标,他坚定不移地留在了军队。在福克斯将军面前,已经晋升为少将的斯坦威克斯没少为华盛顿美言。这也让将军在以后的日子里,都对华盛顿信任无比。

  弗吉尼亚部队的总指挥,依然由华盛顿担任。议会经讨论后决定,将弗吉尼亚部队扩张为两个团,每团增至1000人。在福克斯将军的统率下,这两个团都将参加夺取杜凯纳堡的战役。手下掌有实力雄厚的部队,华盛顿终于迎来了一雪前耻的机会。他在给弗朗西斯的一封信中写到,这一战绝不会再失败。

  趁着杜凯纳堡之战还未打响,我们先把视线转移到英军的其他两路。1758年5月底,1.2万人的大军在阿姆赫斯特将军的率领下从哈利法克斯起航。著名的詹姆斯伍尔夫准将,也随着部队一起出发。长达18年的军营生

  活,让还不到31岁的伍尔夫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身为功勋卓著的伍尔夫少将之子,他很好地印证了“虎父无犬子”这个道理。

  7月2日,在阿姆赫斯特的率领下,舰队成功抵达路易斯堡西边的加伯鲁斯湾。除去会在随后抵达的300名民兵、400名加拿大人和印第安人,当时的路易斯堡内有法国驻军2500人。与此同时,恶劣的气候让阿姆赫斯特的部队被困几日后仍无法登陆。趁此机会,法国人加紧了沿海地区的防守。

  7月8日,阿姆赫斯特把队伍分成三个小分队,分别委派给了三位准将——伍尔夫、怀特摩尔和劳伦斯。防守最薄弱的港湾西边,被英军定为登陆地点。在其他两支分队的掩护下,伍尔夫开始带领队伍在那里登陆。在此次战役中,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理查德蒙哥马利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在作战中勇猛无比,伍尔夫一等战争结束便将他提升为上尉。随着部队成功登陆,围攻路易斯堡的号角也随之吹响。恶劣的天气让重型武器根本无法上岸,而这丝毫没有动摇阿姆赫斯特进攻路易斯堡的决心。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伍尔夫立功了。他率领的部队成功占领了港口北边的灯塔角。如此一来,炮兵连便可以在那里集合,继而协助其他部队。在炮兵的支援下,阿姆赫斯特率领着部队从容地进发,一点点地向敌人逼近。

  7月21日,英军成功摧毁敌军舰队。25日夜晚,随着英军的海军中队成功登陆,敌人残余的海军也被全部扫清。法军指挥官德鲁库尔可谓英勇无畏,他拼命抵抗到了最后一艘船只被摧毁。一开始,他还因条件过于苛刻而拒绝接受投降条款。但在部下和当地居民的苦苦哀求下,他做出了让步。

  战斗过程中,法军的11面国旗被英军收缴。当阿姆赫斯特上尉,也就是阿姆赫斯特将军的弟弟,带着象征胜利的法国国旗回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同时受到国民热情拥戴的,还有举荐阿姆赫斯特的波斯科恩议员,以及那个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硬汉——年轻的伍尔夫。

  艾伯克将军率领着7000名正规军,以及9000多名来自新英格兰、纽约和新泽西等地的地方军,奉命攻打香普兰湖王冠角。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帕特南少校,曾经率领着英军在这片土地上打得法军上校狄高迪落荒而逃。故地重游后,帕特南少校的侦察部队为艾伯克带回了关于敌军的详细情报。英军已是蓄

  理查德蒙哥马利(1736年12月2日—1775年12月31日),爱尔兰裔美国军人,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少将。

  势待发,只等将军一声令下便开始进攻。

  华盛顿远没有想到,自己参加的第三场战役的节奏会如此迟缓。由于初到异国,人生地不熟的指挥官福布斯将军被迫留在费城,整日忙于相关事务。作为先遣部队的指挥,布凯上校将一支正规军集结于雷斯顿,以此为中心号召各支部队陆续靠拢。同一时间,华盛顿将手下共计900人的民兵团集结在了曼彻斯特。在看到胜利的曙光后,他又召集了700名印第安武士来到此地。

  在战争打响前的紧要关头,华盛顿被行政委员会主席赋予了一项重要权力。那就是,允许华盛顿在必要的时刻征用当地居民的物资。一来是因为觉得自己很难掌控这么大的权力,二来是因为内心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华盛顿在日后并没有过多地行使这项特权。

  返回曼彻斯特之前,华盛顿得知了重要情报。约翰圣克莱尔爵士以及布凯上校在与华盛顿的会晤里,将前线的详细战况向他一五一十地说了。正是前线战况的紧急,让华盛顿果断下达了命令:前进!

