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10.大陆会议.阻断贸易

时间:2012-11-12 08:1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内敛的华盛顿,从来都会将感情深埋心底。但这一次,他没法再假装淡定,因为他的女儿病了。痛苦不已的华盛顿日夜守候在女儿的身边,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希望能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可惜最终死神还是降临了,他带走了年仅17岁的小卡尔蒂斯。华盛顿留在家中抚慰悲痛欲绝的妻子的同时,自己也是心如刀绞。妻子告诉华盛顿,她在小卡尔蒂斯去世之前便有了预感。如今,儿子约翰成了夫妻俩唯一的希望。对于儿子的教育问题,华盛顿头疼不已。要知道,约翰不仅从小深受母亲的溺爱,同时还拥有着数额不小的个人财产。在安纳波牧师门下学习的时候,约翰就经常无故逃课返回家中,因此只接受了断断续续的教育。

  家人准备将约翰送往国外读书。华盛顿从俄亥俄州回来后才得知这一计划,随后便表示了反对。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做出了让步。双方达成共识,让约翰先接受本国文化的熏陶,出国的事先推迟一段时间。一年时光很快又过去了,约翰居然将心上人带到了华盛顿夫妇面前。在勉强同意约翰与女友的订婚后,华盛顿坚决不同意儿子提出的结婚。虽然女方的父母认为两个人是天作之合,但在华盛顿看来,这么早就结婚有些太仓促。双方父母最终约定,婚事推迟到两个人读完两年大学后。没想到只在大学待了不到一年,约翰便跑回家中,向母亲提出要操办婚事。在妻子一口允诺儿子后,华盛顿对此只能默认。1774年2月3日,约翰与尚未年满21岁的新娘步入了婚姻殿堂。

  英国政府眼看殖民地的反英情绪越来越高涨,怒火中烧。不幸的波士顿人遭了殃,他们成为英国发泄怒火的对象。议会出台的法案规定,从1774年6月1日起,波士顿港口将被禁止卸载和停放任何货物。不久后,波士顿当地的议员、法官和郡长的大权被下令全部由英王一人独揽。眼看当地的反英浪潮仍未平息,议会又在随后出台了第三个法案,规定那些犯内外勾结罪的人将受到严惩,审判将全部在大不列颠进行。

  波士顿人到了此时,已经忍无可忍。一次州全体会议,在5月的弗吉尼亚顺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人群中,出现了老牌贵族丹木尔勋爵及其妻子和子女的身影,这不仅使丹木尔家族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促成了弗吉尼亚州的贵族圈子的形成。5月16日,华盛顿抵达威廉斯堡。显赫的地位以及与总督密切的关系,让华盛顿得以于当晚与各界政要共进晚餐。晚餐过后,就在大家打算去睡个好觉的时候,波士顿港口即将关闭的消息从议会传到了威廉斯堡。

  在法令被现场宣读后,愤怒的情绪点燃了整个会场,且久久无法平息。不久之后,一份抗议书被刊登在了州议会杂志上。人们约定,将今后的6月1日定为蒙耻日,进行斋戒和祈祷活动。在议会的号召下,愤慨的民众一齐立誓,坚决反抗英政府干涉殖民地自由的无耻行径。丹木尔勋爵为了避免事态的恶化,于第二天便宣布议会解散。尽管如此,议员们的活动并没有就此停止。为了谴责英政府的波士顿法案,大家在暗地里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关于全美大会的人选、会址等问题,也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在此之前,虽然纽约和波士顿的市议会都有过类似的提法,但这次表明国家概念的全美会议无疑写下了美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笔。各殖民地在听到弗吉尼亚的召唤后,无一例外地予以响应。经过热烈的讨论,费城被定为会议的举办地,举办时间定在9月。解散议会的决定并没有让丹木尔勋爵成为众矢之的,议员们依然保持了对他的尊敬。另外,尽管两个人意见颇多不和,但华盛顿也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在前夜留宿勋爵家中后,华盛顿于6月25日清晨坐上了勋爵的马车,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农场。波士顿市议会发出的信函,于28日抵达了华盛顿家中。信件的主要内容是,呼吁美洲人民停止所有与英方的贸易活动。另外,为了共同商榷全美联合会的成立问题,新老议员们均被邀请去参加8月1日在威廉斯堡举行的会议。

