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9.和平条约.税收风波

时间:2012-11-12 08:2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婚后,华盛顿在妻子的娘家度过了三个月的美好时光。也就在此期间,他被选为威廉斯堡议员。人们为华盛顿举行了盛大的就职仪式,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不仅如此,鲁滨逊先生还于当日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慷慨激昂地讴歌了华盛顿的伟大功绩。华盛顿的文职生涯就这样光辉地开始了。他的无私无畏与豁达从容,在这个岗位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工作期间,华盛顿常常迎来两位客人的拜访,一位是休塞尔上校,一位是克雷克医生。关于战争的共同回忆,将他们三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爱马,是弗吉尼亚人的重要标签之一。那是个享乐至上的奢华年代,而马则成了贵族们互相炫耀与攀比的资本。纯种的良驹,是富有的庄园主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与爱妻的结合,让本就富庶的华盛顿更加家财万贯。无论是家道的无比殷实,还是费尔法克斯家族及英国高级军官们组成的社交圈子,都让华盛顿的生活显得优越而荣耀。马厩里的大批上等纯种马,表明了华盛顿本人对马匹的喜爱。另外,狗也是华盛顿的爱宠之一,特别是那些矫健的猎狗。不夸张地说,那时的弗吉尼亚庄园简直就是华盛顿的王国。在无可比拟的财富和势力的笼罩下,华盛顿拥有至高无上的裁决权。由此我们也能想象,那时华盛顿的日子有多么安逸。

  在那段时间里,华盛顿及其夫人的身影频繁出现于安纳波利斯市。那里是上层人士的天堂,可以让他们借着召开议会的名义尽情狂欢。无论是必不可少的晚宴与舞会,还是偶尔会上演的戏剧节目,都让华盛顿夫妇在议会期间感到充实而愉悦。华盛顿最钟爱的是其中的戏剧,他绝不会错过任何一场经典剧目的上演。那些安宁而惬意的日子,成为华盛顿日后最为怀念的时光。除了需要简单处理些乡村事务外,娱乐与社交占据了每日的大多数时间。华盛顿的大名,也让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不过在有一点上华盛顿做得很好,那就是他从不让自己的工作受到这些琐事的影响。

  改善大沼泽b的排水状况并努力将其变成耕地,是华盛顿在职期间的功绩之一。包围着6英里长、3英里宽的“德拉蒙德水塘”的,是一片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沼泽。华盛顿惯有的吃苦耐劳与严谨的工作精神,在治理大沼泽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对地形和水位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勘测后,华盛顿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严谨而有效的处理措施。在华盛顿的提议下,成立大沼泽公司的草案在随后的弗吉尼亚议会上顺利通过。人们坚信,条件恶劣的大沼泽有朝一日必将改头换面,成为一片辽阔的沃土。

  英法两国于1763年签订的和平协定,仿佛是战争阴影下洒在人们心头的阳光。在重拾生活的信心后,战火下萧条的村庄也在人们的劳作下再次繁荣起来。然而安逸只是暂时的,水深火热的日子又在5月份卷土重来。在那个月,印第安人终于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战争。参与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波西米亚战争的部落,华盛顿丝毫也不陌生,他们正是往日与自己称兄道弟的特拉华人、肖尼人及部分游牧民族。

  战争,往往会成为政府官员搜刮民众的可乘之机。早在1760年,波士顿海关便向英国当局申请了援助令,企图向经过当地的蔗糖商和蜜糖商征收关税。宪法成为商人们保护自己权益的武器,他们借此坚决地抵制海关的行为。詹姆斯奥蒂斯作为商人的代表,号召美洲人民站起来维护自身权益,并为此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殖民地人民对于英国暴政的反抗,便在那个时候拉开了帷幕。另一件让美洲殖民地人民极为不满的事,是英国内阁出台的一项法令。法令规定,各省省督拥有任意罢免法官的权力。纽约人民最先站了出来,

  美国城市,位于马里兰州。b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亚热带克拉莎草沼泽地区。

  反对这项有悖于司法独立的专制决议。

  在法国宣布投降后,打击走私活动成为英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在英王的命令下,沿海各地均有军官驻守,走私活动受到了严厉的打击。英国殖民地与加拿大殖民地之间本来长期保持着秘密的贸易关系,在受到英国政府的重点控制后,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阻碍。税收工作由于军队的介入充满了摩擦与火药味。殖民地人民眼睁睁地看着大批的货物被扣留,终于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抵制英国纺织品的活动,以此来表达对英政府颁布的法令的强烈不满。