  曼彻斯特城内的情况,实在有些不容乐观。不仅士兵们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焦躁,当地居民的抱怨声也因为军队的打扰而越来越大。另外,那些印第安人也不出意料地都当了逃兵。终于,在7月2日那天,焦虑不已的华盛顿接到了率部队开往坎伯兰堡的命令。

  为了避暑,华盛顿给缺少军服的士兵们想了个好办法,那就是穿上印第安人的猎装。没想到,这种衣服很快就在当地流行开来。这种猎装,便是后来的美国步兵装的前身。

  7月21日,捷报传来。在得知路易斯堡已经被阿姆赫斯特将军与博斯科恩将军攻占后,士兵们欢呼雀跃。胜利的消息不仅鼓舞了士兵们对战争的信心,也坚定了华盛顿的信念。在他看来,至少是为了心爱的姑娘,自己也要建立一番功勋。所以,当得知总司令可能派出一支先遣部队的消息后,急于出人头地的华盛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多次提出渴望奔赴前线。

  对于那条布雷多克将军开辟的道路,华盛顿熟悉极了。没想到的是,部队决定不走这条路。深感意外的华盛顿就此与指挥官进行了多次争论,但收效甚微。布雷多克当日的战败,为军官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他们宁愿放弃现有的道路,也不愿再去冒险。对此,弗吉尼亚议会也深表遗憾。

  于是,部队决定开辟新的道路。一直到9月1日,这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还没有完结,而士兵们早已萎靡不振。不得不说,修路工作让部队错过了良机。根据侦察兵带来的消息,在8月13日之前,杜凯纳堡的兵力甚至不足800人。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华盛顿的计划,部队早已经攻破杜凯纳堡的大门。9月份的时候,福布斯将军传令给华盛顿,命他前来会合。

  一直到9月中旬,部队只向前推进了45英里。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修路工作仍在继续着。在一个叫“忠实的汉南”的地方,布凯上校命修路部队修建了一个军事地点及仓库。

  之后,华盛顿又一次跟布凯上校发生了争执。在距离杜凯纳堡45英里的地方,上校向敌境派出一支特遣队,目的是侦察敌情。包括刘易斯上校的一个弗吉尼亚兵团在内的先遣队,在格兰特上校的率领下出发了。急于立功的格兰特上校已经下定决心,除了侦察之外,要率领部队干点让大家刮目相看的事情。

  在胜利欲望的极度膨胀下,丧失理智的格兰特将上校交代的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既定的侦察行动,也在他的领导下变成了一次愚蠢的挑衅行为。抵达杜凯纳堡的第二天,他便命令部下招摇地吹起了起床号,似乎一点儿也不怕敌人的警觉。在此之后,他留下了刘易斯上校看守行李,然后率领着其他士兵开始了绘制军事地形图的行动。敌人按兵不动,耐心等待着进攻良机。就在格兰特的警惕完全松懈后,早已埋伏多时的法军和印第安人突然出现,让他措手不及。即使刘易斯率领着部队前去支援,战斗的胜负也没有半点悬念。最后,英军四散而逃,格兰特上校和刘易斯上校被俘,随后向法军投降。

  事已至此,行李周围所剩不多的士兵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在布里特上尉的带领下,英军做着最后的抵抗。前线大获全胜的印第安人乘胜追击,向着英军营地进发。在距离营地不远处,他们遭到了英军的射击。但子弹总有打完的时候,英军眼看着敌人一步步逼近,只能一边做着无意义的抵抗,一边疯狂地逃窜。先遣队回到大部队后,已经是狼狈不堪。经统计,21名军官和273名士兵在此战中牺牲,其中包括华盛顿部队的6名军官和62名士兵。

  溃败的结果印证了华盛顿的睿智。也许他可以借此狠狠地讽刺布凯上校,但他并没有这么做。相反地,他不遗余力地替上校开脱了罪行。随着杜凯纳堡在不久后被攻陷,法国在俄亥俄地区的统治也画上了句号。唯一未受影响的是印第安人,他们只懂得向胜利者俯首称臣。

  华盛顿的军事生涯,也随着战役的胜利而暂时中止。虽然过程充满坎坷,但他总算实现了目标,为家乡的和平做出了贡献。那年年底,战功赫赫的华盛顿在战友们真诚的祝福下,宣布自己将暂别军队。1759年1月6日,也就是回到家乡后不久,华盛顿与卡斯蒂斯小姐顺利完婚。婚礼现场,气氛和谐而美好。

  在路易斯堡战役中无懈可击的表现,让阿姆赫斯特将军备受各界赞誉。至于他后来接任艾伯克的职务成为美洲的英军总司令,也实在是众望所归。随后,英军开始着手准备1759年的作战计划。按照计划,只等河水解冻,伍尔夫将军便率领着8000人的部队逆圣劳伦斯河而上,阿姆赫斯特将军会在王冠角等着他。两军会合后,将合力攻打魁北克。攻打尼亚加拉堡的任务留给了普雷德率领的第三路远征军。如果能顺利拿下尼亚加拉堡,普雷德部队稍作调整后会继续行军,沿着安大略湖向北前进,继而攻占蒙特利尔。如果一切顺利,他最终将与前两路大军成功会合。

