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点燃革命的火星——列宁主义与布尔什维克的诞生

时间:2012-07-04 07:46   来源:中国台湾网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这个论断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做出的。

  俄国并不是一个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相反,20世纪初期的俄国,经济生产力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农奴制虽然在1861年改革中被废除,但农奴制的残余仍随处可见。由于地主仍然占据着农村的大片良田,农民的土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且大多是一些烂地,农民为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农村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没有任何改变。1906年,俄国首相斯托雷平尝试对农村进行进一步改革,缓解矛盾,决定允许农民退出村社并获得村社土地作为私产,而政府可以贷款给部分富农帮助其建立农场。这一改革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差距,大批贫农在退出村社以后,被迫把土地抛售给地主贵族和富农,走上流离失所的道路,农村的矛盾进一步尖锐。

  同时,俄国的工业体系十分落后。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农奴获得了自由身份,一定程度上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但俄国的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革新和竞争力,很多工业只是为了政府的军备需要,受政府的扶持而建立。俄国政府则通过大肆举借外债来维持对外扩张,甚至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法国的主要投资方向。入侵的外国资本与本国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沙皇政府与新崛起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沙皇专制政府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环环相扣,绕成一个无法拆解开的线团,也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

  另外,俄国几个世纪来的疯狂扩张也造成了“消化不良”。在俄国境内,波兰、芬兰等民族在争取独立,乌克兰等少数民族与俄国政府的矛盾也很尖锐。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就看出了俄国这一弱点。日本间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境内联络少数民族和不满分子发动“革命”,直接导致俄国后院起火,为日本的最后胜利给予了极大帮助。俄国还向周边四处伸手,与日本、土耳其、伊朗等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矛盾,这内外矛盾夹杂在一起,也让俄国的问题更为复杂化。

  俄国无产阶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普列汉诺夫是最早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1883年,他在瑞士的日内瓦成立了劳动解放社,并把《共产党宣言》等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翻译引进。接着,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地都开始成立马克思主义的小组或团体。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并完成了俄国无产阶级建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列宁。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则是他进行革命活动时的化名。列宁在中学毕业以后就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因参加反对沙俄政府的学生运动而遭到逮捕。在此期间,他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892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毕业以后,他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组建了“圣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因此在1895年12月再次遭到逮捕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00年,列宁流放期满,他随后前往瑞士的日内瓦,接着游历欧洲。在国外期间,他创办了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火星报》,并以这份报纸为阵地,宣传革命。1902年,列宁出版了一部著名的著作《怎么办?》,批判了修正主义的路线,明确提出了应该将一盘散沙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组织起来,成立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政党的主张。

  1903年,列宁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党章时,代表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以马尔托夫为首的一些人反对列宁要求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一个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最后,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当选人数多于反对列宁的一派,因此,拥护列宁的一派被称为

  “布尔什维克”(俄文意为“多数派”),反对列宁的一派被称为“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布尔什维克党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在1905年3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只有布尔什维克出席,孟什维克与布尔什维克正式分道扬镳。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以后,就在列宁的领导下积极发动工人运动。1905年的俄国革命则是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第一次考验。

  1905年1月22日,圣彼得堡的工人举行大罢工,在牧师的率领下,高举着请愿书和沙皇肖像,向冬宫进发,途中遭到沙皇军队的拦截和镇压,造成10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的惨剧,史称“流血星期日”。

  流血星期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罢工。到5月1日,俄国二百多个城市爆发罢工。6月中,黑海舰队的波将金号战舰爆发水兵起义。俄国此时正陷入日俄战争的泥潭中,前线的军队在中国东北节节败退,从欧洲绕大半个地球到远东的波罗的海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以逸待劳,几乎全军覆灭。革命让沙皇政府更陷入了尴尬境地,沙皇尼古拉二世慌忙决定一方面与日本签订和约结束战争,一方面对国内作出让步,准备立宪。

  俄国的资产阶级满足于这一成果,举杯相庆,但布尔什维克准备将革命继续推向前进。11月,列宁从瑞士回国,领导国内革命。12月20日,莫斯科工人发动总罢工,并迅速发展为工人武装起义,沙皇政府慌忙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到1906年1月,为俄国1905年革命减少伤亡,保存力量,莫斯科苏维埃被迫宣布停止斗争,革命逐渐走入低潮。到1907年,轰轰烈烈的1905年革命宣告结束。

  1905年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一次前奏,它那前所未有的规模显示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为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做了一次预演。更重要的是,它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广大的无产阶级和革命政党得到了一次锻炼。1905年革命还是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俄国革命前后,土耳其、伊朗等国也纷纷爆发民族革命,为争取独立自由而战。中国的辛亥革命也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推翻了中国延续2000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