  乔治克伦威尔作为英国政府首脑,也做出了些触怒众人的愚蠢决定。从1764年3月初开始,关于是否向殖民地人民征税的问题便一直在英内阁讨论不休。克伦威尔的最终结论是,殖民地人民应该向英国缴纳印花税,来体现对殖民者的尊敬。另外,殖民地的蔗糖和蜜糖也成为税收的对象。英政府的花言巧语无疑招致了殖民地民众的愤怒,他们清楚地明白自己正被残暴的英国政府一点点榨干。从1760年至1764年的短短几年间,英政府出台的有关税收的法令就多达29条。

  新英格兰人民最先站了出来,极力反对税收制度。他们怒斥英国政府,说这完全是剥夺殖民地人民的人权的暴行。他们向英王和上下议院递交了请愿书及抗议书,但收效甚微。随后,弗吉尼亚、纽约、宾夕法尼亚、康涅狄格的代表接受召唤,与他们一起前往伦敦,下定决心要向英政府讨个说法。人们熟悉的富兰克林先生,便是请愿队伍中的一员。即便如此,英政府的决心还是没有半点动摇。1765年3月,英国议会出台法令,只有贴上英政府颁发的印花,殖民地的契约才合法有效。在反对税收制度的浪潮中,弗吉尼亚人民冲在了最前面,这一点我们从留下的历史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其实,弗吉尼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并不会受税收制度的太大影响。但是我们要知道,那里的人民可是出了名的正直与冲动,所以会立刻站出来发出抗议的声音。他们认为,颁布印花税法令简直是愚蠢到极点的决定,英政府这是在肆意践踏他们的权利。

  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

  对象所征的税。印花税由纳税人按规定应税的比例和定额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即完成

  纳税义务。

  华盛顿也是浪潮中的一分子,他参加了弗吉尼亚于5月29日召开的市政会议。从他之前的书信中我们了解到,华盛顿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农业与军事上,很少会对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这一次,华盛顿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会议上,一位名叫帕特里克亨利的律师提出了一项令人大跌眼镜的草案。这项著名的草案的内容是,弗吉尼亚应该拥有向本地人民征税的专有权力。亨利律师的提议太具有煽动性,于是立刻遭到了下议院议长罗宾逊先生的反对。面对质疑,义愤填膺的亨利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怒斥了英国政府的暴行,坚定地声称自己的提议的正确性。

  演说激发了民众的热情,大家表示了拥护与支持。面对群众激昂的爱国热情,副总督福基尔有些手足无措,议会在他的催促下迅速解散。在核心精神保留的前提下,亨利的提案经过部分修改后得到了通过。随着革命号角的吹响,各地人民开始响应号召站了起来,决心为自由和公正而战。

  印花税的推行果然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英政府陆续收到了各地骚乱的消息。波士顿的印花税执行官的肖像被当地民众绑上绞架,随后在人群的欢呼下被烧成了灰烬。面对义愤填膺的民众,总督、司法长官和郡长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不同形式的反抗也在其他地区陆续进行着。刚刚接到弗吉尼亚印花税执行官的任命函后,知趣的乔治默西便立刻宣布辞职。这些事件标志着人民反抗斗争的新胜利。

  印花税施行的日子定在了11月1日。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的人民立誓要与这项法案抗争到底。实行印花税的法案复本贴满了纽约的大街小巷,过往的群众无不站立注视并愤慨地谴责。一场暴动似乎已在人民的怒火中悄悄酝酿。英国出于安全考虑,派出了大批海军陆战队军人来维持秩序,以保证印花税的顺利实施。

  但在人民的极力反抗下,英政府的想法无疑成为天方夜谭。随着绝大部分印花税票被销毁或者隐藏,英政府的计划几乎停滞不前。那时人们口中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联合起来反对印花税。纽约、费城和波士顿的商人成为反抗活动的生力军。他们约定,印花税一天不废除,他们就一天不进口英国商品。