  7月,伍尔夫部队乘船出发。同行的三位准将蒙可顿、唐斯亨德和穆瑞,年纪虽然尚轻,却无一不是行军打仗的专家。7月底,部队成功于距离魁北克不远的奥尔良斯岛登陆。广阔肥美的农田,让那里成为安营休整的好去处。魁北克不愧为加拿大的首府,防守兵力十分雄厚。在这样滴水不漏的防守面前,攻克它听上去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作为魁北克的总指挥,蒙特卡姆不仅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手下的部队也是能征善战。登陆当晚的大风让伍尔夫部队损失了不少物资。尽管如此,伍尔夫依然克服了重重阻力,让两座炮台成功挺立于奥尔良斯岛西部及列维角。处于炮台射程内的魁北克全城,已经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伍尔夫开始着手准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8月9日,在顺利渡过圣劳伦斯河后,部分英军在他的率领下来到了蒙莫郎西河下游。那里距离魁北克已经不远,所以伍尔夫下令原地驻扎。他没有意识到的是,从驻地到魁北克之间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植物给部队埋下了隐患。8月18日,伍尔夫决定发动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随后亲自率领着两艘步兵运输船向敌人进发。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魁北克内部后,伍尔夫记录了敌方的地形,同时详细了解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夫人。1731年6月21日生于弗吉尼亚州首府威廉斯堡附近种植园内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

  到了敌军的军事部署情况。令人失望的是,要么是艰难险峻的天然屏障,要么是戒备森严的重兵把守,魁北克的防守简直让英军望而却步。

  这样拖下去,形势会越来越不利。伍尔夫明白,即使面对险要的地形和虎视眈眈的敌人,部队攻打魁北克的计划也绝不能动摇。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发动强攻。依照既定计划,蒙可顿将率领部分士兵于列维角强行渡河。负责掩护这次行动的,是唐斯亨德与穆瑞的部队,他们将在瀑布的下游朝渡口发起猛烈的炮火袭击。周密而详细的计划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部队成功进驻魁北克。

  就这样,两军一直僵持到了1760年的春天。魁北克的河水刚刚解冻,法军便迎来了友军的支援。经过短暂的行军后,前来解围的法军指挥官德列维的部队于奥特伦伯角成功登陆。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让留守的英军备受煎熬。在缺少必需蔬菜和御寒衣物的情况下,坏血病带走了不少英国士兵的生命。英军的战斗力骤降,但留守的穆瑞准将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听说有法军的援军来袭后,盲目乐观的穆瑞不仅没有选择防御,反而带领着部队主动迎战。自负的穆瑞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法军并不是己方可以随意摆平的乌合之众。经过惨烈的战斗后,顽强抵抗的英军还是败下阵来。穆瑞手下的三分之一英军,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

  不管是驻扎在外的德列维,还是守在城墙中的穆瑞,此时都不敢再轻举妄动。两军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唯恐再蒙受巨大损失。自负的穆瑞在经历了一次惨败后,手下具备作战能力的士兵只有220人。就在他身处绝境之时,援军的到来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在强行越过德列维设下的层层阻碍后,一支英国舰队顺利进驻魁北克城。眼看走投无路后,法军只能丢下阵地上的大批物资,灰头土脸地逃窜而去。不甘失败的法国人决定,在蒙特利尔与英军决一死战。他们派出德福德利尔,企图在那里全力阻截英军。

  战局发展到这一步,谨小慎微的阿姆赫斯特才终于决定出击。他首先下令给穆瑞,命他率领全部士兵乘上战舰,一路向蒙特利尔进发。另外,哈维兰上校也得到将军指令,将率领着部队攻占奥诺瓦岛,随后率部向圣劳伦斯河上游推进。得到命令后,渴望在蒙特利尔再次大败敌军的穆瑞欣喜不已,他立刻动身出发,率部沿河逆流而上。阿姆赫斯特将军自己却始终按兵不动。他下令让安大略湖上的战舰待命,然后在圣劳伦斯河上优哉游哉地修起了法军留下的破旧碉堡。安逸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9月6日,阿姆赫斯特才终于率部抵达蒙特利尔。在不费吹灰之力地击溃敌军的几支战斗队后,他沉稳地将部队推进到了城下。直到此时,法军统帅德福德利尔才发现自己已是瓮中之鳖。不要说兵强马壮的阿姆赫斯特部队,就是即将赶到的穆瑞和哈维兰的部队,也足以踏平蒙特利尔。在眼看败局已定,德福德利尔无意再做无用的挣扎。9月8日,还没等援军赶到,法军便宣布投降。

  蒙特利尔的失陷,宣告了整个加拿大的投降。这同时也意味着,英法两国的北美争夺战以英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沉浸在喜悦中的英国人没有意识到,隐患也因此悄悄埋下。在失去了法国的牵制后,英国已无力完全控制本国的殖民地。不再唯命是从的殖民地人民,悄悄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