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6、空中的黑洞

时间:2011-12-09 15: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2年4月11日 俄罗斯南部 私人机场 

  杰南迪非常熟练地松开了主起落架的闸,然后将风门缓慢向前推去,他看了看前方的混凝土跑道,随即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面前的那堆密密麻麻的仪表上。他一边看着仪表上的数据,一边慢慢向后拉动操纵杆,将M-55“地球物理号”的机头拉高。随着飞机离开跑道,迅速向指定高度攀升,下方的那个混凝土跑道很快就从他的视野中消失了。这位前俄罗斯空军飞行员收起起落架,驾驶飞机向南方飞去,开始了这次漫长的旅行。 

  塔吉克斯坦离得不远,尤其是当你以每小时450英里的速度在天空中飞行时,到塔吉克斯坦可以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今天的任务可有点不同寻常。他必须在天空反复盘桓数小时,确保所有的雷达——尤其是那些激光雷达,还有其他的一些传感器能够重新进行定位。一般来说,当M-55飞机在执行绘图任务时,这些传感元件被安置在机身后面,用来收集地面上传来的数据,其余的元件则用来对大气层进行采样。而今天,由于要执行这个特殊任务,那些传感元件都被安置在M-55机头的下方,专门用来探测飞机前方和左方的目标。 

  虽然离指定地点还有一定的距离,飞行员还是仔细检查了下导航数据,确保飞机正向着正确的目的地飞行。他低头看了看绑在腿上的任务列表,又开始检测起机身的承载负荷起来。还好,到目前为止似乎一切正常。他的脑海里闪过一丝疑虑,但是随即很快又被打消了,毕竟这些最新的探测设备可比几年前,他曾经用过的那个陈旧的侦查系统可要先进许多了,不会出什么岔子的。“为了温饱来工作,总比为了战争来工作好多了吧!”想到这儿,他不禁被自己的想法逗乐了。 

  他今天的状态很好,因为他又可以驾驶着飞机,在空中自由飞行了。在这架飞机被停机检修的几个月里,他一直寝食难安。多亏他所在公司的合作伙伴提出了一项和“ILM”系统有关的计划,这个计划为杰南迪所在的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这才有了他和他的伙伴们的这次飞行机会。这个计划其实是ILM计划的执行主管——布里斯·卡梅隆在乘坐那架湾流-500型飞机去俄罗斯的旅途中想出来的。鉴于目前的形势,和该计划如此之大的手笔,这次的飞行任务确实非比寻常。在飞行之前卡梅隆更是反复强调,这次飞行任务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规定进行,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 

  杰南迪是当之无愧的候选人。他和卡梅隆先生一样,都曾经担任过美国情报人员和军事官员。不过,考虑到他的行事风格和一向严谨的工作态度,似乎后者——“军事官员”这个称谓对他来说更为贴切。他是个头发很短的年轻人,衬衫的下摆总是被塞进腰带里,全身的行头永远都是严丝合缝,整整齐齐。现在,他正微笑着观察M-55的那些设备。“还不错,一切正常。”他想道。 

  空中,M-55仍然在继续攀升,而天色也逐渐暗淡了下来。北约内部曾经给M-55取了一个绰号,叫“魔力二号”,但是空军飞行员们只是把它叫做“U-2的滑板”。这个叫法可真是愚不可及。戴着氧气面罩的他再次笑了起来——比起洛克希德U-2飞机,M-55的爬升性能明显要好得多。它能够很容易地爬升到非常高的地方,有些区域甚至是U-2飞机根本无法到达的“死角”。 

  装置在M-55里的导航系统显示,他已经到达了离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不远的目标区域。按照任务列表指示的内容,他激活了激光雷达和红外线追踪系统,并确保所有的传感元件已经指向了飞机的十点钟方向。在仪表盘下方的突出地方,专门安装有一个六英寸大小的屏幕,用来记录被设置在弹出座椅下方的高级处理器处理的图像。但此时此刻这个屏幕还是一片空白,飞行员希望能从这个屏幕中见到如卡梅隆先生所说的那种现象,即激光雷达对传感器的回应所产生的图样,但是这个屏幕上似乎什么都没有出现。即使他不小心,没有注意到这个回应信息,安置在他头盔上的耳机中也会自动响起提示声音的。于是他干脆调整了下飞行模式,采用三角形测量法来确定卡梅隆先生要找的那个“大气层中的黑洞”的位置。 

  杰南迪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才能够弄出这样一个“洞”来呢?又是怎么才能让这个“洞”一直存在下去呢?他曾经接受过如何驾驶这架飞行器的专业培训,十分了解应该如何去操纵这架“地球物理号”飞机,但他从来也没有在空中见过这个所谓的“黑洞”。现在,他正盯着那个平板屏幕,一边小心地操纵着控制杆。 

  飞机平稳地在太空中较低的轨道中运行。杰南迪现在已经几乎可以看到地球圆形的边缘了,遥远的地平线也逐渐从浅蓝色慢慢变成了酱紫色,然后完全变成了黑色。他的耳机里传来一阵奇怪的嗡嗡声,这使得他的注意力转向了下面的小屏幕上。对,就是这个!屏幕上,那束接收到的激光信号正被转换成屏幕上一条粗粗的直线,横贯整个屏幕。他马上敲了下导航版上的定位按钮——“永远不要完全依靠这些数据记录系统……”他心里想道,立刻将定格下来的数据记录在腿部的记录板上,以防万一。那个激光信号在屏幕上只是停留了几秒钟,随即便消失了。 

  杰南迪勉强抑制了下自己雀跃的心情,将M-55调整到飞行模式,并重新校对了时间。大约一分钟后,他又将飞机调转了120°,然后继续刚才的调试过程。他用三角形测量法又测量了几次,确保激光雷达的射线能够被详细地记录下来。 

  飞行员在座位上又等待了一个小时左右,小屏幕上终于又出现了激光雷达探测出来的线条。这次,这个能量条足足在屏幕上停留了五秒左右的时间,而且变得越来越亮。杰南迪被屏幕上的这个明亮的能量条吓了一跳。“到底是什么能在大气层中制造出这么大的一个洞呢?还能持续这么久的时间?”他纳闷道。 

  燃油检测的结果提示他,是时候将传感器和数据记录系统关闭,并将这些数据传回空军基地了。他相当确信,卡梅隆先生肯定会告诉他到底是什么创造出这么巨大的黑洞的。“即使卡梅隆先生不肯说,”他继续想道,“只要几杯伏特加下肚,那个家伙肯定会管不住自己的嘴,什么都会和盘托出的。” 

  那个英俊的“ILM”执行官肯定也不会料到,杰南迪第一次执行任务竟然如此成功。卡梅隆本来估计,完成这一任务至少需要尝试六次或者六次以上,他甚至认为这个飞行员可能根本看不到天空中那个神秘的黑洞所折射出来的雷达信号。如果他早知道如此,肯定不会为杰南迪的第一次飞行只付那么少的佣金的。

编辑:刘承思

相关新闻

图片