  就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人们度过了1765年。华盛顿的身影,直到此时仍未出现在浪潮的最前端。其实,这与他为人的谨慎密不可分。华盛顿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当时,华盛顿如一只雄鹰般雄踞于弗农山庄,先是静静地观察着外面的局势,然后等待机会行动。与华盛顿交情不错的朋友们,在这件事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可不管是王室的拥护者,还是民主自由的倡导者,都决定再耐心等等。他们明白,英国政府绝对会有下一步的行动。

  作为叛乱的焦点,波士顿成为英国内阁成员的眼中钉。同时让他们头疼的还有麻省议会。在主张废除印花税法案的请求遭到内阁拒绝后,麻省议会并没有知难而退。他们积极地印发了大量的传单,向其他议会发出了号召,希望能联合起来抵制不公的税收制度。议会对内阁的反抗激怒了弗朗西斯伯纳德总督,他在下届议会召开的时候命令他们停止这种愚蠢的行径。议会没想到不肯做出让步居然招致了总督解散议会的命令。同样的情况也在其他州陆续发生。

  为了废除印花税,民众接二连三地通过请愿书向英王与教会施加压力,向下议院的抗议也从未间断过。但除了波士顿的军事游行,大多数抵抗都收效甚微。遗憾的是,波士顿的游行也不能算是完全成功,因为这一行为招致了英政府的镇压。在被怒火冲昏头脑后,英政府派出了海军准将胡德的部队。两个军团的士兵向着波士顿城加紧进发。

  美洲大陆上引起了骚动,政府准备用武力镇压民众的消息不胫而走。1766年9月22日,各个市的代表齐聚波士顿。他们计划召开一次联合会议,共同商讨应对措施。9月28日,就在会议期间的一天,胡德准将率领着部队浩浩荡荡地进驻波士顿城。英政府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由于他们派遣军队的行为并未获得当地议会的批准,所以依照法律规定,当地议会拒绝为军队提供营房。万般无奈之下,胡德命部队在广场等空地安营扎寨。如此一来,摆放在市政府和议会楼前的成堆武器便毫无遮掩地展示在民众面前,这无疑遭到了市民的强烈不满与愤怒。

  从始至终,华盛顿都在这场运动中保持了从容而乐观的态度。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日记中就可以看出。华盛顿的字里行间,都是退伍后在弗农山庄的安逸生活,很少提及外界的政坛风云。但是,骨子里的爱国之情决定了华盛顿的命运,他注定不会只是个庸碌的庄园主。他虽然身在庄园,心却早已飞向了外面的世界。

  随着抵抗印花税的运动越来越火热,华盛顿激动的心情已经按捺不住。在他于1769年4月5日写给乔治梅森的信中,我们了解到他当时的态度。他告诉梅森,自己举双手赞成波士顿、康涅狄格和纽约的抵制行动。华盛顿认为,英国政府根本就没有把殖民地人民放在眼里,他们的优越感欲盖弥彰。他希望每个美洲人民都能站起来,为自由民主而战。不过同时,华盛顿也提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诉诸武力。

  不得不说,华盛顿的想法是让人敬佩的。作为处境优越的庄园主,他为了心中的自由民主做出了牺牲。华盛顿认为,每个阶层的民众都应该得到尊重,获得公平的对待。在一次演说中,华盛顿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认为,一个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制订迫在眉睫。一旦群众对政府有所抱怨,那么政府就应该立即出台新的政策。”

  另一头的大不列颠本土上,上下议院的议员们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积极地游说英王,并且坚定地做出保证,麻省议会一定会修改出正确的法令,政府的利益绝不会因此受影响。至于那些在麻省议会解散事件中犯有煽动罪的人员,弗吉尼亚议会表示一定会妥善处理。不过同时,弗吉尼亚议会也努力地劝说了英王,希望这些子民能得到宽恕,毕竟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合理抵抗。无奈的是,英政府对此根本不予理会,丝毫未被修改的决议还是在民众的愤怒中颁发了。

  弗吉尼亚议会首领劳拉帕蒂顿特在听闻英政府做出的顽固决定后,除了沮丧外感到的是深深的愤慨。一怒之下,他果断做出了行动予以回击。在第二天召开的议会和行政议员会议上,帕蒂顿特下令将议会解散。华盛顿知道,之前和梅森制定的联盟章程派上用场的时候到了。义愤填膺的议员们纷纷在上面签了字,承诺坚决抵制任何需要缴纳税款的英国制品。

