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5

时间:2012-11-18 18:47   来源:

  有一位名叫小颖的女孩儿,娴静漂亮,但总是爱躲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时,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大家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因此,在她的心里,一种自卑感让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她也一直不与同学交往。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小颖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那个角落,小颖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课的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她的情况,他就一直点小颖的名字。

  她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才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大家注意到,小颖的眼圈儿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摆地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中,大家看到小颖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小颖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一阵掌声。小颖很礼貌地向演讲老师深鞠一躬,然后向同学们深鞠一躬,最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摆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她的学习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小颖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她来信给学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外在条件较好的人,会在沟通、婚姻等事情上博得他人的青睐,激起他人的热心,事情往往很好办。相比之下,有些外在条件不佳的人就没那么“运气”了。怎样走出自卑心理的陷阱?除了外部环境因素,自我心理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

  (1)平常多演练,多交朋友

  临阵前要做些必要的操练,做好各种准备。例如商务洽谈,在洽谈前要尽量把各项资讯工作做周详。自己的诉求、对方的心理及性格特征、洽谈中可能发生的事等都应先进行演练,并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应对准备。这样,就可以增强自信,在洽谈中占据主动。

  (2)不做无谓比较

  自卑心重的人总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结果往往是越比越泄气。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同样,自己也不会事事不如别人。这样一想就能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

  (3)相信自己会成功

  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相信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消除自卑感,自然地与人交流了。 NO.4训练自己,克服沟通恐惧

  有很多人在沟通过程中,不敢诚恳待人,总是心存恐惧。害怕上当吃亏,害怕被人欺骗,这种恐惧使他们远离人群,不能正常地与人沟通。

  季大伟,今年26岁,在某公司担任文职人员。有一天,部门领导因不满意他起草的一份合同而严厉地训斥了他。一脸沮丧的他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就一言不发,同事们围上去安慰也不管用。

  从此,季大伟像变了个人,上班几乎不说话,和谁也不接触。需要沟通传达什么事情都通过公司的内部网络贴帖子,明明同事就坐在他对面,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也都通过网络。当领导有事不得不去面对面的时候,他就非常紧张,脸发红,手心出汗,总是不自觉地拽衣袖,时间长了衣袖竟被他拽坏了。

  季大伟就是患有“沟通恐惧”症,导致了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沟通不畅。“沟通恐惧”也叫沟通焦虑,它是一种心理疾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存在“沟通恐惧”。对现今的人来说,“沟通恐惧”就像是沟通中的魔鬼,阻断了我们正常沟通中的信息流通。

  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害怕与陌生人交谈、当众讲话、参加聚会等沟通活动,甚至只要被别人注视就会感到面红耳赤,这就有可能是“沟通恐惧”。

  一位销售员为了签成一笔大单,约了重要的客户到一家高级酒店吃饭。席间,他举杯向对方敬酒,可能是由于起身太猛,以致影响了身体的平衡,他的手略微抖动了一下,杯中的酒也就跟着洒出了一些。

  后来,由于一些不可知的因素,这笔大单没有签成。回想起整个还算顺利的推销过程,这位销售员竟觉得就是自己在酒桌上那个小小的失误导致了这个恶果。

  他非常懊悔,并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能重蹈覆辙。但是很不幸,他越是想控制反而越难以控制,在一次饭局中,竟出现多次这样的失误。由于这个原因,他越来越害怕出席这样的场合,并陷入了一种恐惧怪圈。一个原本在饭局中游刃有余的销售员最后竟变成了恐惧饭局的人。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