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国会甘当打手

时间:2012-02-15 15:2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如果说美国学者甘于投石问路,制造舆论范围,美国对华施压的最大老板,则无疑是美国国会。 

  在国会内,充当急先锋的则是几张中国官员熟悉的面孔: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和施塔贝诺(Debbie Stabenow)、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 

  其中,来自纽约州的犹太人舒默是领军人物。他口才凌厉,讲话极具蛊惑力,和美国媒体有着良好的互动,在参议院民主党权力表排第三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开玩笑说,舒默总是喜欢邀请媒体参加他的宴会,因为后者是他的“偏爱”(Loved Ones)。但这位参议员却总是在人民币议题上大棒挥舞,并通过展现强硬态度稳固自身政治基础。 

  2005年他和格雷厄姆就提出法案,宣称因人民币贬值,美国应对所有中国商品额外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该议案在参议院表决时得到了超过三分之二的67票。但由于随后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法案也就不了了之。 

  随着人民币汇率暗战的不断升级,舒默再次走到前台,2010年和2011年,他都领衔在参议院抛出人民币议案,要求奥巴马政府向被认定存在汇率操纵的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在2010年的这项议案中,和他联署的参议员施塔贝诺宣称,人民币币值低估了20至30%,因此大量中国商品输往美国,“这不公平,这是欺骗。” 

  在2011年初的议案中,舒默等人发表联合声明称,他们将在新一届国会中“积极处理对美国贸易产生不公平和负面影响的汇率失调问题”。 

  在参议员们对中国攻击之时,众议员自然不甘示弱。2010年3月15日,130名美国众议员则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并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商品实施反补贴制裁。 

  信中宣称:“中国的货币操纵行为对美国经济影响已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通过将货币保持在低估的汇率,中国等同于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补贴,但这让外国竞争者处于不公平的地位。”除了要求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采取行动外,这些议员更要求美国政府采取外交行动,在双边以及IMF等多边组织框架下对中国施压。 

  随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不断发酵,美国开始了新一波的先发制人。2010年9月29日, 美国众议院以348票对79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一项《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公司将可申请从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来补偿“人民币被低估”而造成的损失。 

  所谓“公平”,只是美国政客冠冕堂皇的幌子,其针对的则是人民币,时机对准的是即将举行的中期选举,目标则是一个月后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 

  对于这项法案,众院筹款委员会主席莱文颇为得意地宣称:“这明确宣示了我们是说到做到的。”在他看来,投票结果已对中国“发出信号”:中国必须在汇率问题上做出让步。 

  美国在步步紧逼。按照美国的相关法规,该法案要成为最终法律,尚需得到参议院通过并得到奥巴马签字同意。10月13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鲍克斯访华,他威胁中方称,参院很可能在中期选举后对该法案进行投票,“法案非常有可能通过,然后送交总统签署。” 

  在2010年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中,435名众议员将全部再选,三分之一参议员也将可能易位,胜败得失的关键时刻,议员们自然不敢有丝毫大意。在人民币问题上大做文章,靠展现强硬吸引眼球、赚取支持,也是美国政客选举中的不二法门。 

  在人民币汇率交锋中,相对于国会充当的急先锋角色,奥巴马政府更多表现出了理性。但随着2010年中期选举的日益临近,奥巴马也开始转变态度,2010年9月20日,他再度将矛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领导人没有兑现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全部诺言”。他以极度强硬的口吻宣称,“我们已告诉他们的是:你们必须让货币升值。” 

  在接受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采访时,奥巴马说,为建立更加公平的中美贸易关系,美国政府将先于世贸组织对中国采取更多制裁措施,“我们将更有效地执行相关贸易法”。 

  按照美国的惯例,总统很少直接谈及汇率等可能影响市场的敏感话题,但自2010年初起,奥巴马在人民币问题上多次 “直言不讳”,且态度愈发严厉。 

  2月3日,在和民主党人对话时,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参议员斯佩克特(Arlen Specter)询问奥巴马,他是否会考虑修改或取消美中达成的双边协议。斯佩克特指责中国未履行相关协议,并称中美贸易逆差使美国在2001至2007年损失了230万个就业岗位。 

  奥巴马回复说,他不支持废除与中国的贸易协议。但他强调,美国政府正在向中国和其他国家施压,并以更严厉的态度落实现有贸易规则,促使中国和其他国家以对等的方式向美国开放市场。 

  奥巴马并且说,当前美国的一大国际挑战就是汇率问题。他称,美国商品价格被人为抬高,其他国家商品价格被人为压低,这使美国商品的竞争力被严重削弱。 

  2010年11月初的中期选举,以共和党重新掌控众议院结束。在野党的强势崛起,无疑也掣肘了奥巴马政府的执政能力。在白宫和国会的博弈中,天平由原先倒向白宫转为两者平分秋色乃至国会略占上风。为避免成为政治 “跛脚鸭”,奥巴马政府势必会在一些问题上先发制人、采取强势,这就注定了中国问题,尤其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在未来几年会不断发酵。 

  作为整体战略,在对华政策上有重要发言权的美国财长盖特纳,也开始以更尖锐的态度指责中国,他宣称:“我们正在研究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采取什么措施能促进中国政府更快采取行动”。美联社的分析文章说,这也是盖特纳上任以来对中国汇率政策评论“最严厉的一次”。美国政府本来打算通过秘密外交促使中国让步,但美国政府的这种举动,“意味着”这一政策可能告一段落。 

  在2010年10月韩国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前夕,盖特纳更致信其在G20的同行,要求这些国家停止操纵汇率以避免“过度动荡”和全球货币战,英国《卫报》分析说,这是华盛顿对北京“几乎未加掩饰的攻击”。 

  身为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也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发表他的“专业意见”。2010年4月14日,他称,中国以一种低估了的汇率把人民币跟美元挂钩,是“有害的全球失衡”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意思就是中国的人民币政策,导致了美国出口下降,并损害了世界经济平衡。我注意到路透社当时的评论就说“这是伯南克在人民币问题上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强硬的言论”。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似乎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肇源地,而人民币汇率政策则是“恶中之花”。对于美国规劝人民币升值以应对通胀上扬的“苦心”,中国方面却似乎并未领情,更多的是提升利率。 

  中国的“漠然”态度让伯南克感到不安。2011年2月9日,在中国四个月内第三提高利率25个基点后的第三天,用西方媒体的话讲,伯南克“罕见地提出批评,他质疑北京应对经济过热的方式”。 

  他在当时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升值既符合美国利益,又符合中国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他们解决通胀问题。他进而解释说:“目前正在发生的一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点令人惊讶———就是他们也有通胀问题。而且,他们处理通胀的方式不是让人民币升值,这将减少对他们出口品的需求。”  

  伯南克随即开出了自己的药方,那就是人民币升值,升值,再升值!他说:“更确切地说,他们(中国政府)把通胀问题放在那儿,反而试图通过加息来减少内需。中国更好的策略是不要调控国内需求,并让人们享受更高水平的生活。” 

编辑:刘承思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