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你可以主动地“投其所好”,倒不是先了解其“所好”再“投之”(因为先了解其“所好”,就不用费心了),而是在刻意安排的情境中去了解其所好。
如果你没有能力兴师动众安排各种情境,那么,就利用各种机会趁便观察他的喜好,这种观察比刻意安排的更为深刻有效,因为你观察的对象没有防备,真面目会显现得相当彻底!
用“投其所好”来看人可以看出人品,而人品会影响他的行事、判断和价值观,甚至影响他为善或为恶的选择,无论是交朋友还是找合作伙伴,这都是一项重要的参考!NO.9沟通高手必擅体察人心
遗传学告诉我们,人的体态、外貌同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究竟如何,到现在为止,谁也不能做出肯定而完美的答复。事实上,认识一个人单凭外貌是不牢靠的,即便是老牌侦探也常常失误。外表相貌只是一种参考,还要通过对穿着打扮、身态姿势、动作行为、表情神态等的观察,才能推测和判断其内心世界。
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外露的,对它的体察是容易的;有时是复杂隐蔽的,对它的体察就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首先,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沟通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
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可以提出一两个对方很敏感的问题,静观一下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他是傻瓜。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上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
有些现象的含义人们是很清楚的。例如,腿的轻颤,多是心情悠然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含义。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饰许多东西,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动作。如愤怒时握紧双拳,或是将纸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甚至可能两手发颤;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或者简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什么地方;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等等。
其次,抓住“决定性瞬间”。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绝对滴水不漏。关键问题是,你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能否准确判明哪一个变化是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到他的破绽。因此,时机对你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才是这种“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抓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定夺,无固定模式可循。
最后,主动探察。察言观色,不能理解为被动式的冷眼旁观。事实上,主动进攻,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激发对方情绪,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这里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施放诱饵。你可以若有若无地用一些对对方具有吸引力的话题,判断出对方的心中所想,摸清对方神情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语言点位置。
二是激将法。你可用一连串的刺激性问题,攻击对方,使其兴奋,进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你还可以做出一些高傲、看不起对方的姿态,对他的自尊造成一种威胁,激发他的情绪。NO.10语言探底,摸清对方脾气
人是社会中的人,处于复杂的人际网络中,只有知道如何洞察他人并研究各式各样的人物,才能在沟通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那么,如何洞察人心呢?下面即向你介绍怎样通过语言探底,来摸清对方的脾气。
一种人谈话中经常涉及自己,谈自己的经历、看法、态度。这种人一般性格外向、感情强烈,自我意识突出。另一种人则恰恰相反,谈话中很少谈到自己,在必须用“我”时,通常用“我们”来代替。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不注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不浓,具有雷同的性格。
(1)通过谈话内容的重点来认识他人
谈话是概括性的,注重事情的结果,关心宏观问题,属于领导型人物。沟通多为亢进型与控制型,有较强的独立性,有支配欲、主观性。
叙事具体,注意具体细节及过程。这种人适合于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交往类型多为支持型与分析型,支配欲不强,交往中有顺从性,独立性不强。
说话声调很高的人,性格浮躁,同时也很任性。
(2)通过讲话速度来认识他人
讲话速度快而急,一般是个脾气急躁之人。办事虎虎有生气,但瞻前顾后不够,有粗枝大叶的毛病。
讲话速度快而不急的人,办事果断,富有远见,不易改变主张。
(3)从口头语了解他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