  按照法案规定,波士顿港口将于6月1日封闭,而这一天也注定成为当地民众心中的耻辱。6月1日,伴随着威廉斯堡的钟声,波士顿港口正式关闭。随着波士顿法案的实质性实施,港口的一切事务停止运行。当时接替阿姆赫斯特担任英军全美指挥官的托马斯盖齐将军,被同时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的军事指挥官,他奉命保证这些强制性法案的顺利实施。善于见风使舵的盖齐将军是个招人喜欢的老好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温和儒雅的他遇事往往会选择息事宁人。英勇与果敢的缺乏,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太出色的军事指挥家。

  在美洲大陆的长期征战,让盖齐将军自以为对美洲人民知根知底。按照他的荒谬说法,只要英国人不像羔羊般软弱,美洲人就绝不会像狮子般强悍。他甚至还曾狂妄地声称,波士顿事件交给他来办,五个团的兵力便绰绰有余。盖齐的工作本来就不讨好,再加上屡次出言不逊,我们也就不难想象美洲民众对他是有多么恨之入骨了。随着州大会的顺利开展,民众也渐渐达成共识。随后出台的法案宣布,自8月1日起,美洲大陆将断绝与英国的一切贸易关系。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盖齐吃惊不已。在他的命令下,所有刊登了此法案的报纸全被查封。公然驻扎波士顿的步兵和炮兵部队,更是让当地民众的敌对情绪达到了最高潮。人们猜测,为了平息动乱,英议会恐怕要不惜诉诸武力了。

  费尔法克斯县的居民大会,在华盛顿回到弗农山庄后不久就召开了。几项英国最近出台的法案,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另外,一个新的委员会诞生了,华盛顿众望所归地当选为委员会主席。作为华盛顿的好友,在民众热情拥戴华盛顿的同时,拜伦费尔法克斯先生向他吐露了自己的些许担忧。在来信中,他建议华盛顿向英国国王写一封请愿书,看看英政府能不能对美国议会网开一面。

  7月17日,也就是全县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华盛顿本应该收到拜伦费尔法克斯先生的一封长信。信件的主要内容,是对委员会的几条决议的反对意见。可惜,信件直到第二日才抵达。此时,华盛顿已是全县的代表,将要参加8月1日于威廉斯堡举行的全区大会,而那些有待商榷的决议,也已经全部通过。一等会议结束,华盛顿便立即写了回信。在信中他告诉费尔法克斯先生,等待英方的让步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在华盛顿看来,波士顿人民做出的抵抗是合理的,英方根本就不能借此采取强硬措施。随着今年以来英方种种法案的陆续颁布,美洲人民正在被一步步推入深渊。另一方面,华盛顿认为请愿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从盖齐将军的演说和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把这些“刁民”的请愿放在眼里。在种种给英方施加压力的手段中,华盛顿更倾向于抵制英货。他坚信,英国的货物多被拒绝一件,美洲人民的苦难便能多减少一分。

  8月1日,作为费尔法克斯县的代表,华盛顿在威廉斯堡参加弗吉尼亚各地区的代表大会。在递交了反映本县民意的几项决议后,华盛顿开始在会议上大放异彩。热情高涨的华盛顿在会议上滔滔不绝,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让周围的代表们佩服不已。在通过了与费尔法克斯县的精神一致的决议后,为期六天的会议圆满结束。作为弗吉尼亚的代表,佩顿兰道尔夫、里查德亨利李、乔治华盛顿、帕特里克亨利、里查德布兰德、本杰明哈里森、爱德蒙德、潘德尔顿将参加随后举行的全国大会。