  劳拉帕蒂顿特眼看政府与殖民地间的矛盾日渐激化,希望能尽己所能做点什么。在不惜抛弃英王给予的特权后,这位伟大的爵爷亲身参与到民间的活动中,以坚定的自由主义战士的身份推动了弗吉尼亚叛乱的平息。

  1770年的英内阁,可谓动荡不安。深得人心的格雷芬顿公爵突然宣布辞职后,内阁大权落在了劳拉诺思手里。劳拉之所以能成功上位,绝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显赫的功绩,而完全是因为他的花言巧语讨得了英王的欢心。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劳拉一掌权便开始着手解决政府与殖民地的矛盾。在他看来,只要在税务问题上做出让步,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劳拉随后宣布,除了茶税法外,废除1767年以来颁布的所有税法。

  劳拉没有料到,这个决定会让自己成为千夫所指。许多反对者站了出来,指责劳拉处事草率。反对者指出,废除税法一方面会让国库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也很难再拉拢殖民地的民心。面对无数反对的声音,劳拉的决心没有半点动摇。对此,他声称:“如果最大程度的忍让仍不能平息民众的怒火,与其继续妥协,倒不如直接投降;如果作为宗主国的我们连名誉都不能保全,那么我们倒不如将殖民地永久放弃。”

  就在新的法案在议会上饱受非议的同时,另一头的波士顿又出了乱子。武装士兵在遭受当地青年的袭击后愤然反击,随后引起了骚乱。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到其中,用棍棒和石头向军队发动了疯狂的攻击。在场面失控后,军队无奈之下动用了武器,才驱散了动乱的人群。混乱中有四人死亡,此外有多人受伤。

  弗吉尼亚本来已经日渐平息的敌对情绪,随着波士顿事件的爆发达到了白热化。英政府之前做出的口头承诺被人们抛诸脑后,人民开始参与到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斗争中来。民众的举动,让一直致力于和平的劳拉帕蒂顿特陷入了异常尴尬的境地。在随后发生的一场暴动中,总督被蓄谋已久的凶手残忍地杀害。总督虽然不幸牺牲,但他和蔼可亲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追求和平与自由的伟大行为也将永远流淌于历史长河。

  在克雷克医生的陪伴下,华盛顿踏上了远游的旅途。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见识沿途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忆往昔的战争岁月。包括三名黑奴在内的一行人,于1770年10月5日清晨向着彼得堡出发了。那时的彼得堡由艾德蒙斯上尉把守,他手下拥有两支爱尔兰皇家卫队。

  在招待晚宴上与故交乔治柯罕的偶遇,是华盛顿始料未及的。现在的柯罕已经是上尉,多年的边区工作让他受益匪浅。从谈话中华盛顿了解到,柯罕在波西米亚战争中可谓九死一生,他需要时常跟土匪和蛮族兵戎相见。另外,柯罕可谓是研究印第安人的专家。对印第安人生活习俗的了解,不仅让他保证了行军的安全,更让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当地的印第安酋长基斯苏塔脑海中保留的,还是华盛顿17年前的模样。如今再次与饱经岁月雕琢的华盛顿重逢,酋长可谓百感交集。在酋长的盛情款待下,华盛顿受到了贵宾般的礼遇。当听到酋长提出要与弗吉尼亚人民建立和

  1770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的流血事件,五名美国人被英国军队杀死。由于殖民地人民的奋起反抗,导致事件恶化,该事件导致五年后的美国独立战争。

  平友好的商贸关系后,华盛顿欣喜不已,因为这正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酋长的挽留让华盛顿盛情难却,他逗留数日后才告辞出发。在行至自己的田产所在的卡诺瓦河后,华盛顿又停留了两天。看着田产周围清澈见底的湖泊与生机盎然的虫鱼鸟兽,华盛顿的心安宁而祥和。

  在那几天里,华盛顿意外地接待了一位陌生老人。在尼克尔森的翻译下,华盛顿明白了这位印第安酋长的来意。老酋长告诉华盛顿,在当日布拉德科的部队遭袭的时候,自己正是法军部队中的一员。老人并未隐瞒半点事实,他坦率地承认曾向华盛顿开枪射击,但无一命中。完全是出于对华盛顿的敬仰之情,他才坚持要来亲自拜访。华盛顿的征程,在卡诺瓦河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华盛顿觉得,虽然此行充满艰难险阻,但他已走遍了所有想去的地方,也算不虚此行了。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