  随着时间的临近,各地的代表们陆续起程赶往费城。对于这些反抗王权的异端分子,盖齐将军可谓恨之入骨,他随时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而面对潜在的威胁,英勇的代表们无所畏惧。

  1774年9月5日,除了佐治亚州之外的来自各地的51名代表悉数到场,全国代表大会于费城卡蓬特会厅的一个房间里顺利召开。在场的都是美洲大地上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不过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倒还是第一次。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美洲,这次会面都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没想到的是,会议在一开始就出了岔子。在各地代表的人数不一的情况下,选举方式的选择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代表们都不肯做出让步,一部分人支持以州为单位,另一部分人则坚决支持以个人为单位。就在双方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帕特里克站了出来。他义正词严地批评了争执不已的代表们。他说,如今大家已是统一战线的盟友,应尽量避免产生内讧。大会最终做出决定,以州为单位进行投票,每个州拥有一票选举权。

  随后又有人提出意见,应该在会前进行祷告仪式,以确保大会的庄严神圣。对此,立马就有反对者站了出来,提出不能强行统一信仰,毕竟每个人的信仰都是自由的。对于这个观点,塞缪尔亚当斯起身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只要对祖国的忠诚是一致的,那么不管信仰什么,都应该同意祷告活动。在决议通过后,大会向杜齐发出了邀请函,希望他能来费城主持祷告。同一天,英军炮轰波士顿的消息传到了费城,这让代表们个个愤慨不已。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南部代表们向东部代表们致以了诚挚的问候。

  大会通过了一项反对英议会的决议,指责他们干涉马萨诸塞州人民的自由权。另一方面,反对强制法案的决心在会议中被再次强调。代表们陆续上交了本州的决议,而这些决议无一例外地被批准通过,并最终被整合成了美洲人民的共同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人民的生存、自由、财产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立法会的权利,也在宣言中被明确提出。立法会向议会要求,包括本会的立法权、对贸易规则及议会方案的审核权在内的诸多权利,必须被明确保证。宣言同时指出,英国法律需要进一步修正,包括向国王请愿在内的公民基本权利应被明确规定。他们同时提出要求,希望国家能尊重和保护公平的基本权利,而不是肆意加以侵害。

  大会认为,英政府的两条行径是不能容忍的,一是和平时期在殖民地驻守了军队,二是王室成员侵犯了地方民众的自由,他们明显干涉了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宣言的最后还补充了一点:“对于那些引起公愤的强制性方案,美洲人民坚决不予接受。希望英政府能自觉修改方案的不公之处,安抚美洲人民的敌对情绪。”

  在美洲人民争取自由与平等的坚定决心下,大会决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那些抵制英国货物的条例将被缔结;其次,会议结束后将有两封信诞生,一封会被寄往英国用以施加压力,另一封将被保留起来,以提醒殖民地人民勿忘耻辱;最后,会议决定再向国王递交一封请愿书,试探事情是否还有转机。

  代表们在会议上的认真程度,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议员。为了让每一个议题都得到充分讨论,会议前后持续了整整51天。在这些天里,华盛顿可谓不遗余力,他毫无保留地表露了自己的想法与思想,这也为他留下了不错的口碑。

  在此期间,华盛顿收到了一封让他很不愉快的信件。来自波士顿的罗伯特麦肯基上校在信中写到,不管是马萨诸塞州的人民,还是波士顿人接二连三的抗议与集会,都让他深恶痛绝。麦肯基在信的最后告诉华盛顿,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他都做好了准备去迎接。他甚至写到,如果刁民们的行径太过出格,自己将不惜诉诸武力。

  对于此人嚣张的挑衅,华盛顿反感不已,他在读完信后立即予以回应。华盛顿没有用外交辞令,他在回信中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对于麦肯基上校的麻木与冷血,他在悲哀之余予以了尖锐的嘲讽与批评。至于对方的威胁,华盛顿只是莞尔一笑。

  在政治立场上,华盛顿将自由与平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生命。所以,虽然未来的路途是充满险阻的,他还是肯定了马萨诸塞州政府的行为,赞赏了这一行为的进步性。此次全国大会的召开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华盛顿在黑暗中摸索多时的道路,让他看到了民主的希望。这些日子对华盛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自此之后,华盛顿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而民族独立的念头也在他心中悄悄生根。每逢会议期间的空闲时间,华盛顿便去与各地代表亲切交谈,相互交流许多问题。最困扰华盛顿的难题是,到底应不应该彻底脱离英国政府的怀抱。

  盖齐将军的举措引起了谣言,一时之间,波士顿将被炮轰的消息闹得满城风雨。一开始就驻扎于广场的英军部队和随处可见的野战炮,本已让波士顿市民夜不能寐。如今,弹药库的大批军火又在盖齐将军的命令下运至波士顿,不免让市民们心惊肉跳。与此同时,两个中队的王室士兵奉命乘船出发,沿着麦斯蒂克河直达麦德福尔德,在夺取那里的军火后立即将其偷运至威廉斯堡。在这一消息披露后,成千上万的波士顿青年涌上街头,用游行的方式表达了对英国运送军火的反对。在英军的一系列举动后,流言已经笼罩整个波士顿。

  为了避免骚乱,五十九团奉盖齐将军之命赶往波士顿隘口。火速抵达后,部队在那里加紧构筑了防御工事,并派出守卫严加防范。另一方面,康涅狄格州的市民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迅速集结在了一起,誓死要守卫家园。

  在消息传至费城后,各州纷纷伸出援手。他们向波士顿许诺,会竭尽全力予以支援。虽然波士顿当地的数人收到了国王送来的委任状,但他们大都在随后选择辞职。

  由于市民的敌对情绪不断升温,盖齐将军延后了在9月1日为下月召开的塞勒姆大会进行选举的计划。可市民们不吃他这一套,选举活动最终如期举

  美国俄勒冈州首府。

  行。选举当天,在盖齐将军久久还未露面后,代表们自行决定选举开始,并最终选出了约翰汉考克担任大会主席。在未获国王允诺的情况下,此举意味着代表们行使了最高权力。眼看着冬日将近,盖齐眉头的阴霾满布,他知道局势已经越来越难以掌控。整个马萨诸塞州,只有波士顿有英军驻守。如果这里失守,那么国王的拥戴者将会成为过街老鼠,找不到任何藏身之地。

  事到如今,盖齐将军也不得不承认,地方大会处理事务的果断与坚决令人敬佩。在商议组建地方军队后,寻找指挥官的计划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实行。安全委员会拥有城市的安全执行权,他们将负责民兵与指挥官的招募事宜。为了大批军事物资能够顺利集结,大会又做了相关安排。马萨诸塞州的积极备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一场风波。在这样的形势下,武装行动已不仅仅限于过去的新英格兰,中部和南部各州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第一个站出来吹响战斗号角的,是弗吉尼亚人。在民兵法的许可范围内,当地的独立队于不久后成立。在历史经验的指导下,备战进行得有条不紊。不同的是,各自为政的情况没有再次出现,各个中队遇事都会向华盛顿虚心请教。华盛顿的领袖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

  来年3月,华盛顿又一次被推举为费尔法克斯县的代表,参加了在里士满召开的第二次弗吉尼亚大会。会上,帕特里克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号召大家组建民兵部队。作为此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的拟定人,华盛顿当然表示了强烈支持。华盛顿虽然不是什么好战分子,但他早已是这支部队指挥官的不二人选。作为华盛顿的兄弟,奥古斯丁凭借殷实的财力成立了一支独立中队,随时随地听候他的召唤。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